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城縣白河水源地——“水潤京華”,清澈流水穿行於皚皚白雪間。經濟日報 記者 溫濟聰攝

“京城一杯水、半杯源赤城”。赤城是北京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和飲用水源地,肩負着保障首都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大責任。作爲曾經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當地該如何鞏固拓展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並同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經濟日報記者實地深入調研發現,赤城正通過“產業之變”“資金之變”“觀念之變”,抓住發展大機遇,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奮力前進。

隆冬時節,地處河北省西北部深山區的赤城縣格外寒冷。赤城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於2020年初成功退出貧困縣序列。脫貧摘帽以來,赤城積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如今進展如何?記者調研發現,赤城縣正通過產業之變、資金之變、觀念之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京張攜手舉辦冬奧會、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範區三大機遇,圍繞“首都兩區”——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抓緊謀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之變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赤城產業水平仍然較低。這主要表現在農業產業規模小、鏈條短,抗風險能力弱,工業基礎幾乎爲零。作爲北京重要飲用水源地,當地爲涵養水源實施了退耕還林、退稻還旱等生態工程,砍掉了一大批可能造成污染的投資項目,可用財力十分有限。

產業基礎薄弱,咋辦?赤城緊抓發展機遇,大力推進綠色生態產業、旅居康養產業,做好轉型、承接、生態三篇文章。

在冬季冰封的湖面上玩冰車,是老北京的冰上運動。如今,它從頤和園、什剎海,一路北上來到了赤城。

海坨山谷國際旅遊度假區抓住京張攜手舉辦冬奧會這一重要契機,大力發展冰雪旅遊。冬季裏,海坨山谷氣溫可降至零下20攝氏度。冰封后的天鵝湖成了天然遊樂場,冰上自行車、兒童冰車……這裏不僅是孩子們心心念唸的冰上世界,大人們也可以在此重拾童心。

海坨山谷一下雪,很“瑞士”。漫山被純淨的白色覆蓋,一棟棟“瑞式”小屋點綴其間。遊客既可以在溫暖的室內煮茶、賞雪;或者披上外套,放下束縛,恣意地去雪中撒歡。

赤城冬季興起的“滑雪泡溫泉”,叫好又叫座,遊客在滑雪之後,可接着享受泡在熱氣蒸騰溫泉中的美妙。赤城溫泉位於縣城西部深山幽谷之中,四周峯巒青翠,綠樹成蔭,泉水淙淙,自古有“寒谷溫泉”“關外第一泉”之稱。其中,以滑雪和溫泉爲主的體育休閒旅遊是近年來當地的旅遊新形式,備受遊客喜愛。

赤城縣委書記郭新耀表示,“十四五”期間,特色小鎮建設將成爲赤城抓項目、強產業、促發展的牛鼻子工程。“按照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我們確定了一城核聚、五區聯動,12個特色小鎮支撐的格局。”郭新耀解釋,一城核聚就是縣城要作爲全域旅居康養產業的綜合服務區;五區聯動就是將全域根據資源稟賦不同,規劃爲運動康養、森林康養、文化創意、歷史文化旅遊和冰雪溫泉度假5個特色功能區,使得文化、旅居、康養等特色產業聯動;12個特色小鎮包括新雪國冰雪小鎮、海坨度假小鎮等,現已啓動實施了8個。“十四五”期間,這些小鎮如能順利建成,將成爲興縣立縣項目,更將成爲“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有力支撐。

記者走進赤城縣赤城鎮浩門嶺舊村,只見灰瓦白牆、清新雅緻的“銘悅鄉居”民宿吸引了衆多遊客駐足。“這一項目將於2021年8月全面竣工,不僅能帶動村民致富,還可結合赤城‘夏季避暑,冬季滑雪’的成熟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文旅產業。”銘悅鄉居總經理張偉說。

郭新耀表示,圍繞發展綠色產業,赤城將康養旅居納入全縣“五綠兩新”產業體系,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當地突出山水林泉比較優勢,將全域72條自然溝域打造爲承接平臺;突出模式創新,利用“空心村”資源,因地制宜培育“民宿+田園體驗旅居”“民宿+康養休閒旅居”等特色業態,逐步形成目標明確、佈局合理、特色鮮明、風格差異的旅居民宿集羣;突出龍頭帶動,以國家旅居康養度假區建設爲龍頭,將生態產業作爲結構調整方向。同時,放大特色資源優勢,全力打造“快進慢遊”全域旅遊新格局。

