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20日,喬·拜登在華盛頓正式宣誓就職成爲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時代就此開啓。

  

  歌手Lady Gaga在拜登就職典禮上獻唱美國國歌

  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會有哪些近期和遠期的動向?曉田和她的嘉賓在最新一期《風雲對話》中也有詳細梳理。

  

  特朗普在離任前,曾暗示想要舉辦一場“國事訪問”規格的送別儀式,並期待在儀式上鳴“21響禮炮”。而在離任當天,21響禮炮之聲並未傳來,傳來的是中國外交部對28名美國反華政客實施制裁的消息。此前,特朗普在任期最後幾周,宣佈制裁中國全國人大14位副委員長。

  拜登上任後,是否會解除制裁限制?

  

  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榮休教授約瑟夫·奈認爲:

  拜登不可能繼續這一制裁。交接前的特朗普有點像個被寵壞的孩子,拒不接受失敗,在儘可能地給拜登製造麻煩,即使卸任也要把水攪渾。如果拜登繼續這一政策,他會非常驚訝。

  去年7月,美國單方面挑起事端,突然要求中方關閉駐休斯敦總領事館。作爲外交反制,中國也關閉了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

  拜登主政後,在外交方面是否會緩和兩國關係,重新恢復中國駐休斯敦領館?

  

  察哈爾學會祕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前總領事李強民表示:

  恢復休斯頓總領館是有基礎的,中國有一句話,解鈴還須繫鈴人,關閉由美國人挑起的,中方關閉成都總領館,只是我們被動地做了應對。重開領館,歷史上也有先例,美國曾關閉俄羅斯駐舊金山和西雅圖總領館,但不到一年又重新恢復。美國華人華僑和一些對華友好人士也期盼雙邊關係回暖,但駐休斯敦總領館能夠早日恢復,這要看美國的態度。

  在完成就職典禮進入白宮後數小時內,拜登便籤署了多達15項行政命令和2項指示,其中並未提到與中國的貿易爭端。去年12月,拜登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稱,他不會立刻採取行動去取消特朗普對一些中國商品所徵收的關稅,也不會改變之前與中國所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中美貿易戰會否繼續進行?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賈慶國認爲:

  貿易戰可能不會繼續,以後中美開展經貿關係的時候可能會在更加理性、更加務實的這個層面上進行。但特朗普時期貿易戰過程中對中國的商品徵收的關稅,可能一時無法下降。拜登政府的官員可能會把關稅作爲籌碼,再跟中國談判。

  在就任首日簽署的行政令中,拜登撤銷了特朗普政府針對一些以穆斯林人口爲主的國家和一些非洲國家的赴美旅行禁令。美國去年對中國留學生及中共黨員赴美簽證政策有所收緊。

  拜登主政後,會否恢復兩國人文領域交往?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王棟認爲:

  拜登政府就任後,在人文交流和簽證政策方面,比較有可能重回更加理性的路徑。因爲首先人文交流政治敏感性沒有那麼高;其次,拜登政府、本人以及民主黨的政綱對於人文交流,包括青年交流非常重視。拜登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就推進中美人文交流,並取得不錯的成就

  

  

  

  相關推薦:

  剛進白宮兩小時 拜登就提起中國領導人:問何爲美國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月20日,白宮“易主”。新任美國總統拜登也在當天下午3時15分抵達白宮。兩個多小時後,拜登在對近千名新政府官員發表講話時,特別提到了多年前與中國領導人的一次交談。

  

  拜登對新上任官員發表講話 視頻截圖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香港《南華早報》消息,拜登20日下午以視頻形式,參加近1000名新政府官員的宣誓儀式。拜登在講話中提到,很久以前他在一次私人晚宴上與中國領導人會面時,後者曾向他提問:“你能爲我定義何爲美國嗎?”

