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冰丝带引领冬奥“黑科技”

国家速滑馆内,前速度滑冰名将王北星在冰面试滑 新华社发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日前宣布完成速滑赛道的首次制冰,说明场馆具备了迎接测试赛的条件,更引人瞩目的是,在高科技的打造下,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快的冰”,届时运动员很可能将在这里创造出好成绩。其实不单是“冰丝带”,其他2022年冬奥会场馆也有不少“黑科技”。

120万棵树的减排功效

“冰丝带”最特别的“黑科技”,是采用了世界上最环保也是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这是全球首个采用此技术的冬奥会速滑场馆。这一高科技制冰技术,能够实现冰面温度差不超过0.5摄氏度(按照国际滑联的要求,场馆冰面温差不能超过1.5摄氏度),而温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匀,冰面便越平整,越有利于出成绩。据了解,目前速度滑冰所有的世界纪录都是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和美国盐湖城的高原冰场上创造的,“冰丝带”的冰面打造者们希望2022年各国运动员能在“冰丝带”里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除了有最平整、最光滑的冰面,“冰丝带”在建造过程中还践行了“绿色”奥运的理念——这种制冰技术使得国家速滑馆的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还配有一套场馆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能把制冰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热水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整个系统的碳减排量,相当于近3900辆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或种植超过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另外,在2022年冬奥会结束后,“冰丝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冰面之一(12000平方米),将可容纳约2000人同时上冰,体验冰上运动的乐趣。

6小时内夏冬变换

其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在其他场馆建设中也处处可见。比如大量利用北京2008年夏奥会的现有场馆,创新实现冰场和夏季项目场地双向转换,是冬奥会的又一亮点。

大家熟悉的“水立方”,是北京夏奥会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项目的比赛场地,2022冬奥会期间,“水立方”将变身“冰立方”,进行冰壶项目的比赛,这也是世界上首个实现“冰水转换”的场馆。再比如五棵松体育馆是北京夏奥会的篮球比赛场馆,届时它将变身为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场馆,场馆能够实现6小时内冰球、篮球两种比赛模式的转换。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建设同样使用了新技术。过去赛道往往设立在山脊上,堆土成型,但“雪如意”打破常规,在山谷间架设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也是全球首个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滑雪中心,以及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地。这条赛道两侧有高山遮蔽,形成天然挡风屏障,运动员在飞翔时避风,能有更舒适的比赛体验。同时滑雪中心还应用了复合地基和雨水、地表水、融雪水收集系统等多项新技术以及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中空玻璃幕墙等施工材料新工艺。

而“绿色”奥运还体现在所有的场馆都将使用清洁能源,据悉,到2022年,所有场馆将100%使用绿色电能供应,这在奥运历史上还属首次。

羊城晚报记者 苏荇

[责任编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