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章子怡主演、改编自大IP的《上阳赋》,“杀青”之后,剧名一改再改,定档一拖再拖,可谓命途多舛。

越是一波三折,越是吊足观众的胃口。

果不其然,开播之后,备受瞩目的《上阳赋》话题度拉满。

也正是因为话题度拉得太满,让第一次“下凡”演电视剧的影后章子怡,在万众期待中跌了个“大跟头”。

《上阳赋》号称是电影咖“降维打击”,不仅汇聚了一众演技派演员以及精良制作,还井喷式涌现出满满的“槽点”。

其中,尤以“章子怡少女感”的营销话题最为引人热议,甚至收获了破亿的阅读量。

年逾四十的章子怡美则美矣,但说少女感,着实是牵强了些。

观众在镜头拉近的时候疯狂出戏,而片方还在不遗余力放大这个点,见势不妙的章子怡亲自下场怼片方和平台,大喊“别再消费我营销少女感了”。

前有《如懿传》的周迅,后有《上阳赋》的章子怡,大家的反响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诚心想要“毁掉”一个演员,让她“扮嫩”就够了。

周迅和章子怡,都是划时代的演技天花板,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女演员,好好挑剧本演戏,岁月是败不掉她们的。

因此,当观众不认可她们饰演十几岁的少女,并非是在否认她们的美。

但她们在岁月中历练出的淡然韵味和少女感本身不是一个土壤的东西,这二者无法共存,在最合适的年纪留下最美的角色,才是这些女演员应该有的选择和觉悟。

永葆青春是神话,但永远美丽不是。

年纪焦虑在普通人身上都有,在这些靠颜值吃饭的女演员身上,当然也是有的,这点本就可以理解。得当的保养可以让皮肤和面庞保持通透,却无法改变人的整体气场。

拿周迅来讲,她的灵动和美丽一直都存在。

《大明宫词》里的少年太平公主和《如懿传》里的如懿,她们都是美丽且吸引人的,但饰演如懿时,周迅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然,才是真正让大家意识到,眼前这个女人不是一个黄毛丫头的理由。

这不是不美,而是生命初期的俏皮清丽和岁月洗涤后的风韵卓绝之间的不同。

所以扮嫩,并不是趋美,演员对此应该要有清晰的认知,大家永远喜爱你们的美丽,也一直承认你们不同年龄的美丽。

当我们说到眼神和气质的不同,也许有人会觉得,演技的作用就是弥补本人和角色的差异,真正厉害的演员就应该雌雄莫辨、老少皆宜。

这样的说辞,一则太过极端,二则完全没有必要。

《上阳赋》中谢婉如的扮演者左小青,曾经在《四大名捕震关东》中饰演过一个角色,叫做雅风。如果你当年见过这样的雅风,就真的无法接受今天的谢婉如。

那种聪慧清丽、干净淡然的美,是少女时候独有的,这种差距不是演技可以弥补的,或者说不必用演技来弥补

娱乐圈从来不缺少风华正茂的美女子和美男子,各种品类,各种气质风格,何苦非要将一个不合适的人硬按在这个角色上,然后让她用所谓的演技来掩盖这种差异呢?

与其这样,直接在少女时期选一个更加适合的角色不好吗?

《上阳赋》从制作到剧本,都是一级好的片子。

撇开前期章子怡年龄感带来的尴尬不说,后期神仙打光之后的格调和氛围都毋庸置疑,而骨相美人章子怡也在后期表现得更加契合,整个剧情都相辅相成如鱼得水。

可是遗憾的是,因为前期的这个bug,以后的人们在提起这部剧的时候,却只会想起神仙大花下凡“扮嫩”的蹩脚事迹,然后演员本人也将在一次又一次地提及中被消耗,完全掩盖掉了之后的成功的部分。

这便从根本上,“毁掉”了一个演员的整体付出。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从演员的角度,认清形势珍惜羽毛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合适太重要,这种合适不光体现在年龄上,还包括容貌、气质、身形等各方面的硬性要求。

杨紫作为大众非常喜爱的童星,我们一直认可她的演技,也承认她是个好演员,但这并无法成为让大家接受她饰演绝世美人的理由。

当初《青云志》中的陆雪琪一角,在原著中是个高冷的“冰山美人”,杨紫不顾自身特质拿下这个角色,社交平台一片唏嘘,播出之后果然反响平平。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是为难、并消耗自己。

反观杨紫在《烈火英雄》中饰演的王璐,她的那场哭戏真的堪称全剧最催泪的点。

杨紫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她的刀子嘴豆腐心和对恋人的深情,都在看向镜头的那个眼神里传达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角色契合的重要性。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如果说演员是一个瓶子的话,那她的每一个选择都应该要为这个瓶子不断注入重量,接不接这个角色,就看能否有正向结果。

合适最重要,因为只有合适才能产生良性结果,只有良性结果才能为你的下一个选择增加筹码。而一旦撇开这个出发点,那就是自掘坟墓,凉凉只是早晚的事。

演员明白了,就全然能避免这个事儿了吗?并不见得。章子怡亲自下场怼《上阳赋》片方,就足以说明问题。

从章子怡的角度,也许接角色的时候多方考虑利害关系,也就接了,但她绝对不会没有自知之明的去营销“少女感”这个点,这无疑是引火上身。所以这个事就得落责到片方了。

在一个作品的宣传阶段,我们可以理解大家的绞尽脑汁,希望能有一个出奇制胜的角度,索性抱着富贵险中求的侥幸心理寻求不一样的宣传点,但是,铤而走险有时候得到的并不是富贵,而且粉身碎骨。

去营销一个年逾四十女人的少女感,还真不怕翻车砸到自己,这事儿办得既缺德,又缺心眼儿!

明显就是兵行险招,一旦效果不好章子怡本人就要受人唾骂,但他们还是这样做了,甚至导致演员本人下场出声。

钱是要赚的,但不是这么赚的,片方的任何一个选择,都不该以演员名誉受损为代价,毕竟毁掉了叶子,你也没法儿收获葫芦

说完了演员,说完了片方,再回归到问题的本质,为什么演员或者很多的公众人物都会铤而走险去扮嫩呢?按照结果导向的理论,是因为作为观众的我们,审美一直趋于低龄化。

在大多数人眼里,年轻后面跟着的是貌美,人老后面跟着的是珠黄。低龄化的审美才是这一切闹剧的始作俑者。

某个女明星眼角出点褶子,大家攻击她老了,某个女明星稍微胖了一点,大家攻击她年纪大了放弃自我。

殊不知,手机屏幕前的我们,其实也在正常的衰老和生出皱纹,吹毛求疵的要求她们容颜永驻,其实大可不必。

只有让大众审美更加的多元和成熟,才能从根源上避免这些“四十少女”的尴尬局面。我们希望影视作品在“造梦”的同时,也承担着文化输出的“隐形责任”,希望大众随着行业的发展,能滋生出更加良好的审美体系和网络环境。

总之,不管是演员自己,还是合作片方,抑或是喜爱他们的观众,一旦让他们去扮超过年龄差距的嫩,那就是想要毁掉他们,不管你是不是这个出发点,都实实在在的产生了这个结果。

因此,明白道理,谨慎行事。前路很长,该舍舍,才能该得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