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中國,向前的每一步都在標註歷史新的刻度。2021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全面系統回答了新形勢下的這個重大問題,描繪了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發展藍圖,展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燦爛前景,爲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提供了重要遵循。

進入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百年交匯、謀篇佈局之際,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基於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徵,基於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基於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作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指明瞭未來30年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歷史宏願所處的歷史方位,必須深刻認識、準確把握。

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着發展成效乃至成敗。早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起草“十三五”規劃建議時,創造性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瞭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十三五”時期,全黨全社會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從根本宗旨、問題導向、憂患意識的角度把握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一項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戰略謀劃。從國際比較看,大國經濟的特徵都是內需爲主導、內部可循環。我國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製造業第一大國,只有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任由國際風雲變幻,始終充滿朝氣生存和發展下去。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更強調自主創新,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爲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進而順利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捨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已然開啓,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全黨全社會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推動黨中央關於“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