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制造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是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高端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是新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向高端制造业突破。

工业大国主要靠规模取胜,而工业强国必须要在技术、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中国要实现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定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首要目标是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目前在高端设备制造领域具有优势的主要包括:电力设备(光电,风电,核电,水电);航空装备行业;卫星制造以及应用行业;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制造业。遍及海陆空三个维度空间。

关联度高的上市公司包括:

电力设备:施耐德、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国电南瑞、许继电气、思源电气、金风科技。

航空装备行业:航发动力、航发科技、航发控制、中航重机、中航光电、中航机电、中航沈飞

卫星制造以及应用行业:中国卫星、振芯科技、合众思壮、北斗星通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中国中车、许继电气、国电南自、晋西车轴、时代新材、特锐德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中国重工、振华重工、海油工程、中海油服、中国船舶、中集集团

智能制造行业:先导智能,拓斯达,埃斯顿、秦川机床、汉钟精机、华东数控、华明装备、机器人、陕鼓动力天奇股份、雅化集团、汇川技术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工业控制自动化: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初步下降,人口红利也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我国制造业平均薪酬从 2010 年的 30,916 元/年涨到了 2019 年的 78,147 元/年,要知道制造业对于人力成本是高度敏感的。另 一方面,国内制造业从 业人员数量从 2014 年的 9,977 万人降至 2019 年的 7,929 万人。“用人贵、招人难”成为我国制造业当下的痛点!所以,在国内制造业景气度上行、人力成本大幅上涨的矛盾下, “机器换人”将是未来几年的长期趋势和必然发展。

工业自动化的长期趋势叠加新兴下游领域的崛起 给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带来了机会,但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基本被ABB、库卡(KUA)、发那科(FANUC)和安川电机(YASKAWA)四大家族所垄断,欧洲和日本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主要供应商。尤其在传统的汽车以及 3C 制造领域,中国的国产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较而言,下游集成环节在挑选本体供应商时更加灵活,受海外企业冲击的风险相对较小, 同时受益于国内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繁荣,优质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商有望异军突起。

随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开始进入了进口替代和快速推广的阶段,也成为国家重点扶植和资本青睐的对象,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从二级市场来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以军工、建材、化工、电气设备为代表的制造业板块涨幅居前。而新发行的基金中,制造业主题基金也是密集推出,市场已经在积极布局高端设备制造领域。

基金经理们认为,与科技的碰撞和结合赋予了制造业投资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包含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消费电子、5G应用、云计算、半导体、光伏、工业自动化等在内的多条赛道,长周期的投资机会正在开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