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LED芯片巨頭之一的華燦光電突然換了“老闆”!

1月22日晚,華燦光電公告稱,珠海華髮實體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實控股”)將協議受讓上市公司14.44%股權,將其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24.87%,成爲公司第一大股東。股權出讓方爲Jing Tian Capital I、Jing Tian Capital II、Kai Le和上海燦融。交易對價約18.5億元。

兩個背景引發各方關注

這筆交易爲何引起LED行業和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先說兩個背景,一是產業背景。

隨着三星全新NeoQLED電視的發佈,市場普遍認爲2021年將是Mini-LED商用元年。市場調研機構Yole的數據顯示,全球Mini LED顯示設備將有望從2019年的324萬臺,增長至2023的8070萬臺,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0%。

產業鏈公司紛紛厲兵秣馬。芯片環節,三安光電宣佈Mini LED、Micro LED芯片已批量供貨三星,華燦光電前年第四季度就宣佈Mini LED批量發貨;封裝環節,瑞豐光電宣佈斥資4億元建設Mini LED背光封裝生產項目,國星光電宣佈未來5年投資不超過19億元重點生產Mini LED等產品;面板環節,京東方、華星光電都已建設Mini LED面板生產線……

二是股權背景。

據披露,Jing Tian Capital I、Jing Tian Capital II以及Kai Le在本次交易中擬合計出售1.59億股,佔華燦光電總股本的12.83%。

這三隻基金隸屬於知名機構投資IDG資本。

在產業爆發前夕,IDG爲何選擇出售華燦光電股權?

有知情人士介紹,IDG資本從2008年開始投資華燦光電,之後陸續加碼,至今已經有13年,遠超一般基金的存續期。

在本次交易完成後,與IDG資本相關的義烏和諧芯光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及NEW SURE LIMITED仍合計持有華燦光電近20%的股權。

資料顯示,在 LED行業,IDG資本通過多年的垂直及橫向產業擴張、釋放協同效應,圍繞着華燦光電和木林森兩家核心A股上市公司,形成了“襯底-外延片-芯片-封裝-照明應用”的LED全產業鏈佈局,成爲LED產業鏈具備重量級話語權的行業主導者。

同時,IDG資本還投資了LED產業鏈一系列企業,包括茂碩電源(LED照明驅動電源)、易美芯光(高亮度LED封裝)、臺灣銳捷(LEDPSS)、北醒科技(LED 紅外避障模塊)、藍晶科技等,形成產業集羣效應。

接盤者實力如何?

接盤者實力如何,又是如何找到的?

公開資料顯示,華實控股是華髮集團全資子公司。華髮集團是綜合型國有企業集團和全國知名的領先企業,現控股5家主板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2019年,華髮集團在原產業投資業務縱深發展的基礎上,整合集團旗下實體產業資源,以華實控股爲核心平臺,正式組建實業投資集羣。截至目前,已投資華大智造、愛旭科技、優必選、冠宇電池、安恆信息等行業領軍企業和高成長性創新企業。

進一步查詢,2020年12月,華實控股曾參與華燦光電的再融資,獲得上市公司10.43%的股份,成爲第二大股東。

記者瞭解到,促成此次大股東之間交易的關鍵人物是華燦光電總裁周建會博士。

一切開始於去年華燦光電的15億元定增融資……

據瞭解,在主導華燦光電去年再融資的過程中,周建會了解到華髮集團有意加碼投資半導體產業,同時,華燦除了多年耕耘的LED芯片領域外,定增項目還包括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業務進一步向GaN功率器件延伸,未來下游輻射領域可從消費電子擴展至汽車電子、數據中心等各類應用。

據此,周建會隨即向華髮集團介紹了華燦光電的情況,經過一系列的盡職調查,雙方就定增很快達成達成了意向,最後華髮集團認購了華燦光電。在定增過程中,華髮集團對周建會帶領的管理團隊和華燦光電的發展戰略十分認可,於是在成爲股東後很快就表達了繼續增持的想法。

周建會牽頭與老股東IDG資本和華髮集團溝通,說服前者出讓部分基金到期本就面臨減持的股權。不出意料的是,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各方認可,可謂一拍即合促成了本次交易。

回查公告,在參與華燦光電的再融資後,華實控股就表達了有可能繼續增持。

在參與華燦光電的再融資項目後,華髮集團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投資華燦光電,一方面是基於華燦在LED芯片領域,特別是在Mini LED芯片的技術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以及在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廣闊發展前景,另一方面基於拓展集團在芯片半導體領域的產業佈局需要。

據華燦光電2020年半年報

據公開信息,華燦光電是全球LED芯片產能第二、收入規模第三的行業領軍企業,公司生產的Mini LED芯片產品率先批量進入市場,屬全球三傢俱備Mini芯片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並在更先進的Micro LED領域積極與京東方等國際化廠商進行緊密配合開發。除LED芯片領域外,華燦光電已募投3億元投向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領域,向電力電子、射頻、濾波器等產業延伸。

“儘管IDG實力雄厚,也陪伴華燦光電超過13年的時間,但作爲一家投資機構,逐步減持到退出是必然的。華實控股入主後,實際上形成了一種多方協同各自發揮優勢的局面。“東方證券電子研究員王芳認爲。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