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A股創業板公司億通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大股東王振洪將其所持億通科技的9077萬股股份,轉讓予安徽順源,此次轉讓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9.99%。交易完成後,安徽順源將成爲億通科技控股股東。

安徽順源成立於2020年9月27日,尚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其執行事務合夥人爲安徽華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而華米智能的實控人爲黃汪,即華米科技創始人兼CEO。公告同時顯示,雙方確立的股份轉讓價格爲每股10.57元,較當日億通科技收盤價6.58元溢價60%,交易合計總價款9.60億元。

公告一經披露,引發市場較大震動。分析人士認爲,華米此舉或爲借殼迴歸A股。2018年,華米科技登陸紐交所,當時發行價爲11美元;但兜兜轉轉到2021年,其股價仍徘徊在11美元,甚至最低點跌至7美元左右。受收購消息面影響,華米股價近日上漲至13.6美元左右,但上攻仍然乏力;顯然,在美股市場,華米科技並不爲投資者看重。而反觀迴歸A股或港股的中概股公司以及同爲小米生態鏈企業的石頭科技,都大受資本追捧。而通過收購、控制經營能力較差、估值低的 “殼公司”,企業可以借殼注入資源,縮短審批流程,近年來借殼上市的行爲在A股屢見不鮮。

01

華米的糾結

自2018年上市以來,華米科技營收一直呈上漲態勢,但收益狀況卻持續低走,現金流狀況也一度喫緊。

2019年,華米科技錄得年營收58.12億元,同比增長達59.4%;錄得淨利潤6.30億元,同比增長32.8%。但這種趨勢在2020年戛然而止,2020年第一季度,華米科技錄得營收10.89億元,同比增長36.1%,但淨利潤僅爲2250萬元;二季度,錄得營收11.37億元,同比增長9.5%,淨利潤1330萬元,這也是其上市以來增長最緩慢的一個季度;第三季度,公司錄得營收22.35億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1.21億元。儘管第四季度數據尚未公佈,但市場分析人士預測,保守估算華米2020全年淨利潤或同比下滑27%左右。

在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華米科技CFO鄧成表示,新冠疫情對華米造成較大沖擊,對華米全球業務形成挑戰。2020年第二季度,雖然中國線下零售市場開始恢復,但世界其他地區商店關閉對沖了國內利好,不少亞、歐、美零售商減少了庫存和訂貨量;第三季度由於夏季來臨,很多地方解封,推動華米出貨量同比增長16.1%,單季出貨1590萬臺。他提到,較2019年同期,華米毛利率下降了460個基點,這主要由於華米自有品牌出貨量減少,且小米代工業務毛利壓縮所致。2019年,華米的高利潤源自於自有品牌出貨大幅提升;而疫情期間受競爭激烈和小米新品上市影響,小米對舊型號手環、手錶等智能設備進行了降價促銷,出貨量大增的同時利潤率降幅較大,這一結果最終傳導至華米身上,第三季度,華米對小米的代工毛利潤空間下降了400個基點。

另外,華米所處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近年來競爭激烈,華米不得不大幅提升研發和銷售費用以保持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2020年第二季度,華米研發費用爲1.172億元,同比增長25%;銷售費用同比增長76.6%至7130萬元。第三季度,華米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8.8%至1.729億元;其銷售費用則同比增長104.2%。

當然,華米銷售費用的增加主要用於拓展自有品牌的市場認知。不過,這也反映出華米的糾結,一方面,小米作爲其“大客戶”一直是華米利潤的穩定來源,儘管供貨小米的毛利空間較低,但華米不用支付推廣、渠道等費用,留存利潤反而更高一些;但另一方面,供貨小米,華米的身份更像代工廠,這與黃汪對華米科技“獨角獸”的定位並不相符,且其渠道即依存又受制於小米,消費者只知小米不知華米,這些與黃汪的“野望”都不相符。近年來,關於華米要“去小米化”的聲音也甚囂塵上!

02 華米的“獨角獸”價值?

2020年10月,華米科技宣佈,同小米的戰略合作協議將再延長三年。根據這一條款,華米將保持小米可穿戴產品最優合作伙伴地位。同時,華米方面表示,華米與小米的可穿戴合同不存在獨家和排他協議,二者互爲同等條件下的最優合作伙伴。

“最優”而非“排他”也是華米心有所憂之處。衆所周知,小米對生態鏈內的企業,絕大部分不是控股的,包括華米在內的生態鏈公司其實都是獨立運營的個體。他們不僅同小米生態鏈外的企業存在競爭,而且在生態鏈內,也存在競爭。此外,華米的特殊之處還在於,作爲其主營業務的可穿戴設備領域,華米與小米自研產品存在直接競爭。若N年之後,雙方合作終結,華米何以自託於市場?

有分析人士指出,從股權結構看,華米等生態鏈公司是獨立地;但從渠道端而言,衆多生態鏈公司的大部分營收都依賴於小米,甚至小米是這些企業的唯一大客戶。華米要實現與小米的深度綁定,要麼雙方進行並轉,如股權交換,要麼小米收購華米;否則,雙方合作始終存在不穩定因素。這也是小米生態鏈企業集體面臨的困惑。

此外,儘管可穿戴設備市場依然保持正速增長,但與行業此前預期的“爆發式”成長還有一定距離,且其增長曲線日趨平緩。以智能手環鼻祖FITBIT爲例,其2016年最高市值曾達60億美元,但後續最低點回落至12億美元,近期市值有所恢復到18億美元左右,但具其巔峯時刻所差甚遠。

目前,蘋果、華爲、小米、三星是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頭號玩家,2019年小米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超過2000萬部。而蘋果則是該領域的最大贏家,幫助蘋果拔得頭籌的是其耳機產品,包括AirPods和Beats,其次是Apple Watch。這也反映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細分市場的變化,2018年以前, 智能手環、手錶的出貨佔市場的大頭,約在7成左右;但到2019、2020年,智能耳機出貨已佔到市場的5成以上,智能手環、手錶出貨額佔比下跌至5成左右。鑑於這種變化,2019年華米宣佈進入智能耳機市場,並在2020年CES期間推出了首款TWS耳機。

在2018年上市前,分析人士給出的華米估值約在10億美元,而10億美元也是評判“獨角獸”企業的門檻標準,此外“稀缺珍貴”、“發展迅速”、“投資者競相追逐”、“獲得私募投資”等也是獨角獸企業的一些評判準則。而目前,華米美股市值還停留在8億美元。

不少投資者認爲,目前A股市場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華米若能借殼迴歸A股,至少比在美股市場受歡迎。不過,迴歸與否,華米的糾結都不會少。

(來源:中國家電網)

重要提示1、樂居網根據用戶指令提供作品傳播服務,向來十分重視網絡版權及其他知識產權以及用戶權益的保護。2、樂居網原創內容著作權,均歸北京怡生樂居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網站內容;經本網站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 本網站內容時,請註明來源。對任何侵犯本網站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爲,本網站將採取一切合法措施,追究行爲人的侵權責任。3、本網站內容,旨在爲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採集提供,並非商業性或盈利性用途。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爲本網站內容來源標註有誤,或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等相關權利的,請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等相關資料,通過【投訴電話】或【郵箱地址】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進行審覈處理。投訴電話:58951841 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