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雷頓森林會議制定了戰後國際貨幣體系規則,也奠定了美元作爲最主要國際化貨幣的地位。根據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國際貨幣體系進入了金匯兌本位制時代。通過這種人爲設定的規則,各國貨幣之間似乎能夠完成一曲美妙的協奏曲。然而,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存在天生的缺陷,在其運行不久就磕磕絆絆,到50年代末期,隨着美國國際收支赤字不斷積累,美國的黃金儲備不斷流失,國際社會對美元的信心逐漸降低,美元危機頻繁爆發。經過跌宕起伏的60年代,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最終在70年代初解體,世界貨幣體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浮動匯率時代。

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缺陷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其特殊的信仰,有些信仰有如宗教般虔誠。二戰之前的經濟決策者對金本位制就存在着這樣虔誠的信仰。在二戰之後制定國際貨幣體系規則的參與者中(凱恩斯、懷特等人),大多經歷了一戰前的金本位制以及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大蕭條)的貨幣混亂時期,這些人對金本位制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留戀,對貨幣關係混亂也有一種先入爲主的厭惡。在討論國際貨幣體系規則時,黃金是一種無法繞開的特殊存在,一個沒有黃金髮揮作用的國際貨幣體系似乎是無法想象的,也是不能被接受的。另外,經歷了大蕭條期間金本位制的破滅,一些國家貨幣的競爭性貶值破壞了國際貿易往來,人們普遍認爲缺乏國際貨幣合作是大蕭條一個重要原因,這使戰後貨幣政策制定者認爲應該穩固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水平,避免無序貶值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在這兩條邏輯線索的指引下,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的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應運而生。然而最終看來,也正是因爲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實行固定匯率,導致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命運多舛、英年早逝。

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就在《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探討了保持美元價值穩定與向外提供美元流動性之間的矛盾,也就是所謂的“特里芬難題”。作爲國際化貨幣,美元要承擔國際交易、投資、儲備等功能,隨着對美元需求的提高,需要美國不斷向國際社會提供美元流動美元性。然而,由於黃金儲備有限,過多的美元流動性會破壞美元與黃金之間的等價關係,即美元相對黃金有貶值趨勢,美元的價值無法維持。“當海外的美元持有者擔心美元不如黃金好,或者出於非經濟原因希望持有黃金而不是美元時,危險就出現了。”

實際上,美國政府內部對此問題早有認識,只不過沒有像經濟學家那樣進行系統的探討。1957年美國發生了大規模的黃金外流,1958年,國際收支問題引起了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注意,之後直到1961年,國際收支問題一直困擾着艾森豪威爾剩餘的任期。1959年10月,在有總統艾森豪威爾、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等部門參加的一次會議上,時任財政部長安德森警告說,如果國際收支繼續出現赤字,對美元的信心將會銷蝕,危機將會出現。國際收支赤字問題引起了當時美國政府的擔憂,尋找赤字根源並消除赤字就是最直接的想法。然而,尋找赤字不僅僅要着眼於經濟,還要從政治和戰略上入手。

經濟與政治交織在一起

美國在50年代末開始面臨國際收支赤字問題,從現在的標準來看,當時的赤字規模真的是可以忽略不計的。1957-1963年之間,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總額爲184億美元。但與現在經常項下的大規模赤字不同,在彼時美國的經常項下是有盈餘的,赤字主要出現在資本項下。尤其是海外駐軍開支,對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戰對歐洲的主要國家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在內的歐洲主要國家幾乎成爲廢墟。美國作爲協約國的勝利者,戰爭對其影響較之英法等國要小得多。戰後爲了促進北大西洋地區的穩定和繁榮,1949年北約成立,這是資本主義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誌,使美國得以控制歐洲的防務體系。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美國面臨的主要對外政策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將聯邦德國固定在北約體系所建立的政治和軍事現狀之中。爲了“壓制蘇聯、控制德國”,北約體系要求大量美軍駐紮在聯邦德國(加文,2016)。在國外駐紮軍隊就涉及到大量的支出,在國際收支上表現爲資金外流。巧合的是,駐紮軍隊涉及到的支出與當時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規模基本相當,這就涉及到了對外戰略與國際收支之間的平衡,即是否應該爲了解決國際收支赤字問題而從海外撤軍。然而,撤軍就可能無法應對來自蘇聯的威脅,並且保持西方國家的團結。從艾森豪威爾政府開始,關於是否撤軍、採取何種措施來緩解國際收支逆差問題的討論就不斷上演。

