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什麼你在鏡子裏的樣子,總是比照片中的好看?科學告訴你真相

明明鏡子裏的自己看上去挺順眼,但是照片中的自己卻總是顯得怪怪的,甚至在有些時候還會覺得自己的照片很醜,這樣的體驗,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地經歷過,相信正在閱讀本文的你也不例外。那麼爲什麼你在鏡子裏的樣子,總是比照片中的好看呢?下面我們就來用科學告訴你真相。

絕大多數人都習慣於通過鏡子來觀察自己的樣子,如果你也是這樣,那麼你的大腦就早已習慣了你在鏡子中的樣子,並認爲這是“最自然”的。

當你在看自己的照片時,你的大腦會自然而然地將其與你在鏡子中的樣子進行對比,而由於種種原因,你在照片中的樣子會與鏡子中的樣子出現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你的大腦就會認爲你在照片中的樣子“不自然”,而如果這種差異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你的大腦甚至還會認爲你在照片中很醜。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種差異呢?

左右顛倒的鏡子

如果你在鏡子面前抬起右手,那麼你就會看到鏡子裏的你抬起了左手,由此可見,你在鏡子裏的樣子是左右顛倒的。通常來講,人類的臉部並不是嚴格的左右對稱,因此當你看到自己並沒有左右顛倒的照片時,你的大腦就會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差異。

鏡頭畸變

上圖爲不同焦距下的拍攝效果,可以看到,這存在着明顯的差異,爲什麼會這樣呢?簡單來講,這是因爲相機的鏡頭不是像鏡子那樣的平面鏡,而是一個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組合,其總體的合成效果是凸透鏡,而由於凸透鏡有彙集光線的效果,因此根據鏡頭焦距的不同,其拍下來的照片也會出現相應的差異。

細節

在拍照的時候,相機會客觀地捕獲所有的色調和陰影,而當你在照鏡子時,你並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因爲你強大的大腦已經默默處理好了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表明,當人類利用鏡子觀察自己的時候,其注意力通常都集中在自己臉部的特定部位,如眼睛、鼻子、嘴等等,而在看自己照片時,卻往往會從整體上去觀察。

拍照時的壓力

一般來講,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照片拍得好看一點,因此在拍照的時候,我們常常都會感覺到壓力,這使我們通常都是“表情做作,略顯浮誇”,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的面部表情,很可能就不像平常那樣自然。

角度的調整

當你在照鏡子時,你通常會下意識地調整角度,這樣就可以使自己看上去更自然(對於你的大腦而言),而當別人在爲你拍攝照片時,你只有在拍照後才能看到。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還有一些心理現象也會促使我們認爲,自己在鏡子裏的樣子,總是比照片中的好看,我們接着看。

“凍臉效應”

當我們在看某個人的視頻時,如果按下暫停鍵,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人在暫停畫面中的樣子往往沒有在視頻正常播放時好看,這種心理現象被稱爲“凍臉效應”。科學家推測,這是因爲人類大腦的面部識別神經機制更加擅長識別動態的臉,所以在我們的潛意識裏,動態的臉更容易識別,也更有魅力。

“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又被稱爲“多看效應”,這種心理現象是指人們通常都會對自己熟悉的事物產生更多的好感,比如說兩個“顏值”都差不多的人站在一起,一個熟悉一個陌生,在這種情況下,你一般都會認爲自己熟悉的那個人更好看。

需要指出的是,“曝光效應”的產生是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如果某個事物一開始就給了你不好的感覺,或者某個人與你存在着衝突或者不合,又或者某個事物在你眼前出現的頻率過於頻繁,那麼這種效應就不會產生。

最後我們來捋一捋,當你照鏡子的時候,你觀察到的是一張動態的臉,而照片中的你卻是靜態的,與此同時,你對自己在鏡子裏的樣子肯定會比在照片中的更熟悉,並且你也不會討厭自己在鏡子裏的樣子,更不會與之產生衝突,當然了,你也不可能整天都照鏡子。

因此可以說,在“凍臉效應”和“曝光效應”的雙重作用下,你就很可能就會做出一個判斷,即你在鏡子裏的樣子比照片中的好看。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說照片拍得很棒,或者是經過了良好的修飾,那就另當別論了。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裏,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