資金之變

在赤城縣大紅門科技牧業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大廳,工作人員忙而有序地工作着。該公司是隸屬於北京二商大紅門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的大型生豬養殖企業,也是中央及北京市生豬活體儲備基地,共有240餘名員工。基地投產以來,已吸納當地120餘名農民就業。

企業要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動更多已摘帽貧困戶實現持續增收,同樣需要資金的支持。近年來,赤城縣推出的“扶貧金融豬”成爲當地農民致富的重要幫手。通過積極探索,赤城縣農村信用聯社依託大紅門科技牧業有限公司生產優勢,創新扶貧模式,促進信貸資金與產業資源相互融合,推出“戶貸戶用戶還合夥發展模式”的“扶貧金融豬”項目貸款。通過給予每戶5萬元扶貧貸款支持,帶動產業發展。截至目前,該項目已發放“扶貧金融豬”貸款1250萬元。

圍繞推動產業發展,促進企業成長,赤城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迎來更多的“資金之變”。不僅有金融部門積極助力,“銀稅互動”也來加油“添薪”。

“減負力度大,企業發展動力更足了!”大紅門科技牧業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告訴記者,通過稅務幹部及時準確的納稅輔導,公司2020年累計減免稅額2931萬元,不但盤活了資金鍊,加大了對農業科技的投入,還更好地推動了企業自身與當地經濟的同步發展。

時下,越來越多的赤城民營企業正用自身愈發蓬勃的生命力,回應着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滋潤,也反哺着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據介紹,赤城縣稅務局爲農企量身定製了服務套餐,並開展“點對點”精準稅收輔導,做到“一企業一對策”,助力廣大農企享受政策紅利。面對企業普遍遇到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赤城縣稅務局還與縣農村商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7家金融機構合作成立了聯絡工作小組,建立銀稅合作常態化、長效化合作溝通機制。

“納稅人同意後,我們主動向銀行部門推送納稅信用A、B、M級納稅人名單。同時暢通工作溝通反饋渠道,提高信息傳遞和問題處理效率,保證銀稅合作機制有效運行。”赤城縣稅務局局長張樹海介紹,2020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需要貸款的單位很多,他們積極聯繫銀行,爲其提供納稅信用A、B、M級企業名單;對於信用級別低以及納稅行爲不規範的企業積極提供納稅輔導,助其提高信用等級,從而讓“銀稅互動”覆蓋面更廣泛、渠道更多樣、效應更顯著,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除了銀稅互動助力外,還有不少金融機構通過發放扶貧小額信貸、消費扶貧等模式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農行赤城縣支行副行長張世熹告訴記者,在扶貧小額信貸方面,他們在兩個包乾鄉鎮的36個行政村開展了常態化金融扶貧政策宣傳,3年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195筆961萬元;在消費扶貧方面,通過定點幫扶單位經濟日報社的大力幫助,他們與赤城縣綠色扶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赤城縣富民農產品購銷專業合作社、赤城縣斌賦食品生產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線上消費扶貧工作,幫助企業入駐中國農業銀行扶貧商城,並建立了經濟日報社扶貧專區。2020年,上述3家企業通過農行扶貧商城共銷售農副產品5308筆。

觀念之變

產業初步發展起來了,金融支持更強了,減稅降費也更有力度了……但最終想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良性效果,還需要轉變發展觀念。可喜的是,當地很多企業不僅樹立了“帶動全村富起來”的理念,還推動產品“走出去”;當地村民不再“等靠要”,而是通過勤勞智慧創造越來越好的生活。