可以說,國際收支赤字問題一直困擾了從艾森豪威爾到尼克松在內的四任美國總統。肯尼迪曾多次對其顧問說,“最令我擔心的兩件事就是核武器和國際收支赤字。”林登·約翰遜曾說,“除了越南,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國際收支。”尼克松則對其顧問說,“我不希望受到國際貨幣問題的困擾。”或許正是不希望繼續受到國際貨幣問題困擾,尼克松政府結束了問題頻出的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

60年代的美元危機

1960年上半年,美國經常項目收支有了明顯改觀,但不斷增加的資本外流使國際收支情況愈加嚴峻。1960年夏季,倫敦黃金市場出現了動盪,黃金與美元之間的兌換關係出現了波動。市場擔心即將贏得選舉的肯尼迪政府會通過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美元價值將會降低。10月25日,倫敦黃金市場價格飆升至每盎司40.6美元,金融界籠罩在恐慌氣氛之中。在11月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財政部長安德森通報說,美國的黃金儲備馬上要低於180億美元,這也就意味着,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基礎已經發生動搖。

1965年2月,法國總統戴高樂召開新聞發佈會,指責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缺陷,並邀請其他國家效仿法國,將持有的美元兌換成黃金。同時,戴高樂呼籲世界重回金本位制。“我們不打算創造別的儲備通貨,就是黃金。其他都是假話,是用來搪塞我們的東西。”在對待戰後國際貨幣關係問題上,法國似乎是一個不合作國家,或許是因爲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缺少了一些法蘭西氣息。當時法國經濟學家雅克·呂夫在聽到學生戴高樂的演講後說到,“從未聽他如此清晰、高深而且熟練地討論美元、金匯兌本位制及國際貨幣體系。”(加文,2016)

1968年3月上半月,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流失超過14億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350-400噸的破紀錄數字,黃金總庫(下面會詳細說明)已無法應付如此之大的交易需求。經各國協商後決定,美國及黃金總庫不能再按35美元1盎司黃金的官價在自由市場上供應黃金,即不再維持黃金官價,黃金市場聽其自由上漲。放開自由市場的黃金兌美元的比價,實際上就意味着黃金本位制的結束,開始了美元本位制時期。

針對頻繁爆發的美元危機,美國政府也尋求多種措施來解決危機,但這些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最終沒能挽救具有先天缺陷的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我們現在回過頭去看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其缺陷可以被看得一清二楚,處在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中的人們雖然對其缺陷也有認識,但苦於對脫離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國際貨幣關係該如何安排並沒有清晰認識,所以最優的選擇似乎是繼續對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進行修補。

解決之道

與我們所熟知的說法不同,在戰後的貨幣體系運行過程中,美國並沒有對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表現出特別的癡迷,反而因爲國際收支赤字不斷受其困擾。歐洲(尤其是法國和德國)日益增加的美元隨時可以兌換稱黃金,這是懸在美國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許多美國決策者願意通過犧牲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中所享有的優勢來結束這種脆弱性(加文,2016)。

如何解決國際收支赤字所導致的對美元信心下降問題?當時,美國國務院、國防部、財政部對此問題有着不同看法。財政部認爲應該採取包括從歐洲撤軍在內的措施解決國際收支逆差問題,從而維持當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和美元地位。國務院則認爲從歐洲撤軍不是正確的選擇,而應該從其他地方着眼來解決國際收支問題,甚至是改革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國防部則傾向於財政部的建議,認爲從歐洲撤軍也是一個備選方案。外交戰略與國際收支的矛盾似乎無法有效調和。

要求德國進行補償。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美國在德國駐紮了6個陸軍師。如果在德國駐軍問題對美國國際收支逆差產生了重要影響,就應該要求德國對美國進行補償,這是很直接的想法。然而,德國並沒有認真執行補償協議。1965年,時任美國財長福勒在一份備忘錄中提醒總統,德國已經嚴重拖欠了其補償支付,德國似乎要擺脫補償支付協議。

