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明鴻澤

長達10年,經營業績原地踏步,航新科技實控人打算通過讓渡控制權形式進行突圍。

1月17日晚,航新科技發佈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及部分一致行動人簽署協議,擬通過出讓部分股權方式讓出公司控制權,出讓的股權比例爲15.30%。

以目前的股價計算,本次易主,交易金額在7億元左右。

航新科技由卜範勝等四名創始人聯合控制,2015年登陸創業板。公司主要從事航空機載設備研製、機載設備檢測設備研製和機載設備維修服務,其中,航空維修服務收入佔比八成左右。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10年來,航新科技經營發展的瓶頸一直未能有效突破,經營業績也一直是原地踏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爲0.21億元,同比下降近60%。

本次擬入局的恆星資本是一家投資機構,航天航空是其重點關注的領域。

投資機構擬受讓控制權

上市第六年,航新科技將迎來變局。

今年1月10日晚,航新科技發佈公告稱,1月8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及部分一致行動人卜範勝、黃欣、卜祥堯的《重大事項告知函》,告知近期正在籌劃股權轉讓事宜,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制權變更。該事項不觸發要約收購。

本次控制權變更的交易對方擬爲深圳前海恆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恆星資本)或其指定的經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或其授權單位認可的主體。由於該事項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從1月11日開市起,公司股票和債券均停牌。

1月17日,航新科技披露上述事項進展。1月15日,公司部分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卜範勝、黃欣、卜祥堯(合稱出讓方)與恆星資本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由出讓方向恆星資本或其指定的主體分別合計轉讓公司3670.60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5.30%)。在上述股份可轉讓前,出讓方將擬轉讓股份的表決權不可撤銷地委託給恆星資本或其指定的主體,以此實現其控制公司目的。

上述股份轉讓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航新科技實控人卜範勝、黃欣、柳少娟、李鳳瑞四人解除一致行動協議。

截至公告日,出讓方合計持有航新科技5332.97萬股,佔總股本的22.23%。本次交易前,四名實控人合計持有公司7344.38萬股份,佔總股本的30.62%。

一致行動協議解除、出讓方與恆星資本方簽署表決權委託協議後,恆星資本方擁有對航新科技的表決權比例爲15.30%,成爲公司控股股東。

關於控制權轉讓交易的安排,公告稱,目前,擬轉讓的股份尚未達到可轉讓條件,在可轉讓之前,恆星資本方提供受讓表決權對公司進行控制。

至於交易價格,雙方屆時根據市場情況協商確定。

航新科技易主或將引發股價上漲,假設以1月18日收盤價作爲轉讓價格,那麼,恆星資本受讓控制權的成本在7億元左右。

備受關注的是,恆星資本是一傢俬募基金管理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恆星資本成立於2015年,其管理基金類型包括私募股權基金、產業投資基金、政府產業基金、併購基金等。恆星資本立足於實體經濟,依託自身產業優勢,深度整合業務資源,以高端製造、新材料、軍工、生物醫療爲核心產業。基金重點投向軍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與合作企業共同實現產融結合,以融促產。

恆星資本官網披露,公司重點關注高端製造、生物醫療、軍民融合領域,其中,軍民融合領域重點關注航空航天、減災救災、應急救援、智慧消防、導航等軍民融合領域的優質企業。

恆星資本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爲餘厚蜀,持有恆星資本70%股份。餘厚蜀也是恆星資本董事長、總經理。目前,恆星資本投資項目包括旭龍物聯、勝高股份、根力多、海盈科技、維盟科技、藍貓動漫、凱川醫藥、廣東科薈等。

淨利10年原地踏步

航新科技尋求易主源於自身發展難以取得實質性突破,公司試圖藉助外力突圍。

公開資料顯示,航新科技創立於1994年,2015年4月22日,通過闖關IPO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官網披露,航新科技致力在航空領域爲飛機安全性建設提供技術和產品服務,經過長期技術積累及創新,公司已經成爲集航空維修保障、航空資產管理、機載設備研製、測試設備研製、數據分析應用於服務、機載設備加改裝於一體的航空服務及裝備綜合保障供應商。

從近幾年營業收入構成看,航空維修及服務是航新科技主要收入來源,收入佔比在80%左右。

公司稱,其具備一千七百多項航空電子項目、二千七百多項航空機械項目、超過二萬六千個件號的維修能力。維修能力涵蓋各主要機型和各種部附件,在國內民營獨立第三方維修企業中,市場佔有率高,在歐洲、非洲、東南亞第三方維修行業中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

在技術方面,公司稱,其最新研究的新一代航空通用智能診斷系統,突破了國外自動測試專利封鎖相關技術,填補了中國飛機維修智能診斷技術空白。

不過,由於航空維修及服務業務的毛利率較低,這導致航新科技盈利能力不強。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航空維修及服務業務的毛利率爲19.18%、15.66%。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航新科技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公開披露的數據顯示,2011年,航新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31億元、淨利潤0.60億元。2011年以來,除了2015年營業收入有所下降外,其餘年度均在增長,2019年達到14.95億元。

與之對應的是淨利潤,2012年至2019年分別爲0.73億元、0.74億元、0.80億元、0.72億元、0.60億元、0.67億元、0.50億元、0.68億元,基本上屬於原地踏步。同期,公司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簡稱扣非淨利潤)與淨利潤走勢大體相同。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航空限飛,飛機維修及服務需求大幅減少,航新科技也因此受到較大沖擊。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淨利潤2119.10萬元,同比下降59.91%。剔除疫情影響,預計全年淨利潤也難以有大幅增長。

近年來,航新科技也積極進行產業佈局。2018年、2019年,公司相繼收購了MMRO公司和DMH B.V.公司,開拓航空維修業務國際化市場。

去年10月,公司還籌劃定增,計劃募資10億元,用於飛機綜合保障項目(民用)、民用航空設備國產化研發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一個月後,公司修改定增方案,擬募資規模縮水至6.7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航新科技實控人卜範勝等也有退出之意。2019年3月20日至2020年11月26日,四名實控人持股比例由36.75%降至30.62%,減少6.13%股權。由於減持股份數量達到5%未及時披露,四名實控人還收到了監管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