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暫停房貸”消息刷屏!剛需族擔心:會大面積停貸嗎?

來源:上海證券報

近日,個人房貸市場頗不平靜,一種“恐慌”氛圍瀰漫。

伴隨房貸集中度管理規定,以及地方相關調控政策的出臺,近日一些地區出現了部分銀行調整個人房貸投放節奏的現象。一時間“銀行暫停房貸”的消息迅速“霸屏”,不少購房“剛需族”擔心:會不會出現銀行大面積停貸?

記者從一線市場瞭解到,廣東地區部分股份行確實出現1月停貸情況;上海、天津、北京、江蘇等地多家銀行則表示1月份個人房貸額度緊張,但並未停貸。

上述出現個人住房貸款“停貸”消息的,多是一些房貸集中度“踩線”的銀行。而多數未超標的銀行仍在正常放貸,整體來看,近期各項調整政策並不會影響正常的個人房貸申請需求。

只是超標銀行壓降

北上廣深是房貸最爲“敏感”的區域,目前出現“停貸”消息的銀行主要是個人房貸額度佔比超標的銀行。

2020年底,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稱“房貸新規”),分五檔規定住房貸款餘額佔比上限,對佔比超標的銀行設置了調整過渡期。

根據上述房貸新規,上市銀行中,目前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根據2020年半年報數據)超標明顯的主要有建設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江蘇銀行、成都銀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廈門銀行。

記者從前述超標的兩家股份行上海分行信貸人士處瞭解到,兩家銀行的上海分行的1月個人房貸額度在當月月中已經用完,目前均已不再接單子。

1月21日,上海市住建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頒佈了十條政策措施,成爲今年樓市調控升級的首個一線城市。

1月23日,有市場消息稱,廣州地區出現新政,即“個人住房貸款佔所有貸款的比例不能超過2020年的全市平均水平”;而在此情況下,所有銀行應對的措施是“暫停受理新的貸款申請”。

記者瞭解到,近日,廣州地區確實出現不少銀行“暫停”個人房貸的現象。對上述消息,某股份行廣州地區一家支行信貸人士透露:“目前確實暫停,但不是停貸,如果有客戶問,我們對外只表示額度緊張。”

銀行房貸調整氛圍已經蔓延到相關信貸產品上。

記者從工商銀行客服處獲悉,該行的一款信用貸產品“居逸貸”已因業務調整下架,其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它可以幫助該行客戶在購房稅費、家居裝修等大額消費方面進行分期貸款。

額度緊張,無須“恐慌”

在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看來,房貸新規主要約束的是房貸佔比過高的銀行,而非每一家銀行房貸的絕對值。觸碰到“警戒線”的銀行,其個人房貸作一定調整在所難免。

記者瞭解到,雖然部分銀行己在控制放款的節奏,但均在市場預期之中,目前大多數銀行可接受個人房貸申請。

以已超標的建設銀行爲例。建設銀行上海某支行信貸客戶經理告訴記者,雖然1月份房貸額度用完,但目前可以受理個人房貸申請,並沒有收到暫停房貸的通知。

“畢竟這個業務總要開展的,要不然老百姓怎麼買房。”該行客戶經理表示,“業務未暫停,只是申貸流程時間長了,不管是一手房還是二手房,從審批到放款的週期大概會達3至5個月。”

購房“剛需族”不必恐慌。“除了建設銀行,目前其他合作的國有大行都是正常放款,週期大概在1個半月時間。”上海某新樓盤置業顧問告訴記者,因建行從審批到放款的週期太長,該樓盤開發商暫停了與建設銀行的合作。

天津地區某股份行信貸經理透露,該行房貸佔比一直較低,“目前有額度,可以正常放貸,符合條件就能批。”

某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一般個人房貸客戶都是優質客戶,壞賬率很低,所以個人房貸被銀行視作優質資產,不會輕易放棄。

他進一步表示,房貸新規其實是要求銀行有序增加個人房貸投放規模。銀行一方面可以通過在投放節奏上低於總體貸款投放節奏,不再大幅新增投放;另一方面,可以做大整體貸款規模這一“分母”,擴大對公貸款、消費貸款、零售以及經營貸款的投放,也可不壓縮個人房貸的新增規模。

“房住不炒”定位再明確

從近期消息面看,部分銀行暫停房貸,以及下架一些購房稅費貸產品等現象,背後反映的是房地產調控政策再次明確“房住不炒”的信號。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峯認爲,2020年下半年以來,受益於按揭貸款低風險、低資本消耗、相對高利率等因素,中小銀行大力發展按揭貸款業務。中小銀行大量的增量信貸資源投向按揭市場,在原有統一的調整模式下,例如對房地產融資增量佔比、貸款增速進行管理,難以對新進入的中小銀行形成有效控制。

中信證券分析師肖斐斐認爲,2019年中以來,MPA考覈在信貸政策執行中引入“房地產貸款”指標,通過設置涉房貸款增量佔比上限要求,一定程度抑制了短期內銀行信貸資金過多、過快投向地產領域的情況。此次房貸新政,核心在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的存量集中度要求,實質是在中長期時間維度下引導銀行優化信貸結構,從而鞏固房地產長效機制,防範金融體系對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帶來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也是配合地產領域“三條紅線”等去槓桿政策。

市場觀點認爲,遏制住信貸資金對房地產市場的過度支持,“炒房”之風會因缺乏資金而“熄火”;另一方面,一些房貸超標銀行在壓降房地產貸款的過程,也必然會探索替代性的優質信貸投放領域,從而有助於優化銀行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