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数字货币试点到应届毕业生落户,都是委员们关心的话题|聚集上海两会

记者 | 杨舒鸿吉

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面打造“四大功能”,即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1月25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专题会议。上海市政协委员张道根指出,上海市场规模很大,但是国际化程度不高,与亚太区域全球跨国总部和纽约、伦敦、新加坡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要争取在开放上下更大的功夫。

他认为,上海需要突破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关键在于关键环节的技术不能受制于人,要形成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上海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方面发挥带动作用。

同时,他指出,上海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不可能走封闭循环的老路,必须深入融入经济全球化,融入产业链体系。上海还要发挥大国经济的比较优势,离不开上海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和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委员张道根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副主委汪胜洋则表示,上海的产业体系建立比较早,也比较全。长期以来,上海是国家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中国有经济的比重较高。

“无论是汽车、装备、造船、钢铁甚至电子信息产业,大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外合资留下的底子,这些产业与今天的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这些还是存在代差,建议继续优化国资流动平台,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汪胜洋说。

上海市政协委员、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说,“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指出要充分用好我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重大契机,搭建全球招商引资新网络。在这方面,他建议上海全面统筹各部门的海外资源和力量。同时,增加上海商务工作和招商引资的新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投资上海提供服务。

上海“十四五”规划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各类有形、无形网络通道,更好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流通。

对此,上海市政协委员马洁华建议,加快航空货运口岸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统一平台,一点接入和一体化服务。“有助于实现四个功能:一个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二是便于生产运行企业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三是有利于防疫。四是进一步强化货运枢纽功能,更好地实现自贸区新片区国际中转功能的开发。”

委员杨燕青建议, 把数字货币综合试点用于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的场景,一是做预付卡,二是给农民工发工资,三是给环卫志愿者发薪酬,四是做跨境,第五用于治理。

委员杨燕青

“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突出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对此,刘幸偕委员建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就业创新当中的实际难题,力争在科研创新、技术核心等新型制造的关键工艺上有所突破,创造出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委员张云峰则指出,由于优质的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少,导致社会资本在上海投入量不多,加之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发挥不足,两大功能的短板均源于科创性中小企业活力不足,所以,补短板首先应该推动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他建议,横向拓展,设立股权投资基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为挂牌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并以自贸区新片区为突破口,加强上海股票中心国际版的设立,吸纳境外资金无障碍入境。

委员陆铭认为,上海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将导致劳动力供给紧缺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

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他建议,上海人口应该突破上海行政边界,为上海郊区新城建设突破发展约束;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大幅度降低落户门槛;提高实际社保转让年限和居住年限的权重,重点落实长期稳定就业和市民化进程。

委员陆铭

委员卢慧文委员则建议,上海要建设国内外高端人才的集聚高地,就要充分调动各类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其活力,要解决现实问题,匹配我们的城市定位。

上海市政协委员胡宏伟指出,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过度数字化,不以人为本,可能形成数字牢笼,建议尽快从立法的角度和顶层设计的角度去制止这种行为。他建议通过立法确立这些数字的产权交易边界,通过立法、行为规则和交易规则的确定,充分挖掘数字的价值,并以万物互联为基础,打造数字孪生城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