原標題:醫療業務難跨界 企業集體出售醫院資產

來源:北京商報

1月18日,常寶股份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將持有的什邡第二醫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什邡二院”)100%股權等資產出售。2017年,常寶股份發行股份購買醫院資產新增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成爲以能源管材生產銷售和醫療服務並舉的雙主業上市公司。而對於此次出售醫療資產,常寶股份方面稱,符合前期退出醫療行業的既定戰略。從佈局到退出,常寶股份並非近年來首家剝離醫院資產的企業。受熱潮減退、資本市場趨於冷靜等因素影響,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拋售醫院資產,退出醫療服務業務。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A股市場上有10餘家上市公司進行了醫院資產拋售,這其中大部分源於經營業績和資產承壓。

從相繼湧入到集體出售

根據常寶股份發佈的《關於公司出售醫療資產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司擬將持有的山東瑞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瑞高”)100%股權、什邡二院100%股權、宿遷市洋河人民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洋河醫院”)90%股權出售。常寶股份方面表示,公司此次出售醫療資產符合前期退出醫療行業的既定戰略,有利於公司進一步整合資源,聚焦能源管材主業,實現更強更專的發展。

2016年8月,常寶股份開始籌劃購買醫療服務資產。2017年11月,常寶股份發行股份購買醫院資產新增股份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成爲以能源管材生產銷售和醫療服務並舉發展的雙主業上市公司。針對從醫療服務業退出的原因,常寶股份董祕辦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醫療板塊需要很多資源,管理人員等各個方面的投入,公司將不再做大該板塊,更多信息以公告內容爲準”。

常寶股份在公告中提到,公司通過此次醫療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所獲資金,將主要用於公司能源管材業務領域新建項目的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強化核心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和財務結構、努力提高盈利水平。

事實上,常寶股份並非首家在醫療服務領域萌生退意的公司。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A股市場上有10餘家上市公司進行了醫院拋售。僅12月便有包括“民營醫院第一股”恆康醫療新華醫療在內的多家公司出售醫院資產。其中,恆康醫療擬轉讓其六年前併購持有的大連遼漁醫院100%的出資人權益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權益。而這一併購彼時耗資1.28億元。

業績持續承壓或是主因

原本希望通過新業務打造新利潤點,但在建設、收購醫院一段時間後未能如願,這或許是企業相繼退出的主要原因。

常寶股份的2020年三季報顯示,山東瑞高、什邡二院、洋河醫院未經審計的淨利潤約爲871.62萬元,佔同期公司淨利潤的3.12%。同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01億元,同比下滑27.52%;實現淨利2.8億元,同比下滑45.38%。新華醫療此次擬出售的淄川區醫院西院對公司的業績貢獻同樣有限。2019年,淄川區醫院西院的營業收入爲0,淨虧損166.83萬元。

通過前期的“買買買”,醫療服務順利成爲恆康醫療的主要收入來源。而由於併購的醫院業績不及預期,導致鉅額商譽減值。2018年,恆康醫療從上年的2.23億元盈利到鉅虧13.88億元,2019年的虧損擴大至24.98億元。以恆康醫療擬出售的大連遼漁醫院爲例,該醫院2019年全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虧損1271.27萬元、279.84萬元。

併購也給各家公司帶來了債務壓力。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新華醫療的負債金額達67.5億元,恆康醫療的負債金額爲46.99億元,其中流動資產僅11.35億元。

醫藥行業投資分析人士李頊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醫院屬於長期投資,具有回報週期長的特點。一些藥企在投資佈局醫院時是希望能夠快速獲得收益,但經過幾年的發展無法實現該目標,便選擇退出。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醫療行業有投入大、長週期回報以及管理難度大等特點,想要獲利並沒有那麼容易。企業退出醫療服務領域,與公司業績不理想有一定的關係。同時,出售資產可以獲得一定資金,緩解業績壓力。

醫療業務轉型並非易事

此前,在國家鼓勵社會辦醫政策下,資本聞風而動,掀起了一股收購醫院的熱潮,多數企業“跨界而來”。如恆康醫療憑藉“獨一味膠囊”起家,原名“甘肅獨一味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新華醫療主要聚焦醫療器械業務;常寶股份主要從事石油天然氣用管、電站鍋爐管和機械管等專用鋼管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冬雷腦科醫生集團聯合創始人董法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上市公司佈局醫院,成功案例少之又少的主要原因爲整合不到位、尚未形成合力。在他看來,擁有資金是上市公司佈局醫院的重要因素以及優勢之一,但隨後的管理等因素跟不上,無法形成合力,沒有合力就無法形成對外的戰鬥力以及規模效應。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家中醫藥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鄧勇認爲,醫院投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才,相應的學科建設以及專家團隊等軟實力的建設也不容易。從醫院運營管理的角度來說,企業新建醫院壓力較大。通過收購醫院,可以快速切入醫療服務領域,但收購後的醫院品牌建設、醫院內部經營管理以及醫院醫生資源配置等都是擺在收購企業面前的難題。

常寶股份在公告中也曾提到,醫療服務板塊作爲公司另一主業,後續進一步發展需要投入人才、資金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資源。如兩大主業同時投入發展,將給公司帶來較大的資金壓力和管理成本。相較醫療服務行業,公司投入發展能源管材板塊,更具有管控經驗和發展優勢。同時醫療服務行業也較易受行業政策的影響,公司應對方面也存在不確定性。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年度註冊民營醫院數爲7363家,年度註銷量爲685家。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