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急速上升的創業公司,員工關懷感就應缺失?以業績說話,就可以讓價值觀“閉嘴”?不重視員工關懷的企業,能走多遠?

文:中外管理記者 朱冬

責任編輯:胸懷天下

“遠程刪除用戶照片、強行翻看員工手機,每月380小時的加班要求、員工猝死、自殺”……

沒有被疫情壓倒的拼多多,卻被“負面”不斷加碼,而且,這些所謂的“糾紛”來自於公司內部員工。

不否認,拼多多的發家史,的確有令人欽佩之處:創立三年就走向上市,從一個出身行伍,起步就選中下沉市場,靠着幾乎人盡皆知的“砍一刀”致富發家的創業公司,搖身一變成爲幾億人都在“拼”的上市互聯網大廠。

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信奉速度,信奉“愛拼纔會贏”的拼多多,也在加速地走向旋渦。最終,變成前員工口中“毫無員工關懷可言”,校友羣裏“不推薦學弟學們去的地方”——拼多多那把看門的“大刀”終於砍到了自己脖子上。

拼多多,也似乎成爲互聯網時代,“員工關懷”和“一把手價值觀”的反面教材。我們不得不反思:

急速上升的創業公司,員工關懷感就應缺失?

以業績說話,就可以讓價值觀“閉嘴”?

不重視員工關懷的企業,能走多遠?

回看1月4日的消息,據網友爆料,一名就職於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業務的23歲女員工,凌晨1點半在下班路上猝死。隨後,知乎上“拼多多已認證的官方賬號”發文疑似回應:

你們看看底層的人民,哪一個不是用命換錢,我一直不以爲是資本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這是一個用命拼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選擇安逸帶來的後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們都可以。

雖然這個回應很快被刪除了,但以上發言卻被手快的網友截圖保存,並在網上被傳開。

拼多多好像一貫是“偷換概念”一把好手。在它的認知裏,“拿命換錢”是社會的問題,是這個社會病了,拼多多沒病!

拼多多並不清楚,這是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社會的價值觀。這是一個天道酬勤、歌頌奮進者的時代,但努力奮進,決不能被被曲解成“拿命換錢”。

在偷換概念這一局,拼多多,真的深藏功與名。

而非常有趣的是,拼多多並不承認這一“被認證”的賬號屬於該公司,並表示從未發佈過網傳截圖的“官方回應”,並堅決反對截圖上的觀點。

此時的知乎,的確很“剛”,公開表示:拼多多系知乎註冊用戶,知乎有嚴格的身份認證流程和機制。其(拼多多)身份真實無誤。

事後,拼多多坐不住了,官方回應:對賬號管控不嚴,向公衆表示真誠的道歉!

看,這多像一個做錯事,不承擔責任,最後卻兜不住,再出來求原諒的孩子。而恰恰在2018年,創立三年的拼多多,就因爲銷售山寨產品,毫無品牌保護意識,遭受輿論指責,當時創始人黃崢說出了“我們覺得對三歲的拼多多也是非常不公平的”這種話。當時中外管理曾發表《“致拼多多們:3歲時,再不按住你,等你浪子回頭嗎?”》的評論文章,以質疑這一言論。

但3年又過去了,2021年,看來已經馬上6歲的拼多多,並沒有真的悔改。

我們看到了一個“耍賴”的孩子,無視責任,繼而將那把“砍一刀”,也伸向了自己的員工。

拼多多還有一個飽受詬病的強制性規定:300小時!

圖片來源:電影《摩登時代》劇照

翻看近百年的歷史,可以找到類似的畫面:美國一個普通工人查理,每天就是日復一日發瘋似的工作,工廠的管理層們也樂見員工的這種“拼命”。他們瘋狂地壓榨員工,而昏天暗地的工作也成爲慣例。工廠老闆甚至爲了提高工作效率,壓縮工人用餐時間,引進了全新的喫飯機器,在最短時間內餵飽工人,使其馬上投入工作。最後查理成了一名幾近崩潰的精神病患者,最後他失業了。

這是卓別林的經典電影《摩登時代》,描述的是193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期的故事。在拼多多,我們似乎也能嗅到一絲“拼命”的味道。

據公開報道,有位網名爲王太虛wray的拼多多前員工,在公開視頻中提到:拼多多上海本部的員工每個月會有300小時的隱性強制要求。有的部門,更是會被要求每個月至少380個小時,如果缺少的話,會被問是不是需求不飽和。

據媒體報道,有拼多多離職者說,公司每月300小時,甚至380小時的工作時長並非虛言。難道300小時,就是前文拼多多的價值觀裏,是否“安逸”的基準線?也許在拼多多的“底層”邏輯裏,並不懂什麼是“員工關懷”。

拼多多的做法,絕不是社會的價值標準,也非法律的衡量邏輯。

雖然“員工關懷”這個詞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社會保險法中都沒有直接表述,但相關的規定還是有的,比如勞動法中對勞動條件、未成年人和女職工的保護等等。

顯然,300小時一個月的工作時間首先不合法,而即使理解互聯網的艱辛,但“超長勞動時間就是給加班費也屬於違法”,確實鐵的事實。

而在拼多多內部,這些“超長待機”的強制性工作時長要求,以及被網友們詬病的必須按時按點喫飯、法定假日被無故剋扣等規定被定義爲“員工本分”……

圖片來源:《我,到點下班》劇照

互聯網時代,大家親手送走了一個大談特談情懷的樂視,卻接來了一個缺乏員工關懷感的拼多多。

也許,過不了多久,這些所謂的“負面”消息,會被擅長刪帖的拼多多們“優化”掉;也許,一大波促銷消息依然會悄然襲來。但拼多多此次的糾紛,顯然並非單純的和員工之間的“家務事”,是徹底有所覺醒的時候了。

而拼多多,是不是該停一停疲於奔跑的腳步,回望下自己走過的路,做一家能“拼”又受人尊敬的公司——別用百米衝刺的速度,來跑馬拉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