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我們可以看見的,現在出新英雄的速度是越來越慢了,鏡上線的時候,預告片是和曜一樣的五人小隊,到現在還沒影,三分之地版本,名字起得不錯吧,還以爲三國能多來幾個英雄,結果就出了一個阿古朵,呂蒙鴿了,一個賽季一個新英雄的速度,比起以前被隔壁嘲諷的老母豬生仔的速度,現在王者榮耀的確算得上難產了,s20賽季1個英雄,s21賽季2個英雄,爲什麼天美不願意出新英雄了呢?

100個英雄夠用了,英雄過多會導致玩家學習成本變高。

最主要的,王者榮耀5年到現在已經100多個英雄了,已經滿足了這個moba手遊的英雄需求,英雄確實不用急着出。

100個英雄300多組技能,基本沒玩家能全部玩透,更不用說還有玩家1個英雄肝1萬場的英雄勺類型,到現在還有一堆玩家遇見偏冷門的英雄還還會問,“這是什麼技能”,可見一斑了,王者榮耀的英雄數量的確趨近飽和。

有趣的英雄機制設計難。

英雄數量夠了,王者目前出英雄面臨的其他問題是英雄機制越來越難設計了,一百個英雄也基本把手機能出的機制都出了個遍,邊路而且玩家對英雄要求還挺高 。記得曹操之後的鎧,孫策,狂鐵都被叫曹系戰士,曹系是指短手,短位移,高回覆,低爆發的團戰重裝戰士,砍王選手。當時一直有玩家說王者榮耀出的英雄越來越單調就是這個原因,機制基本都出完了。

後面的豬八戒,蒙恬新英雄基本個個帶霸體,免傷,回覆,控制,多機制融合,技能介紹長篇大論,亂七八糟。阿古朵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其他方向上王者榮耀又會更喜愛多形態,多技能的英雄設計,這樣看起來就不會和前面的英雄撞技能。

所以天美的確是不願意繼續出新英雄了,因爲後續出新英雄已經是必然導致損耗王者榮耀遊戲壽命的結果了。

新英雄與老英雄有矛盾。

王者榮耀和氪金的抽卡遊戲不一樣,出一個賺一個的錢,老角色基本上塞倉庫,所以就不間斷的一直出也沒關係。但moba新英雄出了,老英雄的強度和整體的平衡也不能不管,而且英雄越多保持整體基本平衡難度就越大,新英雄要保持強度要佔用大量資源去宣發,老英雄也要不斷調整和重做,遊戲環境也要一直改。

比較經典的鏡上線要宣發,官方加成,kpl和劉邦的組合太超標怎麼辦,劉邦大招直接從40%免傷砍到20%,體驗服現在還在砍黑色的圓圈雙抗。英雄就這麼多,王者榮耀全明星計劃更多是噱頭,蒙恬,豬八戒,馬超上線後馬上就是邊路的半壁江山,而你有多久沒看見過花木蘭和達摩皇城PK了。當時鎧孫策上線初崛起,曹操邊路到現在也是拿不出手。

王者榮耀現在面臨最大問題是英雄的質量,尤其是新老英雄之間機制差距挺大的,與其不斷出新,不如把一些英雄優化升級,比如廉頗重做效果就不錯,夢奇也在重做計劃,官方說進度條80%,宮本和魯班大師已經在體驗服。

老英雄機制升級優化挺好,前提是天美不亂來,鍾無豔有一次打算直接改成坦克,被噴沒了,更希望王者榮耀把老英雄都安排好,鍾無豔達摩曹操,這些戰士的技能組或多或少都有點和現在的環境不符合

王者榮耀策劃其實有這種意識挺好的,很多網遊死於職業過多強度混亂,王者的英雄數量已經夠多了沒必要出的太勤只需要偶爾出些精品英雄和好好打磨老英雄就足矣,英雄都沒調整明白出新英雄幹嘛。

最後還有另外一個角度是新玩家的入手難度,社交遊戲還是中低段位的玩家多,根本記不了這麼多新英雄,鑽石星耀基本都還在用開服英雄 ,新英雄登場率太低,都還沒推廣開又出新英雄就有些浪費 。

之前聯盟經常嘲諷王者榮耀新英雄速度和母豬分娩一樣,一個月兩三個,還真沒錯,印象最深刻的是李信的那個版本,玩家退遊一個多月,回來盾山,伽羅,沈夢溪,李信全出來了,然後體驗服還待着3個新英雄,現在玩家退遊兩個賽季,鑽石星耀還是亞瑟安琪拉,迴歸20人機連勝,遊戲體驗就好上極多了。

以前一個賽季算3-4個英雄,s20就一個阿古朵,s21賽季有夏洛特和瀾,1個賽季1,2個英雄後面應該會成爲王者的常態,一味地出新英雄是在透支遊戲的生命,還不如把現有的都搞定平穩之後慢慢出新英雄。畢竟王者榮耀遊戲五年了。英雄也100+夠用了,英雄出得慢也不影響玩家的正常遊戲娛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