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追剧鄙视链,社交APP鄙视链,包包鄙视链,兴趣班鄙视链……

但你听说过羽绒服鄙视链吗?

最近,一张名为“羽绒服歧视指南”的图片在网络上热传。

以绝对王者姿态站在金字塔顶端的Moncler,潮姐只在明星身上见过;

H&M、Zara居然能跟专做羽绒服的波司登一个档次就很离谱,能买波司登,谁会考虑H&M、Zara之流?

鄙视链上层全是一些不太熟的外国品牌,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鸭鸭,雪中飞成了“没人权最底层”……

槽多无口。

也不知道是谁闲得无聊搞出这种羽绒服品牌鄙视链,是想彰显身穿王者羽绒服的优越感,还是意图诱发攀比消费好趁机带货?

但这届年轻人可没那么好忽悠。

这张图在网上火了之后,攀比晒图的评论并未出现,反而是吐槽的声音居多。

“服了,都是衣服还搞歧视,得自己多贫瘠才要借助羽绒服划分等级。”

“鄙视的从来都不是衣服,而是人。”

“咋地,穿得贵是比较暖和吗?”

在大家看来,羽绒服暖和不跑毛才是王道,追求品牌价格什么的都是人傻钱多,掉进了消费主义陷阱。

当韭菜还要比谁的金主更牛,无异于被卖了还帮人数钱,傻透了。

处在鄙视链低端的鸭鸭,仍有不少网友骄傲现身为它正名:

“穿着鸭鸭的我本人表示,鸭鸭的版型非常友好,质量也可,关键是中长款价格才三四百。”

崇洋媚外,“买贵不买对”的消费观已经不流行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归理性主义。

实用比品牌更重要,性价比才是第一位的,不为他人评价体系左右,坚信“我们穿得是衣服,不是logo”。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的大牌包包鄙视链,离年轻人生活太远了。

剧里的顾佳想要打入太太圈,所以她需要一个爱马仕包包,不惜贷款也要买个包。

但对大多数两点一线上班族来说,阔太圈?我只在电视剧和小红书上见过。

至于买包包,喜欢哪个买哪个,现在流行用帆布包来彰显“身份”,谈钱多俗气,还是谈专业更有灵魂的香气。

背爱马仕坐地铁没人会留意,但背下面的包周围乘客一定会忍不住多看两眼,好把上面的字看全。

潮姐觉得,搞这种虚头巴脑的鄙视链,贩卖阶层焦虑割韭菜,以后是越来越难了。

毕竟打工人群体都内部和解了,高级写字楼白领精英都意识到自己跟流水线打工仔同命运,还有多少人会打肿脸充胖子,拿辛苦搬砖赚来的钱去追求虚妄的“高级感”呢?

看看北京新冠密接者的日常,要么白天公司上班,晚上去物流中心扛大包到夜里两点;要么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连开17个小时的网约车……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谁还有空在乎什么鄙视链。

动辄上万的加拿大鹅?

算了吧,裹紧我的优衣库也能暖和过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