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名人堂:克里克

8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名人堂

1962: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6.8-2004.7.28),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神经科学家。

帕劳(2000):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

克里克出生于英格兰的北安普顿。他从小就有旺盛的求知欲,思维敏锐,对眼前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的家庭条件不错,属于中产阶级,因此童年时代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先后在北安普顿和伦敦读完了中学。中学毕业后,他进入伦敦大学学习物理学,但由于二战爆发使他被迫中断了博士学位的攻读,来到英国海军部研究制造水雷。

二战结束时,克里克已到了而立之年。这时候,他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那时他在生物学、有机化学以及晶体学方面都没有什么基础,因此他花了两年时间认真自学了这方面的知识,完成了从物理学家到生物学家的转变。

1947年,克里克进入剑桥大学斯特兰威斯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随后又加入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他要在这里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课题——多肽和蛋白质:X射线研究。在这里,他遇到了年轻的沃伦。在沃伦的邀请下,两人开始合作,拉开了颇具传奇色彩的DNA分子结构的研究。

克里克与沃森的两人组合,互相之间有着很好的互补。沃森曾经专门研究过噬菌体,擅长遗传学,而克里克则对X射线晶体衍射进行过深入的研究,这使得两人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弥补了他们资金不足、实验设备落后的劣势。

1952年,沃森看到了威尔金斯与同事在一年前拍下的DNAX射线衍射照片,发现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结构。当时其他研究者认为DNA应该是一种三链螺旋结构,而沃森则敏锐地发现DNA应该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沃森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克里克,克里克经过认真分析后完全赞同他的想法,于是两人在理论上形成了高度的一致: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随后,两人立即行动起来,在实验室里联手开始搭建DNA双螺旋模型,终于在1953年3月7日,将他们心中的DNA分子模型搭建成功了。

科摩罗(1962):克里克(右)和沃森,背景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3年4月25日,两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名为“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种可能结构”的论文。他们的论文引起了轰动,解决了遗传学研究中的许多关键性问题,被誉为是“生物学的一个标志,开创了新的时代”。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虽然解释了遗传学的许多关键问题,但是遗传信息怎样得到表达以控制细胞活动,对于这个问题双螺旋模型还无法给予解释。为此,克里克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相继提出了两个学说,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基础。

克里克提出的两个学说,分别是“序列假说”和“中心法则”。“序列假说”认为,一段核酸的特殊性完全由它的碱基序列所决定,碱基序列编码一个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中心法则”认为,遗传信息只能从核酸传递给核酸,或核酸传递给蛋白质,而不能从蛋白质传递给蛋白质,或从蛋白质传回核酸。后来他把中心法则更为明确地表示为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到RNA,再由RNA传到蛋白质。

DNA双螺旋模型的确定和克里克的两个学说,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也是生物学历史上惟一可以与达尔文进化论相媲美的重大发现,它统一了生物学的大概念,标志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马绍尔群岛(1999):克里克(左)和沃森,背景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由于在DNA分子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克里克、沃森和威尔金斯三人分享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除了诺贝尔奖,克里克还获得过许多其他大奖,如A.Lasker奖、法国科学院C.L.Mayer奖、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Michelson Morley奖,等等。他还写了许多著作,如《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DNA结构的遗传含义》《论蛋白质合成》《DNA的互补结构》《遗传密码》《论分子与人》《生命的起源与本质》《惊人的假说——灵魂科学的探索》等。

作者简介

王平,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副会长。

YIXUELISHI

微信号|yixuelishi

医学的历史与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