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哥筆記052

南極人造假了嗎?

過去兩週,南極人造假輿論風波一波又一波。

之所以第一時間把所有有關質疑南極人造假的文章看了一遍。我也是受害者,因爲是南極人小股東。股價已經在去年高點24元基礎上,跌去60%。

我相信一個資深投資朋友的意見,“如果南極人沒有造假還可以繼續拿着,如果造假就一文不值。”

那麼如果南極人想造假,應該如何操作呢?

我知道傳統服飾品牌線下加盟模式的造假手段,主要就是讓自己的親戚/親信開店,讓他們下單大量預定,確認營收(應收賬款),確認利潤。

把股價炒高,大股東高位套現。

然後公告,貨賣不掉,加盟商退貨,大額報庫存損失。股價暴跌,中間會讓親戚關聯賬戶又反覆操作。

造假動機很簡單,因爲資本運作來錢比賣貨來錢更快!

這裏面服裝品牌造假有幾個基本明顯特徵,就是應收賬款高,股東高位大量套現,突然的庫存跌價損失(紙包不住火)。

最近的一次套現是2019年9月南極電商實控人、董事長張玉祥累計減持4274.03萬股,套現約4.47億元,若再加上一致行動人豐南投資,合計套現約6.45億元。也就是南極人IPO,三年解禁期剛結束。

那會南極電商的股價也是9塊多,在股價高漲的2020年並沒有見南極電商創始人套現。

南極電商自己沒有庫存,主業是賣吊牌和營銷服務,應該不存在後續的庫存跌價損失,之前沒有記錄,我相信以後也不會存在這種情況。

南極電商和傳統品牌顯然不一樣,那麼南極人想造假的話,又應該如何造假?

一個還是要看應收賬款,是否異常大幅增加。這兩年是遠比2018年前低的,之前是50%,現在基本在20%上下,比較穩定健康。一個是南極人如何造假?讓親戚大量開淘寶加盟店鋪,大量刷單爲南極創造收入。

但是線上刷單不比線下報數造假,這麼量大的刷,一個是容易被同行發現(如果沒有被平臺關的話),一個是容易被平臺封號,阿里/天貓管的最嚴,唯品會、天貓、京東收佣金多(刷單得不償失),簡單的說平均費率也就5%,而天貓京東扣點都在5%以上,唯品會扣點在20%以上。簡單的說,如果在這些平臺開店給南極刷1億收入,那麼就得給平臺貢獻1億費用。

那麼拼多多這種不扣點的,是不是就有一定操作空間,量大了瞎搞也是有風險的。2019年阿里渠道佔66.48%,依然佔南極人大頭,京東佔15.32%,社交電商渠道全部算拼多多的,也就只佔13%左右。所以即便有,也不影響。

很多人還是會說,我在天貓京東和拼多多的商品評價記錄能夠看到南極的店鋪有刷單。這麼說吧,這些做這些平臺的商家,幾乎沒有不刷單的。爲了獲得平臺自然流量和更多支持,幫助小二完成業績,刷單幾乎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那麼這個刷單能否給南極貢獻收入呢?刷單,也就是並沒有實際銷售商品。授權店鋪其實是非常不願意給南極錢的,據我所知,商家會和品牌方協商一定比例的刷單訂單不支付吊牌費。但有些商家會鑽空子,就是一部分真實訂單也不支付吊牌費,能省一些是一些,所以品牌需要抽檢商家是否作弊。結論很清楚,正常商家都不會把品牌做大銷售額,付額外的吊牌費,而是會盡可能的規避真實銷售額。

南極電商模式成立嗎?

南極人模式,在電商圈賣家圈一點都陌生,而且也不只是南極人一家在做。

金利來,仁和,雲南白藥等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品牌都在做。

在十年前南極人轉戰電商搞授權模式的時候,就有恆源祥在做類似的事情了。

另外賣吊牌授權,鼻祖應該是“迪士尼”

根據全球品牌授權行業機構Global Licensing Group旗下雜誌Licensing Global發佈《2018年全球TOP150 IP授權商報告》,2018年全球IP授權商品收入前十位公司分別是:迪士尼547億美元(授權產品銷售額)、Meredith Corporation 251億美元、PVH 180億美元、華納傳媒110億美元、ABG90億美元、孩之寶71億美元、環球品牌發展71億美元、品牌管理公司Iconix Brand Group70億美元、維亞康姆尼克消費品55億美元、棒球大聯盟55億美元。

南極電商2019年GMV爲309.59億元,營收不過39億元,真的只是小不點。當然了,南極人IP能力,品牌溢價能力,影響力決定了它的天花板。這也是南極想模仿迪士尼最大的問題和瓶頸所在。南極人的IP能力太弱了。

回過頭來,這麼弱的一個IP,能夠賣這麼多貨,也是一種牛逼。也意味着南極電商還做了一些迪士尼沒有做的一些事情。

兩個月前搞了一個新消費新國貨的社羣,一位羣友做了一部分分析,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大家都說南極人門檻低,爲什麼其他人爲什麼無法複製?

只是投資的人,現在才“友邦驚詫”,有點反應慢啊!

吊牌毛利率93?營銷服務10%毛利率正常嗎?

當然正常啊,非常的正常。

質疑賣吊牌毛利率93%,以及營銷服務只有10%的毛利率,二者不合理。是顯然不太瞭解吊牌生意的邏輯,吊牌的毛利率90%以上纔算是正常。

我一福建朋友和某知名衰落品牌老闆很熟,就是買對方的吊牌,對方的毛利率應該是99%,因爲沒成本啊。最近又陸陸續續的簽了更多的傳統品牌吊牌!一個吊牌3-10塊不等,品牌越強的越貴,越貼近的品類越貴。回過頭來,也是告訴大家吊牌這個商業模式,在電商裏是絕對成立的,用戶買賬,所以商家也買賬。

營銷服務毛利潤率10%正常嗎?太正常了。現在做第三方網上營銷毛利率10~30%都算正常,如果只是一個墊資角色也就只是10%。今天正好有個代運營的合作伙伴來公司交流,他們就爲代運營品牌做線上推廣服務,毛利率就只有20%。這是因爲做了服務,纔有20%,只是墊資也就10%。

但最後我要說一下問題,也諮詢了很多電商行業裏的實操大牛的意見。南極模式,或者南極電商也有它很大的問題。

一是競爭問題,南極人的IP能力還是弱,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做線上吊牌了。也就是有一堆更好的品牌和南極人競爭了。也就是你的吊牌不值那麼多錢了。如果賣南極人不好賣了,聰明的商家也會逃離。

二是產品問題,南極人對產品的把控力度還是弱,沒有怎麼管,會削弱品牌的影響力。現在南極人什麼都在做,品牌肯定是有邊界的。當年凡客擴品類到小家電還有拖把,顯然是有問題的。

三是平臺規則問題,就是平臺不願意被南極這種吊牌薅羊毛了,就是在流量規則上直接限制展示南極店鋪和商品的數量。這就是致命一擊了。目前來看平臺還沒有相關的政策調整。

質疑南極人造假的人也很有意思,不是電商行業圈的人,而是媒體和投資圈的人。

誰能拿出南極人造假的實錘證據,我就服他!

電商行業圈的人都很少人質疑南極人,都是在學習南極人怎麼做,以及怎麼做的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