  拜登回答:“我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可能性(Possibilities)……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下定決心,一切皆有可能。”

  CNN指出,拜登所提到的這次會面,發生在2011年他以美國副總統身份訪華的時候。

  《南華早報》和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都注意到,拜登在官員宣誓儀式上長達10分鐘的講話中,並沒有提到其他國家或外國領導人。他還告誡新上任的官員們,與他們接觸的每個人相互尊重非常重要。

  《南華早報》認爲,拜登以回憶的形式提到了中國領導人,且沒有對雙邊關係發表任何負面評論,這標誌着中美緊張關係在特朗普執政期間不斷升級後,拜登在對華的語調上出現了轉變。

  CNN則這樣寫道:“拜登只在白宮待了兩小時,就回憶起他與外國(中國)領導人的親密聚餐。”

  據CNN提供的拜登1月20日行程,他在就職典禮後於下午3點15分抵達白宮,5點45分出席官員宣誓儀式。

  

  拜登於當地時間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在21日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中方對中美關係發展有何期待?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過去一段時間特別不容易,經過那些非常困難的時期之後,中美兩國人民都值得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也希望拜登總統在國家治理中取得成功。

  華春瑩說,我注意到拜登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多次強調“團結”一詞,這也恰恰是當前中美關係所需要的。中美兩國以及國際社會很多有識之士都期待中美關係能夠早日重回正軌,爲攜手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緊迫挑戰作出應有貢獻。

  此前報道

  愛哭的拜登纔是狠人!中國面臨5大挑戰 選擇主動出擊

  拜登登上總統寶座之後,中美之間會如何博弈?

  首先,今年中美緊張關係會有所緩和。因爲沒有人比拜登更明白“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過去四年,特朗普打着美國優先的旗號。無論是對中國瘋狂打壓,還是對盟友四處敲竹槓,攪得世界怨聲載道,一地雞毛。所以,拜登必須先收拾收拾特朗普留下的爛攤子,重新和盟友化干戈爲玉帛,重新凝聚人氣和力量。

  

  但是,別天真,“反華、扼華、分華”纔是民主黨一貫的長期政策。比如,奧巴馬時期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可是爲中國量身定做的“扼華遊戲”。一旦TPP成功,意味着美國帶領一衆小夥伴,把中國排除在外。而這一時期,拜登正是美國副總統。

  特朗普任期4年,不僅首先廢掉TPP,還開啓貿易孤立主義,凡事以美國優先,人心盡失。使中國有機會同東盟十國以及日、韓、澳、新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甚至在2020年最後一天,又同歐盟簽署了中歐投資協定。

  奧巴馬想孤立中國,沒想到僅僅4年功夫,中國就以其人之道還以其人,成功把美國排除在外。

  現在,拜登上臺,豈會坐視不管?拜登會不會醞釀新一輪的貿易攻防戰?

  其次,美國對中國的遏制會更加激烈。一個是世界霸王,一個是正在民族復興的東方巨龍。大國博弈,縱橫捭闔。一旦拜登“安內”工作就緒,剩下的必然是“攘外”。

  

  中國用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打造自己的“朋友圈”。而美國要想擺脫新冠疫情出現的經濟危機,必然想辦法在全世界剪羊毛。

  所以,在拜登登上總統寶座後,接下來,中國將面臨至少5大挑戰。

  第一、顏色革命。顏色革命是民主黨的拿手戲,目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只有世界亂起來,美國這個強盜纔好四處掠奪財富。那麼現在美國在哪裏下手,才能喫得盆滿鉢滿?一個是歐洲,一個是東南亞。

  英國脫歐,就是對歐盟的一記重錘。歐盟的裂痕已經出現,如果歐盟無法團結起來,尤其是經濟無法獲得長足發展,必然還會有其他成員效仿英國。

  還記得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吧?然後,沒多久,歐盟成員國希臘就在2009年底爆發主權債務危機,從而整個歐盟危機重重。再然後,美國就轉危爲安,美股還史無前例地走出一波長牛。既然是經濟危機,沒有人輸血怎麼可能平穩度過?

