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月20日訊爲15萬元的貸款背上9萬多元的保費,這是莫先生在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辦理業務時的遭遇。無獨有偶,王先生在陽光保險青島李滄區書院路門店辦理貸款業務時同樣也被要求購買一份保險,結果貸款5萬元的同時,卻又要另外支付3萬多元的保費。銀行貸款、商業保險,這兩個業務看起來並沒有關係。實際情況是,那些無法直接從銀行申請到貸款的人,如今可以憑藉一份保單從銀行借走幾萬到百萬不等的金額。當有了保險公司兜底,借錢就真的這麼容易了嗎?信網(0532-80889431)爲此展開了調查。

保險能增信進而能貸款 “銀保貸”就是這樣出現的

在行業內,有種通過保險公司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業務,叫做“銀保貸”。這種業務大多是貸款客戶在信用不達標的情況下,通過購買保險進行增信。商業銀行在放款之後,保險公司對客戶的信貸違約進行兜底。

據介紹, “銀保貸”的出現與普惠金融有密切聯繫,並涉及到各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說,“銀保貸”的確爲部分企業和個人解決了貸款的問題。

據銀行業內人士介紹,“銀保貸”最開始面向的是企業羣體,特別是缺少抵押物的中小微企業,後來這類業務逐漸開始向普通消費人羣開放,各種各樣的信用貸款層出不窮。申請這類貸款的客戶往往有着急切的資金需求,而保險公司的這類個人貸款保證保險打着費率低、放款快的廣告,也以極快的速度進入了貸款客戶的視線。你有需求,我有辦法,“銀保貸”在對等的供需關係中生存下來。

如今,各類第三方機構和互聯網貸款平臺爲快速申請小額貸款提供了多種選擇,但隨着各類“網貸黑幕”的爆出,這種由正規銀行和保險公司參與的“銀保貸”業務成爲了貸款客戶心目裏的“白月光”。特別是當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官網上光明正大地出現了這類產品的介紹時,貸款客戶自然會相信“銀保貸”的可靠性。

通過保險公司貸款有多簡單?一個電話就能貸出20萬

據信網瞭解,某銀行是提供“銀保貸”業務的商業銀行之一,在銀行官網上就可查詢到銀保渠道的不同產品。同時,該銀行認可的保險公司也有好幾家,陽光保險、大地財險、人保財險、太平洋保險等公司都在其中。

其中,陽光保險的工作人員表示,這種貸款業務實際上就是大數據綜合授信,根據申請人名下的房屋、車輛或者商業保險、工作職位等信息來決定信用貸款的額度,在還款上則計算綜合費率,根據申請人的信用等級不同,分成0.38、0.58和0.99三個檔次。

信網也嘗試向其中幾家保險公司諮詢辦理該銀行的“銀保貸”業務。在信網提供了姓名、年齡、工作、月收入、有無社保公積金等基本信息後,人保財險對信網提出的貸款20萬元的需求給出了非常痛快且肯定的回答:“只要保單給了銀行,銀行一定會放款的。如果銀行不放款,我們也不收保費。”

在這種貸款業務中,保險公司充當的是擔保人的角色,爲那些不能提供抵押物的客戶增信,進而幫助他們獲得銀行貸款。當然,保險公司也不是白出力的,保費就是保險公司向客戶收取的“利息”。“除了向銀行正常還款付息之外,保險公司每月收取貸款金額的0.8%作爲保費。如果提前還清了銀行貸款,保費也可以隨時停止。”

如果按照信網向人保財險提出的貸款20萬元的需求,每月要付的保費爲1600元,如果用一年的時間還清貸款,僅保費一項就需要19200元。而在銀行方面,客戶也需要按月還款——以該銀行一年期、4.35%利率計算,利息總額約爲4743元;但是按照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說法,現階段銀行貸款的年化利率多在5%左右計算,利息總額約爲5457元。按照人保財險工作人員計算的結果,20萬元貸款一年還清共需支付利息和保費27000多元,其中保費佔了將近20000元——從計算結果看,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要遠高於銀行利息。

