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6日美國國會宣佈拜登選舉獲勝,發生衝擊國會事件的暴力事件,此次事件傷亡人員還包括警察在內。國會議員在撤離時很多人慌亂中並沒有戴口罩,不排除此次事件或將存在超級傳播的可能性,爲美國疫情帶來新壓力。特朗普最後一週的任職依舊繁忙,訪問美墨邊境。

接下來一週美國面臨多方面的突發事件,不論是民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都是“一團糟”,還要應對時不時的抗議者的衝擊暴力事件。20日拜登就職典禮是否會遭抗議者的預謀衝擊還是個未知數,美媒專家呼籲更改典禮地址,國會已遭衝擊。

一方面新冠疫情在這一週內達到美國疫情爆發以來最致命的一週,疫情最嚴重地區加州,洛杉磯縣醫院已經沒有一間重症監護室可用,只能在大廳搭建臨時牀位。醫院工作護士表示:每上一天班都有兩三個新冠病人去世。儘管在如此嚴重的疫情形勢下,政府方面卻沒有采取什麼有效措施,忙着政權交接的相關事情。

美國疫情之所以一再惡化,很大部分來源於政府的懈怠:一方面聯邦政府完全放棄了控制疫情,另一方面由於國家政治分裂導致,戴口罩的防控措施都已經被政治化。

同樣針對衝擊事件暴力的發生民主黨並沒有坐以待斃,除了加大對國會的安保措施,對於特朗普也採取了制裁措施,分爲兩步,第一步:憲法第25修正案,副總統可在內閣支持下罷免總統。第二步:通過衆議院彈劾特朗普“煽動叛亂”,最快將在13日表決彈劾案。

國會衝擊事件發生之後,內閣成員發生離職潮現象,除了交通部長趙小蘭和教育部長德沃斯相繼宣佈辭職,11日美國國土安全局代理部長查德·沃爾夫宣佈辭職,由聯邦應急管理局長皮特·蓋洛德接任。權利交接之際,上層管理人員同樣需要變更。

拜登似乎連最後一週的總統權利都不願意再讓特朗普行使,因爲根據憲法第25修正案,副總統可在內閣支持下罷免總統,不過總統也有申訴的權利,這是美國史上第一次試圖實施此修正案。因此促成了國會遭衝擊後特朗普首次與彭斯面談,兩人進行了交流,雙方討論了未來一週的情況,並且回顧了過去四年特朗普政府的工作和成就,並承諾在任期內繼續爲美國工作,商定“繼續合作”。

因此民主黨第一步走暫時行不通,接了下來就是第二步以“煽動叛亂”的罪名針對特朗普進行彈劾。針對總統進行彈劾,需要一定的程序,但是特朗普任期也不過剩下9天而已,能否在這9天內走完彈劾程序?總統卸任後彈劾是否有效?這些就比較關鍵了,畢竟不能白忙活一場,民主黨是鐵了心要跟特朗普過不去,對於特朗普的種種行爲已經忍無可忍。

彈劾程序先由衆議院表決再交由參議院定罪:衆議院彈劾只需要簡單多數票就行(超過三分之二),但是參議院的定罪門檻高。此次特朗普已經不是第一次遭到彈劾,19年曾被“濫用職權”,“阻礙國會調查”兩項內容被彈劾,當時衆議院投票數未達到三分之二。

首先來說時間問題:最快13日衆議院表決彈劾結果,如果多數人通過彈劾,接下來就要提交參議院,但是參議院目前處於休會期間,於19日才能舉辦全體會議,20日參議院可以開始審理彈劾案,然而20日拜登就任美國總統。

假設如果參議院表決通過彈劾內容,那麼就涉及另一個問題,按照最快的時間,表決結果也會是在20日之後,此時特朗普已經卸任美國總統,彈劾程序是否可以繼續進行,彈劾結果是否可以執行?

1876年美國戰爭部長威廉·貝爾納普因爲涉嫌貪污被國會調查,3月2日宣佈辭職,但是國會決定繼續彈劾程序。同樣多數法學家也表示總統卸任後,彈劾程序可繼續。

特朗普若被參議院頂嘴將失去卸任總統大部分福利:每年(21.9萬美元的養老金);專屬的辦公室和工作人員;醫療保險;不能再參選等但是會保留美國特工處終身保護,畢竟美國發生過總統遇刺事件。

1月6日的暴力衝擊只是個開始,這並不是突發事件,網絡上早就有相關煽動暴力的帖子,衝擊國會早有徵兆。並且表明下一個暴力襲擊的目標就是拜登的就職典禮,暴力陰雲籠罩,除了跟警察的對抗傷亡發生,還伴隨着疫情的進一步擴散,打的如此激烈,哪管什麼口罩,抗議者甚至扒取掉警察的防毒面具等行爲。

目前國會大廈周邊已經加強警戒,以往總統就職典禮都是在國會大廈舉行,但是受此次國會大廈遭衝擊的影響,美專家呼籲更換地點。抗議者的情緒依然持續高漲,拜登能否“和平”的發表就職演講目前尚不能判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