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入洗牌期 教培業高管頻繁變動  來源:北京商報

伴隨着鉅額融資的湧入和市場規模的擴大,教培行業當下的規模和體量較去年初有較大增長。伴隨着進入教育領域的跨行玩家越來越多,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觀察發現,近三個月來,教培行業內部的企業高管人事變動頻繁。有人辭職卸任,也有人剛剛入場,行業的快速更迭加快了人員流動。具體來看,從去年底至今,包括達內科技、新東方、珠江鋼琴樸新教育等在內的多家知名教育上市公司均宣佈了新的人事任免。此外,字節跳動也於近日宣佈,將原有的錘子科技團隊併入教育硬件團隊。擴張之下,教培業的人才需求不斷擴大。

辭職與新任命齊發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短短三個月內,發生在教培行業內部的人事任免就超過10起。以達內科技爲例,根據其發佈的公告顯示,公司董事兼CEO孫永吉因個人原因,將於2021年4月8日辭去CEO一職,屆時將由達內科技副總裁孫瑩接任。而這並不是達內科技近期的第一次高管變動,2020年4月,達內科技創始人韓少雲辭去了CEO職位,CFO楊餘多離職。值得注意的是,達內科技董事會於去年12月收到了私有化要約,一旦完成私有化,達內科技或將從納斯達克交易所完成退市。

而除了達內科技,近期教育行業內離職的高管還包括樸新教育首席運營官肖雲、珠江鋼琴總法律顧問黃偉娜、美吉姆董事兼副總經理徐小強等。此外,新東方任命了楊志輝爲新任執行總裁,同時,楊志輝也將繼續擔任CFO一職。

字節跳動則將原有的錘子手機技術團隊合併至教育硬件團隊。在經歷過2020年的擴張與增長之後,瞄準教育領域的企業越來越多,以字節跳動爲代表的互聯網公司不斷加碼教育,將互聯網企業在技術、運營上的優勢轉嫁至教育業務。牛牛金融研究總監劉迪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企業高管離職不外乎有幾種情況:有可能是公司處於初創階段,行業政策或特殊原因如疫情等影響下,公司打法有問題,企業經營困難,高管們‘另投明主’;或者是公司被收購後內部人事調整和業務方向變化帶來的組織架構調整;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企業上市後,高管熬到鎖定期後選擇功成身退,有的高管也有自立門戶的考慮”。

企業轉型加速高管流動

實際上,教培行業的高管離職現象,從2019年底就開始不斷湧現,一直持續到今天,行業的震盪還沒有完全結束。2020年教培業內出現的多筆鉅額融資,遍地開花的OMO新模式,擴科擴年齡段成爲各家機構發力的重點,以及部分教培老玩家的倒下和頭部市場的競爭激烈,都讓行業內部人士不斷更新梳理着企業業務發展的思路,思路轉變之後,對人才的需求也會隨之變化。

由此,機構業務發展思路的轉變帶來了企業高管人員的更迭,在這些進行業務更迭的企業中,從教育信息化轉型大語文的立思辰和發力OMO的精銳教育最受關注。劉迪寰表示,“近期教育企業的很多高管頻繁離職,既是教育行業加速洗牌的體現,如優勝教育、柚子練琴、學霸君等出現問題後,大量高管、教師隊伍出走;也有業務模式變更方面的原因,如精銳教育”。

以精銳教育爲例,去年因疫情原因,公司着力線上,推出了精銳OMO平臺化的標誌性項目“精銳在線”。隨之而來的就是組織結構的調整,其中來自百度的史團委擔任首席技術官,曾任職於網易教育的洪菊擔任首席增長官兼精銳在線首席市場官,而原負責幼兒教育的高級副總裁孟曉強和技術研發中心副總裁馬牧原則紛紛離職。

指明燈智庫創始人呂森林認爲,部分做教育的A股上市公司,原本的教育屬性並不強,在進行業務調整時,自然伴隨着人事變動,即高管的調整。“教育行業不是一家獨大的市場,在細分領域裏,公司進行戰略定位時,需要高管對教育行業進行持續性地投入,短暫的戰術性投資,會被行業淘汰掉。”

監管導向下的新人才需求

以在線教育爲代表的教育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弊病也不斷顯現。過度營銷、獲客成本高企、內容監管等方面的問題都亟待解決。1月1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文點名在線教育。在文中,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線教育監管治理面臨培訓預收費監管困難、培訓內容覈查困難等問題。未來,有關部門也將在頂層設計、過程監管、執法力量、行業自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行業自始至終受政策導向明顯,及時擁抱監管,調整相應教學內容和業務模型才能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在多鯨資本合夥人葛文偉看來,目前不管是在線教育機構,還是傳統的線下教育機構,在政府關係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失。“如何與政府溝通,如何滿足監管政策,如何擁抱監管,都是企業面臨的大課題。隨着監管政策的不斷出臺,專業處理公關、政府關係的人才也會來到教育企業。”

此外,葛文偉也指出,處在快速擴張期的教育企業還需要更多領域高級人才的進入。“發展過快,導致很多教育企業在公司運營、公司內部治理上的企業化運營都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在線教育公司,他們的產品、運營、增長等方面都存在缺失,但傳統教育公司裏,這方面的人才很少,所以他們就會從大量成熟的行業裏,比如4A公司、互聯網企業來挖掘專業的人才。”

北京商報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