中國大地保險也是該銀行“銀保貸”業務的合作機構。工作人員雖然沒有在電話裏保證一定能把錢從銀行貸出來,但辦理貸款的過程和手續也同樣不復雜。大地保險對這種個人貸款保證保險的門檻也不高,只需要滿足月收入不低於3000元、連續繳納本地社保或公積金滿6個月等條件之一,就有可能通過最高5萬元的線上貸款。但同樣的,大地保險也需要客戶按月支付保費和利息,工作人員將兩項費用加在一起稱之爲綜合費用,“按照借款1萬元算,每月的綜合費用在67-132元不等。”

大地時貸險截圖( 來源:信網)

用保險保障貸款可以 但“想貸款就必須買保險”不可以

受衆廣泛、手續簡便、放款迅速,這是“銀保貸”業務的特點。正是因爲這些特點,近年來申請辦理這項業務的客戶也有了明顯的增加,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投訴數量的增加。例如貸款客戶投訴自己在完全不知情之下購買保險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業內人士告訴信網,造成這種亂象的原因之一是銷售人員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急切追求業績和佣金收入,爲達成保險合同,未向客戶如實告知保單信息。

前文提到的莫先生和王先生都是在陽光保險辦理貸款業務後發現還需承擔高額保費,保費的數額甚至佔到了貸款金額的一半以上。信網從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青島監管局瞭解到,貸款與保險是兩項不允許捆綁在一起的業務,但像“銀保貸”這種業務並不能算是捆綁,而是保險公司爲貸款客戶提供的保證保險,對於這類業務所涉及的保費基準費率以及貸款的基準利率,監管部門也都有着明確的限制和規定。

具體到如何區分究竟是保證保險還是捆綁了貸款與保險這兩項業務,簡單說就是看這款保險本身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保險是爲了保障這筆貸款,並且貸款客戶事先是清楚瞭解保險作用的、自願購買的,這種是符合規定的。但如果是保險公司或是銀行隱瞞了保險的作用,或者要求貸款客戶必須購買其他與保障貸款無關的保險,貸款客戶是可以向銀保監局投訴的。”

銀保監局工作人員所說的第二種貸款“捆綁”保險的違規情況在一些銀行或保險公司確實出現過。根據中國銀保監會的通報,平安銀行北京分行、農業發展銀行貴州省湄潭縣支行等單位都出現過強制貸款客戶購買保險產品的行爲。

銀行貸款產品日漸多樣 “銀保貸”並不是唯一選擇

“如果可以,我們也不願意通過保險公司辦貸款,多交的那筆保費數額也不小,完全是額外支出。但是像我這種情況,從銀行根本沒辦法直接貸款,就算能貸出來,時間也太長了,根本耗不起。”對於這種“銀保貸”產品,一位曾辦理過這項業務的小企業負責人是“又愛又恨”,雖然要承擔保費,但相較於其他魚龍混雜的網貸產品,他還是更願意相信“銀保貸”這種形式。

但“銀保貸”業務的現狀似乎也並不完全樂觀。據瞭解,2020年第三季度國家銀保監會針對銀保機構亂收費的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清查,規範銀行和保險公司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行爲,重點領域覆蓋了小微企業信貸、製造業貸款,銀保小額貸款業務也受到了更加嚴格的監管,部分銀行已經逐步叫停或收緊這項業務。

據《中國經營報》等媒體報道,2020年9月銀保監會在清理銀保機構亂收費的行動中,“銀保小額貸”進入了監管視野。在當時下發的《關於規範股份制銀行與第三方機構在信貸領域業務合作的監管提示》中,監管提到了部分銀行在與三方機構銀保合作業務中,存在不承擔信用風險卻坐收高額費用、風險審批形同虛設、淪爲提供資金的通道等情況。

相對便捷的貸款渠道被收緊,這對部分貸款客戶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特別是一些小微企業不免擔心日後會再次遭遇貸款難、融資難的問題。不過好在銀保監會已經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市場監管總局等多部委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信貸融資收費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的通知》,明確要求合理引入增信安排,也不得強制轉嫁費用。

對銀行來說,在這類相對來說風險更大的信用貸款中,嚴格審覈貸款客戶資質,避免壞賬產生,是十分必要的。但從目前銀行的業務來看,辦理貸款保證保險也不是唯一獲得貸款的方式,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青島監管局的工作人員也提到,目前各家銀行均推出了不同類型的貸款產品,貸款客戶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一定非要選擇這種需要保證保險的產品。

信網首席記者 於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