1月11日下午,記者在赤城縣斌賦食品生產有限公司蕎麥生產車間看到,不少殘疾員工正在忙碌着。該公司是赤城縣一家規模企業,主營蕎麥、藜麥麪條食品,80%以上員工爲殘疾人,是當地重要助殘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張海忠是赤城縣馬營鄉人,於2015年回到家鄉創業。“以前我們這裏比較窮,大家都到北京打拼創業。當初回縣裏辦廠,一方面是殘聯招商引資,另一方面是想爲家鄉作點貢獻。現在家鄉生活條件好了,營商環境改善了,企業越做越大,員工從二十幾名發展到上百名,帶動200多人脫貧致富。縣裏不僅給我們引來資金,還幫助打通銷售渠道,企業生產銷售狀況越來越好。”張海忠說。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記者與張海忠的幾次長談中,他說得最多的就是“觀念轉變了”。這一方面體現在當地政府加大對企業扶持力度,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則是他的經營模式與思路轉變,讓企業“走出去”,花開內外香。2019年底,他的企業新增設一條價值1300萬元的生產線,主要生產出口食品。目前,產品已出口到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斌賦食品生產有限公司這種當地較大規模企業相比,龍門所鎮“草莓大戶”李玉軍的企業算是“中型”。1月的龍門所鎮,寒風刺骨,田野蕭瑟。李家窯村萬邦農業有限公司的大棚內卻生機勃勃,“白雪公主”白草莓正逐漸成熟起來。2019年,公司負責人李玉軍在此自種了10畝“白雪公主”白草莓,建立起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

談起觀念上的改變,他坦言,一是以前總想着自己富起來,現在覺得還要帶動全村富起來,“大家富,纔是真的富了”;二是種植品種必須向中高端轉變,要提質增效。李玉軍說,他的下一步打算是,“要通過提供種苗技術、回收產品、統一商標銷售等措施擴大合作生產基地面積,實現‘白雪公主’白草莓產業提檔升級。我們希望通過生產企業主導,制定出適合當地的標準化生產流程,不斷推廣規模化生產”。

除了企業負責人,越來越多普通人的觀念也改變了。

爲進一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張家口市委辦駐赤城縣後城鎮河西村工作隊協同村兩委與赤城縣雙利製衣廠深入對接,在河西村建起了雙利製衣廠分廠,幫助村民,特別是家庭婦女就近就業,讓小村莊裏有了“支柱產業”,增添了致富底氣。

1月12日傍晚,河西村村民焦豔芳結束了一天的製衣廠工作,她對記者說,“脫貧後,必須‘加油幹’。以前我就在家帶帶孩子,現在每天在製衣廠工作,也不耽誤做家務,我要努力做一名新時代農村婦女”。

目前,該製衣廠已吸納河西村及附近村莊45名婦女就近就業,計件工資的計薪方式讓大家充滿工作積極性,每人每月工資可達1500元至3000元。爲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雙利製衣廠還選派3名技術骨幹入駐分廠,爲就業婦女提供技術指導,讓大家在短時間內即可上手工作。

目前,赤城全縣上下正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格局,“初心堅如磐”的信念,“擊鼓催征馬蹄疾”的氣魄,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經濟日報 記者 溫濟聰)

調查手記

縣域經濟發展要找準路子

溫濟聰

赤城縣與北京山同脈、水同源、氣相通、地相連。昔日,這裏受區位、交通、資源等因素制約,發展受限,貧困面廣。如今,赤城縣大力發展經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並始終把經濟社會發展與涵養生態保護相結合,做好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這篇文章。

記者在赤城縣走訪近兩個月發現,赤城縣目前依然深受自然條件差、產業水平低、社會服務保障弱等問題的困擾。在此狀況下,赤城縣該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縣域經濟發展必須要因地制宜,找準路子、明確方向,這是做好相關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對於赤城縣來說,必須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精準定位,找準突破口。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赤城最大優勢和最寶貴財富。赤城需正確妥善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挖掘鄉村生態價值,以生態興推動產業興,圍繞綠色生態產業鏈搭建更多經濟協作平臺,帶動縣域經濟不斷轉型升級。可喜的是,當地始終把經濟社會發展與涵養生態保護相結合,做好生態保護、綠色發展。

“十四五”期間,赤城縣的發展定位更要找準。正如赤城縣委書記郭新耀所說,赤城縣是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綠色發展這一主題,紮實推進做好產業轉型、功能承接和生態提升三篇大文章,努力把縣域建設成首都生態屏障示範帶、環境協同發展示範縣、國家旅居康養度假示範區,爭創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爭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創新實踐基地。

推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赤城縣正找準路子和定位,確保把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開好局、起好步。我們期待,赤城的明天會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