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詳解2021年新能源補貼新政:300公里以下續航車型將增加 試驗標準變更利好消費者

每經記者 李星 每經編輯 裴健如

“隨着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斷減少,其對新車銷量激勵作用也在持續下降,部分車企將推出更多續航里程300公里以下的無補貼車型。”1月18日,威爾森市場分析師吳玉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2020年最後一天,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同時,2021年保持現行購置補貼技術指標體系框架及門檻要求不變。

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看來,2021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的發佈,可以平穩今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進程,實現新能源汽車較快增長。

補貼退坡倒逼企業降成本

與往年相比,2021年新能源補貼新政沒有設置“過渡期”,於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2020年新能源補貼政策中就已經明確了今年的補貼標準,對於企業和消費者來說已經有心裏預期,所以不設過渡期是合理的。”崔東樹表示,由於沒有“過渡期”等概念,2021年整個新能源車市將呈現穩定、較快增長的發展態勢,預計全年累計銷量可達到180萬輛。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下滑。爲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財政部等四部委於2020年4月聯合發佈《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並提前明確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通知》顯示,續航大於400公里的純電動車補貼爲1.8萬元;續航300~400公里車型補貼爲1.3萬元,續航小於300公里車型無補貼。同時,車輛補貼前售價需在30萬元以下(換電模式除外)。

“隨着補貼的逐步退出,如何降低成本已成爲國內各車企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

威爾森方面則認爲,在補貼退坡已有預告且退坡幅度小的情況下,整車廠家進行上調車輛指導價抵消補貼退坡的可能性較小。

相較私人乘用車,公共領域車輛補貼退坡幅度偏少。《通知》提出,爲推動公共交通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等車輛補貼標準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10%。同時,爲加快推動公共交通行業轉型升級,地方可繼續對新能源公交車給予購置補貼。

“這是一個加快推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良機。”崔東樹認爲,通過公共交通領域先行,能使出租網約行業及城市公交等公共領域車輛的電動化獲得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通過網約車和出租車等高頻充電產品的增量,能夠推動城市充電樁的普及和充電服務行業的發展。

標準變更利好消費者

值得一提的是,補貼退坡的同時,2021年新能源補貼新政並沒有在產品技術指標門檻上提出更高要求。《通知》明確,購置補貼政策維持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續駛里程、能耗等技術指標門檻不變。

“2020年(的新能源補貼)對新能源汽車技術門檻已有了大幅提升,加上疫情的影響,如果今年再次提高技術門檻,無論對企業還是行業整體發展來說,都會有很大壓力。”吳玉婷分析稱。

雖然補貼的產品技術門檻未發生變化,但從2021年起,新能源汽車試驗方法標準將更新,由現行的NEDC(歐洲續航測試標準)變成WLTC(全球輕型汽車測試循環)。“NEDC測試路況與人們日常駕駛情況不一樣,而WLTC測試方法更貼近消費者日常生活駕駛習慣,測試里程數更真實。”北京氫華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偉斌表示。

“測試方法的改變,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對企業來說會帶來一定壓力,但對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許海東告訴記者,測試標準的改變,能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駕駛體驗,更切合消費者實際駕駛需求。對於車企來說,新測試循環標準的推出,將倒逼企業開發更多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新勢力造車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此前車企注重車輛續航里程,是因爲補貼對車輛續航有嚴格要求,但隨着補貼大幅退坡,補貼額度越來越低,車企將更注重市場對車輛續航的實際需求。“對於我們來說,測試方法的改變並不會帶來太大影響。”上述新勢力造車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不過,因2021年處在新老測試標準的過渡年份,並且WLTC測試標準目前還未正式對外公佈。《通知》明確,新標準發佈實施前,按照老標準進行檢測的產品,只要符合補貼政策技術門檻要求,均可按規定享受補貼。

工信部方面也表示,考慮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採用新的試驗方法標準,對部分車輛產品的技術指標值將造成影響,爲保障新老標準平穩過渡銜接,對按照新試驗方法進行檢測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產品,按同等技術難度,合理規定續駛里程、能耗等技術指標門檻值要求。

加大車輛安全監管力度

“雖然補貼新政明確對產品技術門檻保持不變,但在車輛安全監管方面卻提出了更高要求。”吳玉婷表示,這是在車輛質量安全上的一種技術提升。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頻發。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被公開報道的新能源乘用車自燃事件達27起。同時,伴隨造車新勢力銷量的不斷攀升,2020年新能源車的召回規模也在擴大。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特斯拉、理想、威馬、極星、零跑5家造車新勢力共發佈8起召回公告,累計召回問題車型共計約4.64萬輛,召回數量比上一年增長145.42%。

工信部方面表示,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和安全關係消費者切身利益,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基於此,2021年新能源補貼新政增加了“落實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產品質量主體責任,鼓勵企業積極開展缺陷調查及主動召回”的規定。

《通知》提出,生產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不到位造成重大事故被主管部門行政處理處罰的,明知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不主動召回、造成重大事故的,或者被主管部門責令召回的,視程度予以暫停或取消推薦車型目錄、暫緩或取消財政補貼等措施。推動建立跨部門信息共享和監管機制,強化對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運營、報廢等全流程監管,對於起火、重大安全事故等情況,開展跨部門聯合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新能源補貼新政也再次強調了補貼的規模門檻,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企業單次申報購置補貼清算車輛數量應分別達到10000輛、1000輛。

此外,2021新能源補貼政策還提出加強汽車投資項目和生產准入管理,以及加大殭屍企業退出力度,鼓勵優勢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

“汽車行業產能利用率非常低,部分企業不僅沒有貢獻,而且佔用了大量的市場資源,浪費了很多的產業資源。”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處長吳衛曾公開表示,這些企業如果不清理的話,優質企業就很難有充分施展的空間,新的企業很難有進入的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