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Paydex——我們該如何選擇具有價值的DeFi礦幣?

長期以來,價值傳輸的保證來自受信任的第三方,這些第三方(例如摩根大通)擁有中心化的賬本,由法律架構和政府強制執行的追索權予以支持,成本則並不透明。但是在加密網絡中,硬件/節點執行的任何上鍊動作都受到代幣激勵,以實現博弈保證,要想回滾或篡改,其成本極其高昂,操作極其繁瑣。鑑於此等成本導致的安全性,因此其便能承載更加特殊的信息,例如分類賬上的行項目,比如貸方和借方的貨幣價值等,而且這種價值傳輸的成本公開透明性,並由自由市場自行確定。

由此來說,真正去中心化的加密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一個全新的,價格公開透明的價值傳輸模式,也爲我們一直使用的追索保證模式帶來了替代選項。可以預見,我們執行的每項價值傳輸行爲都會產生(公開或隱藏的)成本,爲此,paydex認爲,擔保博弈應能開啓當前成本極其高昂或根本不可能的價值傳輸新領域。

通過流動性挖礦,寄生於Uniswap的Sushiswap擊敗宿主,僅用兩週時間便成功遷移了超過12億美元的鎖倉資產,一躍成爲全球流動性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Curve的分叉項目SWRV也同樣大放異彩,在短短几天時間內積累了超過3億美元的鎖倉量。一時間,以是否進行流動性挖礦爲標誌,DeFi圈分成了「古典DeFi」和「新DeFi」,流動性不斷向「新DeFi」圈靠攏聚集。同時,爲了配合「流動性挖礦」,渴望獲取流動性的DEX項目方們紛紛推出治理型代幣,市場上已經是上百種「DeFi礦幣」齊飛。

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選擇具有價值的DeFi礦幣?

在做選擇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平臺的價值。

paydex基於自我推出的VV質押挖礦,一方面是爲傳統企業,基於數字屬性賦能打開了一個渠道。另外一方面也從側面印證了,整個平臺的價值在分佈式金融中正在生根發芽。

開展金融業務的載體——DeFi

雖然形式與傳統金融機構不同,但DeFi協議作爲開展金融業務的載體,其核心就是對自身資產負債表的管理,從資產端產生的收益中扣除負債端資金成本的差額部分作爲盈利留存下來,單純從業務上講,這與金融機構的盈利模式並無實質性的不同,這爲構建DeFi市場提供了最基本的業務邏輯,今天我們將資產重新設計爲數字原生資產,帶來了從交易效率到可編程性的廣泛機會。這類方案的潛在收益是顯而易見的,但風險仍在計算和討論中。但是即使有風險,我們也可以看到改變正在進行。

支付的軌道正在改變

目前,金融機構的清算和結算支付的過程,通常需要在跨銀行的網絡進行至少四次的交易,並由中央銀行調控。這種網絡的設計不僅低效且易於舞弊,而且還容易受到攻擊:如果央行的服務器出現故障,整個國家的支付清算系統可能都會崩潰。paydex通過提供實時支付結算解決了這個問題。網絡參與者無需等待兩天的時間,可即刻轉移代幣化的法幣,且保證保密性和結算最終性。具體而言,交易方A有一個綜合賬戶,其餘額被代幣化,被髮送至交易方B的代幣化餘額,即刻完成了結算。從這個角度上看,paydex的支付流程展現了區塊鏈技術對金融和銀行業的幾項核心益處。實時支付結算的量巨大,銀行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保證其支付網絡能夠實現訪問控制、數據隱私,併兼顧性能。

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絕大多數說人卻回答“是”,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確實是一類貨幣,應將其視爲“貨幣”。不得不說,比特幣的交易價格低於40,000美元,比最近的高點底出幾千美元。而且,儘管過去跌幅如此之大,會給人們帶來關於比特幣的忠告,但今天,它卻被視爲獲得稍微便宜一點的機會。

2021年,投資者和機構正以他們的資本投票,認爲這種加密貨幣將跑贏美元,並有助於抵消即將到來的惡性通貨膨脹。自新冠病毒大流行以來,比特幣兌美元的匯率上漲了500%以上,儘管短期趨勢可能有所喘息,但長期趨勢一直在上升。資產代幣化是數字資產行業的熱門話題。早在比特幣的時代,開發者就看到了在區塊鏈上跟蹤真實世界資產所有權的機會,以此可以實現以點對點P2P形式進行安全的資產轉移。創新者一直在創建協議,使用分佈式分類賬本(DLT)技術進行線上資產創建、表示和所有權交換,以此實現相關技術不斷現代化,在大趨勢之下,各類企業也紛紛調整戰略方向,希望在加密資產中佔據一定的席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