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米這些年在家電市場上一直生活在小米的光環之下,與之相伴的則是大樹底下寸草難生。對於雲米科技來說,未來靠什麼,又憑什麼扛起5GIOT大旗?

喬華||撰稿

“成也小米、困也小米”一直是小米生態鏈企業的魔咒。而在探索“去小米化”的進程中,站在全屋智能家居風口上的雲米同樣經受着考驗。伴隨“去小米化”進程同步的則是一系列併發症和後遺症,從資本市場的反應就可見一斑。

從雲米發佈第三季度財報到進入2021年,雲米科技的股價就很不好看。截至美東時間1月4日收盤,雲米科技股價報收5.67美元/每股,比最高股價15.84美元跌去超過六成;總市值3.94億美元,與初上市約6.29億美元市值相比,已降了大半。

成名於小米淨水器,而後朝“全屋智能家電”方向發展的雲米,正將IoT作爲戰略主張。在此之前,雲米科技是小米生態鏈公司中涉足家電品類最多的企業:小米商城在售的淨水器、冰箱、燃氣竈、煙竈套裝等均爲小米與雲米合作產品,甚至小米推出的米家品牌掃拖一體機產品也來自雲米。依託小米家電的業務擴張,雲米科技業績一度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7-2019年,雲米科技實現營收8.732億元、25.612億元和46.4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9.4%、193.3%和81.5%。不過也可以看到,雲米科技的增速在進一步放緩,尤其是疫情穩定的2020年第三季度,雲米科技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僅39%,淨利潤更是同比下滑32.14%。

這背後當然不是雲米科技的戰略方向有問題。相反,智能家居領域不管是用戶認知度還是行業技術發展的成熟度,正展示出巨大的潛力,而云米可以說站在了風口上。定位於“專注於智能家電研發、製造、銷售的全屋互聯網家電企業”的雲米最大的問題就是“去小米化”的影響。

一方面,爲降低對小米渠道的依賴,雲米科技正逐步縮減自有品牌在小米渠道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銷量。同時,雲米線下門店數量三年內擴張近4倍,運營成本也不斷攀升。也就是說,從建渠道、樹立品牌、到推廣產品,營銷等成本水漲船高,給雲米造成巨大運營壓力。

更深層次的則是,自詡具備智能技術等核心競爭力的雲米,研發費用卻一直低於營銷費用,且研發費用在營收中的佔比目前甚至不足5%,遠低於科創板企業中20%的平均數。這也讓其一度出現產品質量問題,並被質疑是一家“擅長玩包裝而不是技術驅動”的企業。

與此同時,即便搶佔了“5G IoT家庭智能化生態”的戰略風口,並陸續推出相關戰略以及互動智慧屏、大屏冰箱、路由器、超級開關等產品矩陣,但問題是缺乏技術加持、智能體驗備受詬病,自然缺乏市場競爭實力。但放在既有美的、海爾等老牌家電廠商,又有小米、華爲等實力互聯網品牌的智能家居市場競爭中,雲米不管是實力、技術,還是產品、服務,都沒有優勢。

對雲米來說,“去小米化”是長遠發展的不得已而爲之,5G IoT戰略是最可能的突圍賽道。但云米接下來能否扛起5GIoT大旗,還很難說。

====

智家電(ijiadian):智能互聯網時代家電新媒體,關注互聯網智能化拐點時代的家電產業轉型進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