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一直都是輿論的“寵兒”。

瑞幸咖啡創立之初,通過社交分享的裂變方式,大手筆燒錢補貼,以獲取用戶。通過“碰瓷”星巴克博取眼球,吸引輿論關注。

瑞幸咖啡在資本助推下,在IPO道路上一路開掛,成立一年多就登錄美股市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耀眼程度甚至超過拼多多,也贏得瑞幸咖啡短暫歷史中的“高光時刻”。

然而,好景不長。因爲造假事件,瑞幸咖啡從風光無限到跌落神壇,甚至徘徊於生死邊緣。

瑞幸咖啡似乎距離“死亡”僅一步之遙。然而,瑞幸咖啡業績造假事件在8個月後,“劇情”迎來反轉。12月1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針對造假指控,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億美元罰款達成和解,並恢復交易。

在外界紛紛議論議論瑞幸咖啡能否起死回生之際,2021年1月6日晚間,瑞幸7位副總裁和分公司經理、業務總監級別的中高層聯名簽署的一份名爲“關於罷免郭謹一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請求信”在社交平臺流傳。

瑞幸咖啡又上演了一場內部的“宮鬥政變”。

前世:瑞幸,陸正耀實控神州系的咖啡

瑞幸上市之初,從股權結構看,瑞幸咖啡股權高度集中在陸正耀爲核心的“神州系”。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錢治亞創建,正式運營是在2017年10月,而錢治亞2017年11月8日,才從神州優車離職。據瑞幸早期員工透露,當年面試的地點是在神州租車的辦公室,面試官還沒有從神州離職。

公開報道顯示,瑞幸咖啡對外宣稱陸正耀是其天使投資人。瑞幸咖啡早期資金來自於陸正耀、錢治亞、陳敏。

招股書顯示,2017年,陸正耀控制的公司、錢治亞、陳敏分別向瑞幸咖啡提供了9470萬、5000萬、1000萬元無息貸款。

2018年,陸正耀家族公司又向瑞幸咖啡提供了1.476億無息貸款。上述貸款此後均已結清。

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董事長爲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持股30.53%,爲最大股東;錢治亞持股19.68%;Mayer Investments Funds持股12.4%;黎輝代表的大鉦資本爲瑞幸咖啡最大機構投資人,持股11.9%;劉二海代表的愉悅資本持股6.75%。

瑞幸咖啡共進行了三輪融資,先後獲得大鉦資本、愉悅資本、君聯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金公司等機構的投資,共融資5.5億美元。

據悉,瑞幸咖啡公司COO劉劍,2005年獲得中央財經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士學位。2008年至2015年,先後擔任神州租車車輛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負責人;2015年至2018年擔任神州優車收益管理負責人;2018年5月起擔任瑞幸咖啡COO,2019年2月起任董事。這次被披露造假的劉劍也算是神州老人。

大鉦資本創始人黎輝、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是陸正耀的長期資本支持者,三人也被稱爲神州系的“鐵三角”。

大鉦資本、愉悅資本和君聯資本,此前均與神州優車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劉二海曾經是聯想投資(現更名爲君聯資本)的負責人之一,代表聯想投資了陸正耀的神州租車。黎輝的大鉦資本,更是瑞幸瘋狂燒錢補貼背後的資本推手。

2018年7月,大鉦資本領投瑞幸咖啡A輪融資,該輪瑞幸咖啡共融了2億美元。2018年12月,瑞幸咖啡又發起了B輪融資,這一次,大鉦資本再度領投,共出資8000萬美元。

黎輝任職華平投資集團期間,曾投資神州租車,離開華平後的黎輝來到神州優車,2016年4月,出任副董事長負責公司的戰略和資本運作。後幫助神州優車完成融資後就辭去職務轉任神州優車戰略委員會主席。

由此不難看出,瑞幸咖啡的創始人和投資人,都是當年運作的神州租車的老熟人。運作神州的資本術,在瑞幸咖啡的運作中重現。

今生:內鬥奪權多次上演未來風險重重

2020年4月瑞幸造假事件後,瑞幸咖啡董事會陷入分裂,董事會內部“奪權”大戰不斷上演。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後,在以陸正耀爲代表的公司管理層陣營,和以黎輝、劉二海、邵孝恆爲代表的投資人和獨立董事陣營中上演,曾經的“鐵三角”,陸正耀與投資人黎輝、劉二海“反目”。

郭謹一也可以視作“神州系”的人。在瑞幸咖啡成立之前,郭謹一是神州優車董事長陸正耀的助理。瑞幸成立之初,郭謹一作爲創始成員之一,以高級副總裁身份負責產品和供應鏈。

瑞幸陷入財務造假危機後,郭謹一在陸正耀的力挺下接替錢治亞,任代理CEO,2020年7月14日凌晨,瑞幸咖啡在向SEC提交的文件中宣佈,任命郭謹一爲新任CEO和董事長,陸正耀、劉二海、黎輝、邵孝恆不再擔任董事會成員。

