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些野史记载,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过程中,朝廷博士官伏胜,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从咸阳偷偷运出了千余卷书简,历经长途跋涉,藏在了二酉山的山洞中,使大量珍贵的文化典籍得以保存。

汉朝建立后,伏胜将这批书简献给了汉高祖刘邦,刘邦大喜过望,敕封藏书的二酉洞为“文化圣洞”,封二酉山为“天下名山”,才贯二酉、书通二酉这两个成语即来源于此,用以形容人读书很多或者学识渊博。

伏胜藏书的二酉山,即位于今天的湖南省沅陵县境内。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于怀化市,位于怀化市最北端,怀化、湘西、张家界、常德、益阳五市州交界中心,县境东邻桃源县、安化县,南连溆浦县、辰溪县,西交泸溪县、古丈县、永顺县,北接永定区。

春秋战国时期,今境属楚国领地,秦朝统一后推行郡县制,属黔中郡辖境。汉高帝五年即公元前202年,设置沅陵县,县治位于今沅陵镇南沙水溜一带,根据《水经·沅水注》记载,沅陵县“因冈傍阿,势尽川陆,临沅对酉,二川之交会也”而得名。此时的沅陵县,管辖范围极其广阔,县境包括了以今沅陵县为中心的十余县的全境或部分县境。

王莽建立新朝后,改沅陵县为沅陆县,东汉建国后即复名沅陵县。三国时期,沅陵县属吴国统治区域,东吴及两晋时先后划沅陵县地新置多个县,沅陵县县境逐渐缩小。南朝陈统治时期,于公元575年设置同名的沅陵郡,沅陵郡治沅陵县

公元589年,隋朝攻灭南陈统一全国,同年废除沅陵郡,设置辰州,辰州治沅陵县,沅陵县治迁至今县城址,隋炀帝时期改辰州为沅陵郡。隋末乱世中,沅陵郡及沅陵县属萧铣势力范围,唐朝平定江南后,改沅陵郡为辰州,辰州仍治沅陵县,唐宋时基本延续未变。

元朝时,为辰州路沅陵县,明朝时改辰州路为辰州府,辰州府治沅陵县,清朝时延续不变。中华民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州府,公元1913年,废辰州府,保留沅陵县

新中国成立后,沅陵县先后隶属于湖南省沅陵专区、芷江专区、黔阳专区、黔阳地区,1981年黔阳地区改称怀化地区,1998年成立地级怀化市,沅陵县属怀化市管辖至今。

沅陵县自公元前202年建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且县名一直沿用至今,历史上历为郡、州、路、府治所,长期为湘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全县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县,比地级湘潭市面积还大不少,全县下辖21个乡镇,全县总人口67万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