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廣陵區湯汪鄉湯汪花園社區“殘疾人之家”總面積400多平方米,內部設置文化活動室、康復室、閱覽室、日間照料間室、殘疾人工療站。2017年以來,“殘疾人之家”成效顯著,大幅提升了轄區內殘疾人的幸福指數,2020年獲得省級殘疾人社區康復健身示範點。

“生活重新有了生機”

戴上口罩、手套,28歲的曉峯(文中殘疾人均爲化名)8點準時來湯汪花園社區“殘疾人之家”,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臉上帶着笑容,熟練地將一把把牙刷裝上保護套,再裝進包裝袋裏封好接口,很快,桌子堆滿了整齊的一排裝好的牙刷。

曉峯因先天智力殘疾,一直沒有工作,之前每天就待在家裏,也不敢和外人交流,他的母親錢大媽一直爲他操心。2018年,錢大媽聽鄰居提起社區有“殘疾人之家”,於是帶着他來到這裏,這一待就是三年。一開始,曉峯還顯得十分內向,幹活也不利落,在工作人員和其他殘疾朋友們的幫助下,如今他工作出色,每月工資近千元,還交上了保險。“有了工資和保障,生活越來越好。之前整天悶悶不樂,不願意和人交流,現在他交到了不少朋友,性格明顯開朗了,笑容都多了,我們家重新有了生機。”錢大媽開心地說。

殘疾人之家給予曉峯的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對未來生活的一份希望。

“這裏是我們共同的家”

湯汪花園社區“殘疾人之家”是爲符合相應條件的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技能培訓、康復、文體活動、勞動就業等服務的專門機構。湯汪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林介紹,爲了讓殘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會,社區重點強化殘疾人工療站方面的工作,籌集資金10多萬元,對牡丹苑6棟架空層進行改造,重新打造殘疾人工療站,內部設置3個手工操作區和一個休閒活動區,可同時容納50人開展活動。

湯汪花園社區將殘疾人工療站與“家門口飯碗”項目相結合,從小瓶蓋、火柴,到毛絨玩具、汽車配件到日化加工,殘疾人工療站在摸索中運營了4年了,目前該項目穩步進行,已與廠家建立穩定合作關係,貨源充足穩定。社區共有8位殘疾人在殘疾人工療站工作,每位人員的平均收入也從最初的300多元到現在的1000多元。陳林告訴記者,社區沒有安於現狀,停止不前,還在積極尋找附加值更高的產品,爭取最大程度爲大家謀福利,讓殘疾人士參與其中得到相應的報酬,體現人生的價值。

湯汪花園社區“殘疾人之家”內還有健身康復區,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裏整齊擺放着各類康復訓練器材,包括多功能訓練器、雙輪助行器、下肢功率車、液壓式踏步器等。小管下肢殘疾,每週都會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到“殘疾人之家”進行康復訓練,“以前天陰下雨的時候,我這個腿就疼得很,經過半年時間的訓練,現在好多了。”小管笑着說。不僅如此,湯汪花園社區還聯合社會組織揚州九如城康復醫院進行合作,定點服務周邊25名殘疾居民。

爲了讓殘疾人生活更加豐富,湯汪花園社區“殘疾人之家”還經常開展各種活動,每年還會帶領所有成員外出團建兩次,小管告訴記者說:“‘殘疾人之家’已經成爲我們共同的家了,每天都想來,之前疫情期間來不了,可想念了。”

“看到他們的變化我們感到很欣慰”

爲了引領“互助、友愛、自強、奉獻”精神,湯汪花園社區“殘疾人之家”採取的是社區富餘勞動力帶動殘疾人士創收的模式,在愛心居民的計件工資中提取15%的“愛心基金”,用於殘疾人士的二次補貼,比如愛心居民一個月有1000元收入,他將拿出其中的150元補助給殘疾人。

居民林玉芳從2018年開始就加入了湯汪花園社區“殘疾人之家”的工作,她告訴記者,自己退休在家,以前要麼就是打麻將,要麼就在家看電視,日子過得很無聊,聽說了“殘疾人之家”的運營模式,她主動報名加入,不僅自己每個月有一部分收入,還能爲殘疾人增加一點收入。“在這裏陪殘疾朋友工作,和他們聊天,這幾年他們生活越來越好,性格越來越開朗,看到他們的這些變化我們感到很欣慰”林玉芳笑着說。

陳林告訴記者:“下一步,湯汪花園社區‘殘疾人之家’將繼續致力於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就業服務精準化、康復服務規範化、託養服務便利化、文體服務多樣化,讓‘殘疾人之家’真正成爲殘疾人羣體的幸福家園。”

來源 | 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 | 羅莉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