黃金總庫協議。爲維持美元與黃金之間的比價關係,1961年,美國聯合英、法、意、荷、比、聯邦德國和瑞士等7國達成建立黃金總庫的協議,決定彙集部分黃金作爲後盾,以應付國際黃金市場暫時的對黃金的大量需求,其目的是在倫敦黃金市場維持每盎司35美元的黃金官方價格。黃金總庫確實發揮了一定作用,1961—1963年美國黃金頭寸只下降了13.5億美元。1967年7月,法國宣佈退出黃金總庫。1968年3月,爆發搶購黃金特大風潮,半個月間美國流失黃金14億美元。3月15日,倫敦黃金市場被迫關閉,黃金總庫宣告結束。黃金總庫關閉後,非官方黃金市場價格可以自由浮動,各國官方之間仍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進行黃金兌換,黃金價格出現了“雙軌制”。

創設特別提款權(SDR)。爲了解決黃金供應不足,同時確保提供足夠的流動性,美國提議設立一種稱爲特別提款權的新型 資產。美國人設想,SDR不是一種信用,而是真實的價值儲備,能像黃金和美元那樣可以轉讓。但法國強烈反對,法國人認爲任何新的工具都應該只是一種信用,最終還是要用像黃金這樣的通貨來償還債務。法國人認爲SDR只是美國人的一種伎倆。最終,1967年9月,一個更接近美國設想的SDR協議被各國接受(加文,2016)。

尼克松衝擊

整個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經常項目上所實現的國際收支盈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資本項目和政府海外開支所造成的逆差。但隨着經常項目盈餘的逐漸降低,彌補逆差的能力越來越小,1968年,美國經常項目盈餘只有可憐的6億美元。到尼克松上臺之後,經常項目盈餘已經消失殆盡。基辛格在1969年6月談到國際貨幣問題時,承認“我們已經踏上了停止美元兌換黃金的漫漫長路”。

美國國際收支赤字在1969年有一定程度縮小,但在1971年上半年又出現大幅提高,國際收支逆差規模達到了220億美元。爲擺脫國際收支赤字的困境,減緩美元暴跌、黃金大量流失, 尼克松採取時任財長康納利的建議,於1971年8月15日宣佈實行“新經濟政策”。該政策對外採取了兩項措施:放棄金本位,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和徵收10%的進口附加稅。當時的美聯儲主席阿瑟·伯恩斯強烈反對關閉黃金窗口,停止美元與黃金的自由兌換;後來的美聯儲主席沃爾克則認爲徵收10%的進口附加稅是不明智的。

外匯市場在1972年一直在不停波動,1973年1月美國再次出現大量美元外流。2月,沃爾克祕密出訪東京,要求日元至少升值10%。新任財長喬治·舒爾茨曾是米爾頓·弗裏德曼的學生,其對自由浮動匯率有一種特別的傾向。實際上,當時的歐洲和日本都希望重新建立一種新的固定匯率體系,但舒爾茨向世界宣告,美國作爲全球支付體系看護者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這也就意味着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在苟延殘喘若干年之後,正式結束了生命。

小結

可以說,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從一開始就處於維持其生命的狀態,尤其是從50年後期開始,它只有依靠一系列暫時措施才能繼續存在下去,而這些措施從長期來看都是無法爲繼的。無論是要求德國補償、還是黃金總庫和SDR都無法解決美元與黃金掛鉤所產生的難題,也無法維持各種貨幣之間固定的比率關係。

早在60年代中期,學院派經濟學家就針對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缺陷提出過一些解決的設想,其中就包括浮動匯率,匯率自由浮動將會解決美國的國際收支問題。但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決策者都認爲,浮動匯率是一個未知的領域,將會破壞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歐洲決策者認爲浮動匯率會使其持有的大量美元貶值。從這一點看,浮動恐懼實際上早就存在,而不只是現在一些採取固定匯率制國家特有的現象。

在國際社會,很多時候政治與經濟是交織在一起的,經濟政策背後會有政治力量的考量和博弈。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之維持既有經濟因素的作用,也有政治關係的考量。50年代後期,歐洲駐軍產生美元和黃金外流一直是困擾美國政府的難題,但撤軍又會影響到外交關係和戰略考慮。當然,從本質上看,即使美國從歐洲撤軍,對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來說也只能是小修小補,最終還是無法逃脫終結的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