  顯然,歐盟跌倒,美國喫飽。這一次,如果不再一次按倒歐盟吸上幾口血,美國要想從疫情的泥沼中脫身,顯然是困難重重。

  

  另一個方向,在筆者看來就是東南亞。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至今,已經23年。整個東南亞在和中國的合作中,已經慢慢恢復元氣,並得到發展。在美國人眼裏,東南亞也是再好不過的吸血對象了;而東盟又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打擊東盟,搞亂中國周邊鄰居,才能更好的遏制中國。

  第二、戰爭。當年,美國因爲一場肢解南聯盟的戰爭就把歐元打趴,現在同樣也可以針對東南亞某小國發動戰爭,攪亂東盟這個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對中國來說,家門口生亂,絕非好事。

  第三、反恐。估計有人會問,爲何不提中美科技戰,或貿易激戰?因爲,一場疫情已經決定了,在當下和中國進行貿易激戰,美國根本沒有勝算。如同七傷拳,打了別人,自己也要吐血。就拿一個小小的口罩來說,美國離得開中國製造嗎?更別說,中國還有多款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已經可以量產。

  所以,拜登上任後除了撥亂反正,不斷平復特朗普造成的中美經貿撕裂後,不會在經濟上做出更進一步的激化。相反,他還會釋放“善意”。

  當然,所謂善意不過是放寬出口政策,方便美國科技企業賣給中國芯片等科技產品而已。畢竟美國硅谷企業大多數是支持民主黨的。而他們已經因爲川普政府的芯片戰損失巨大。

  

  但是,經濟上無法遏制中國,不代表拜登就會改變遏制中國的既定國策。要知道民主黨最擅長玩“陰”的。

  還記得名噪一時的“伊斯蘭國”(IS)極端武裝嗎?維基解密就披露作爲當年希拉里作爲奧巴馬總統的國務卿,不僅給ISIST提供資金支持,還有大量的軍事裝備。

  所以,在4年前的大選時,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特朗普就宣稱:如果希拉里贏了,IS將征服美國。

  這一時期,奧巴馬是總統,希拉里爲國務卿,而拜登則是副總統。

  衆所周知,民主黨擅長髮動顏色革命和培植恐怖組織擾亂當地政府。而蓬佩奧此前宣佈的提前解除“東突”恐怖分子的身份認定後,美國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給這些極端分子提供資金、武器和培訓,有利於拜登上臺後對中國大打新疆牌。

  

  美國之所以重新支持反華的恐怖分子,因爲他們知道在香港的顏色革命失敗後,中國民衆已經覺醒,不好忽悠了。要打破中國的和平穩定,只有扶持分裂分子搞武裝破壞。所以,文筆者認爲,美國將把目光轉移到中國的西大門,一帶一路的陸上通道。

  第四、南海和臺海。亞太戰略作爲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政治遺產,雖然已經被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所替代。但是其核心仍然是包圍中國、遏制中國。所以,今後在臺海、南海仍然是拜登政府作妖的重要場所。不過,時間和主動權還在我們這一邊。

  第五、抗疫。這個不用多講了,中國抗疫工作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外來輸入,尤其是變種病毒,感染性更強。尤其以美、英爲首的這些最喜歡以爛比爛的國家,只有把中國拖下水,才能顯出他們的制度優勢。中國抗疫有多成功,他們就會有多嫉妒,由嫉生恨。

  中國如何反制?

  毛主席說,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與其被動防禦,不如主動出擊。

  中國祭出殺威棒。

  

  第一、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點名美國病毒基地。如果美國拒絕公開調查德特里克堡基地,肯定是內心有鬼。在國際輿論的攻勢下,無論能不能把美國打疼,至少讓他手忙腳亂,無法集中精力對中國使壞。

  第二、制裁美國28人。20日,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同一天,中國宣佈對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以及特朗普政府其他28官員實施制裁。“這些人及其家屬被禁止入境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他們及其關聯企業、機構也已被限制與中國打交道、做生意。”雖然,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中國要讓全世界明白,希望上臺時用反華撈選票,下臺又想喫中國飯的,今後就別做夢了。

  風起於青萍之末。暫時的和平表面下,暗流湧動。

  中國周邊惡狼環伺,忘戰必危。必須枕戈待旦,做好統一祖國和打一場反擊戰的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要清醒,無論美國誰上臺,都不會放棄打壓和遏制中國!同時,我們也要自信,無論美國誰上臺, 都阻擋不了中國前進和崛起的步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