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的一句西方名言,曰:我們總是在追逐陽光和溫暖,卻總來沒有想過要把自己變成太陽,道家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我們的降生時被動,我們面臨的環境和父母也是被動地被選擇的,被動地成長,被動地學習,被動地經歷許多,工作,生活愛情甚至婚姻,可能很多東西都不是我們最初想要的,可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各方力量綜合平衡下的方向前進,有時候連喘息和質疑的時間和機會都沒有。

其實很多話,很多問題,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先賢們已經給你了答案,只是我們沒有反覆地去理解,希伯來人提倡擁抱上帝,遵從上帝,佛家提倡放下,解脫,得過且過,拜火教把世界劃分爲光明和黑暗兩個板塊,相互鬥爭的過程中產生了人類,產生了思想和智慧,但是光明總有一天要和黑暗展開總決戰,並最終戰而勝之。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甚至很多地方和我國的道家思想有共同之處。

每個文明誕生之初都覺得自己會長盛不衰,綿延萬世,於是我們每個民族都學會了和神做交易,盛大的祭祀儀式將人們召集了起來,人們把自己認爲最好的東西都奉獻給了神明和祖先神。新鮮的穀物,肥碩的牛羊,貴重的青銅器和黃金白銀,甚至於是鮮活的年輕人,在人與獸的界限還沒有那麼明晰的時代,人們甚至把兒童作爲祭祀品貢獻給上帝,直到現在爲止,發掘出來的文物還在觸目驚心地向人們訴說着那個殘酷的地域一樣的年代。

可是祈求神明,並不總是那麼有效的,最虔誠的古埃及,古印度,古瑪雅和殷商王朝都已經隨風飄去了,而古中國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及時轉變,從一個崇神拜鬼的神權王朝轉變爲一個敬天禮地,重視人價值的世界第一個世俗化的農耕文明,從三千年前的周王朝時期,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啦。從兩千五百年前開始,先賢們開始總結之前的發展進程,凝練爲經典的語言,啓迪我們到現在,道德經有云:若先取之,必先予之,是謂微明。

此意何解,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鬆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普通人,眼界和自控力有限,最多隻能看到自己眼前的那些小利益,在你與他們爭奪那些小利益的時候,他們也許會寸土不讓,與你硬鋼,但是你稍微給些甜頭之後,很快就會放鬆警惕,這個時候再次進攻就會事半功倍,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和國家就是敗於眼界之上,欽察人,花拉子模,猶太王國,特洛伊王國,例子太多啦。

做事之道和人道有共通之理,幻想天上掉餡餅那只是做夢,天道酬勤,你想要獲取什麼就要努力地去和天道交換,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和與人交往是一個道理的。當你只想着索取而不懂得貢獻的時候,那麼也許很多事情都將會畫上一個不怎麼圓滿的句號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