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金融科技、監管科技、區塊鏈藍皮書發佈會”在京舉行。由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中國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分別擔任主編的《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報告(2020)》、《中國監管科技發展報告(2020)》、《中國區塊鏈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佈。三部藍皮書均由中國人民銀行等權威機構指導,來自監管機構、銀行、科研院所、行業名企的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共同參與編寫。

三部藍皮書的執行主編、北京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會長朱燁東指出,區塊鏈助力數據要素確權、共享及開放,賦能數字經濟。利用區塊鏈的隱私計算、數字簽名、共識機制、智能合約、邊緣計算等技術可以對數據進行確權,能提供可追溯的數據流通路徑,爲數據要素的傳輸和多個機構間的互聯互通提供保障,有助於政府和社會數據資源的共享和開放,爲數據流通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區塊鏈應用的價值不僅強化了數據真實性,更爲金融增信提供了保障。同時,跨鏈與隱私安全等技術也爲金融服務信息安全構建了防火牆。

“把區塊鏈作爲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自此區塊鏈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今年初區塊鏈又被納入“新基建”範圍。此外,我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也在快速推進。臨近“十四五”政策制定窗口期,面向區塊鏈等新基建領域,未來還將會有更多政策紅利釋放。

同時,各地政府也紛紛加快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和政策支持。6月30日,作爲我國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北京市發佈了《北京市區塊鏈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計劃》表示,到2022年,要把北京初步建設成爲具有影響力的區塊鏈科技創新高地、應用示範高地、產業發展高地、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形成區塊鏈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北京方案”,建立區塊鏈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融合互動的新體系,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在國家號召與政策方針的指導下,作爲一項“去中心化”的新興技術,區塊鏈得到了迅速發展,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方向也更加明晰,區塊鏈技術逐步與產業融合。目前,我國區塊鏈的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智能製造、互聯網、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從區塊鏈的行業發展趨勢來看,中國已經成爲區塊鏈全球最大的市場。新金融領軍企業恆昌CTO方亮博士談到區塊鏈的價值時指出,區塊鏈的意義在於擺脫“偏心”的互聯網中心化架構的限制,從而讓國家真正擁有“數字主權”。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社會結構的區塊鏈,是打造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賦能產業升級和數字化創新的必由之路。

作爲一家創立於北京、紮根於北京的新金融企業,恆昌一直立足於新金融創新實踐,構建金融科技核心競爭力,並不斷探索區塊鏈的發展與應用。目前,恆昌推出了金融科技ABC戰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進行了大量業務實踐應用。經過多年研發、積累和沉澱,在區塊鏈業務應用實踐中,恆昌推出了異次源區塊鏈。通過聯盟鏈技術,以及智能風控和信貸模型能力,將恆昌在金融科技和國內國際市場9年深耕的實踐經驗,沉澱在異次源區塊鏈上。這不僅可以整合並打通各平臺信貸行爲異常的失信人和潛在失信人的相關信息,還有望與同業對接,形成徵信數據共享的新局面。

當前,科技變革正在重寫金融服務業的交易規則,以金融科技爲代表的新金融業態正引領人類社會邁向數字經濟的新時代。進入2020年, 時代爲區塊鏈帶來了新的風口,同時對金融業進一步發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恆昌在數字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以自身科技實力,開發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社會結構和金融服務數字化升級的區塊鏈應用,打造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科技發展的雙引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