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一书中,说到:“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真是这样的吗?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么一些时刻:在看见某些人时,你会不自觉地想要靠近?觉得他的人生很有意思,你想要走进他的生活?然后,出动出击,去跟他打招呼,聊天,添加彼此的社交方式。这就成了建立亲密关系的第一步。

有了第一步,我们才会有第二步,花时间来了解对方,即相交。比如,如果对方喜欢户外运动,我们就会不停地约对方去爬山,游泳,骑行等。如果对方喜欢室内活动,那么我们就会想着邀请对方去看电影,听音乐会,打保龄球等。对不同的人儿,会有不同的相处模式。而且这都是根据对方的喜好,自动调整的。我们会在不同的活动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在我们对双方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后,就会决定:我们真的适合做朋友吗?我们在一起时,自己开心吗?如果继续下去,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发展?或许,这就是罗兰.米勒所谓的需求吧?如果我们对彼此了解后,觉得他不是我们想要结交的朋友,那么,我们就会慢慢地疏远,然后渐行渐远,仿佛我们从未出现在彼此的世界中……

在我之前的生活里,我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的人儿。我的相处之道非常简单,喜欢就靠近,不喜欢就远离。但当我看到《亲密关系》中“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这句话时,我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关系网真的是这样的吗?自己是有需求了,才慢慢与某人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吗?说实话,真是这样的。

反观我的朋友,每次跟他们出去玩,或者聊天,我都会有一种愉悦感。哪怕我们分开了,不在同一个地方了,视频起来,还是会很开心。也正是因为不想放弃那种来自友情的快乐,我们才一直保持着联系。隔山隔水,也隔不了我们的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