處於生死邊緣的瑞幸咖啡,一度被外界認爲有兩種結局:破產或者被收購。

瑞幸咖啡能否起死回生尚不得知,“神州系”內部人的“宮鬥政變”已先行上演。

2021年1月6日晚間,一份名爲“關於罷免郭謹一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請求信”在社交平臺流傳。瑞幸7位副總裁和分公司經理、業務總監級別的中高層聯名簽署。

請求信中列舉了郭謹一的三大“罪證”:第一, 貪污腐敗;第二, 濫用權力剷除異己;第三, 能力低下,不具備領導公司所需要的從業背景和經驗,也未提出有前瞻性的戰略。

對於瑞幸高管的指責,瑞幸咖啡董事長郭謹一1月6日深夜發佈全員信稱,舉報信是在1月3日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簽字。

陸正耀這是要收郭謹一的權?

1月7日據鈦媒體報道,瑞幸咖啡方面就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簽署聯名信,集體請求罷免瑞幸咖啡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事回應,“情況屬實,詳情暫時不方便透露。”

“奪權”大戰在“神州系”內部人之間上演已成事實。

“大戰”雙方孰對孰錯,暫不做評價,作爲消費者,我們更關心未來還能不能喝到價格便宜的瑞幸咖啡?作爲瑞幸咖啡股票投資者,我們更關心還瑞幸咖啡未來還能不能活下來並實現盈利,向好發展?

此前,郭謹一領導的瑞幸咖啡似乎是在自救。

通過壓縮各項成本和費用來自救。比如,通過減少補貼、折扣力度來控制營銷費用;通過收縮無人咖啡機、小鹿茶等業務,以及關閉部分表現不佳門店等戰略擴展計劃,以提高盈利和現金流。

2020年12月24日,瑞幸咖啡聯合清算人向開曼羣島大法院提交了首份報告,披露了瑞幸咖啡2020年未經審計的前三季度財務信息。

信息顯示,瑞幸咖啡2020年前三個季度營收分別爲5.65億元、9.8億元和11.45億元,同比增長18.1%、49.9%和35.8%。有60%門店實現盈利,預計2020財年,公司收入將在38億元至42億元之間。

報告顯示,瑞幸咖啡及聯合清算人雙方於今年7月23日共同制定了新的業務計劃草案,並在10月8日進行了進一步修訂。根據新方案,瑞幸咖啡的戰略重點已經從快速擴展轉爲有針對性的擴張,以及提高盈利能力和現金流。

根據計劃,瑞幸咖啡關閉了部分表現不佳的門店,同時也新開了部分門店,店面總數量較之前減少了609家。

截至11月30日,瑞幸咖啡門店數從4507家減少至3898家,其中包括了894家聯營門店。前三季度,瑞幸咖啡單季分別關閉門店65家、378家和448家,新開門店69家、134家和133家。相較於2019年第四季度開店827家,增速明顯放緩。

從經營情況來看,目前已有60%的店面實現了盈利。早前瑞幸咖啡曾推出無人零售計劃,

目前有150臺無人零售設備在運轉,這一業務線仍在虧損狀態。據瑞幸咖啡管理層預計,公司將在2021年實現整體盈利。

從上面的情況來看,瑞幸咖啡有向好的發展。當下的“內鬥”將給瑞幸咖啡帶來怎樣的“傷害”暫且尚不明瞭,但未來瑞幸咖啡仍會面臨來自監管部門、訴訟等多重風險。

雖然瑞幸咖啡用1.8億美元與SEC達成和解,但這並不影響其他主體對瑞幸咖啡發起訴訟。比如,瑞幸面臨來自股東集體訴訟和美國司法部的訴訟等。

公開資料顯示,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爆發,已經引發了美國多家律所對其發起民事集體訴訟。2020年6月,有媒體報道,瑞幸咖啡美國的集體訴訟案已指定首席原告和律師事務所。

其中,瑞典養老基金Sjunde AP-Fonden (簡稱AP7)和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警察養老和救助基金爲首席原告。報道稱兩家基金表示在瑞幸咖啡的投資上損失了690萬美元。

即使未來與投資者能夠達成和解,也可能需要大筆的資金。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瑞幸咖啡非限制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投資爲51.75億元(約7.42億美元)。其中,瑞幸咖啡有49.5億元(約7.1億美元)在中國大陸,3110萬元(約450萬美元)在香港,1.943億元(約2790萬美元)在開曼。

此外,瑞幸咖啡的經營實體在國內,受到中國相關監管部門的管理。

2020年,瑞幸咖啡經營實體就已經連續受到國內有關主管部門的處罰。據媒體報道,昨日,市場監管總局發佈5個行政處罰決定書,對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爲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該五家公司分別被處以罰款200萬元人民幣。

未來,瑞幸咖啡能否持續穩定經營,實現持續盈利,都將面臨不少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