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年前,中國出現奇特的一幕:外國使節和銀行家遊說中國建設鐵路,希望直接承辦或提供資金。他們藉助戰爭、外交、商務各種途徑,不擇手段。

    鐵路建設資金投入大、運營服務面向大衆,要兼顧公共服務和企業效益並不容易。中國早期的鐵路作爲新興產業,規模效益還沒顯現,怎麼那麼吸引外國資本?

    政府開路、資本跟進,控制中國鐵路網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被迫開放口岸。緊跟槍炮進入各大城市的就是各家外資銀行。英國滙豐、美國花旗、法國匯理、俄國道勝、德國德華、日本正金等等銀行在各國領事的大力扶持下,深入中國的國計民生,逐漸把控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1867年,中英《天津條約》十年修約時,美國以《中美條約》最惠國條款爲藉口,也提出修約。兩國大使同時爲在中國修建鐵路施壓。當時鐵路對於封閉的中國人太驚恐,美英要求被拒絕。

    1872年,美英兩國見正路不通,謀求私建鐵路。英國領事麥華陀以建設尋常馬路爲名,購買了上海至吳淞的用地。第一條鐵路的建設和運行,得到英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對於中國政府的反對,英方甚至以武力相威脅。①

    1896年,法國要求建設廣西至龍州鐵路。俄羅斯脅迫清政府訂立東清鐵路合同。

    1897年,德國強要膠濟、膠沂鐵路建設權。法國取得雲南昆明至蒙自鐵路建設權。

    清政府新成立的鐵路總公司資金無着落,比利時銀行趁機提供鉅額資金。盧漢鐵路借款1億2千5百萬法郎,汴洛鐵路借款2千5百萬法郎。

    1898年,滬寧鐵路組成部分的淞滬鐵路通車。英政府以俄、德、法在中國擁有多數鐵路路權爲理由,要求落實最惠國待遇和利益均沾政策,強行取得滬寧鐵路貸款權。

    1900年,美國爲粵漢鐵路提供借款4千萬美元,涉及路線8千里。

    1902年,葡萄牙大使白朗谷要求合辦廣澳鐵路,四年後簽訂合同。

    1909年,盛宣懷依託四國銀行(美英德法)外債推行粵漢川鐵路鐵路國有化,一度因人民反對擱置。四國銀行動用各種力量逼迫清政府簽訂1千萬鎊借款合同。

    盛宣懷經手鐵路外債近3億元,截止到1920年以前,涵蓋絕大部分中國鐵路。

    盛宣懷

    民國以後,北洋軍閥大舉借債,名爲修路,實爲軍政之資,總額竟超8億元。外國資本以少量墊款攫取路權,軍閥得到軍需。這種操作超出財經的範圍,不作討論。

    各國銀行在口岸城市都可以貨幣,外幣藉助外資鐵路線得以流通至全國。比如東清鐵路流通俄國盧布、滇越鐵路流通法郎、膠濟鐵路流通馬克、南滿鐵路流通日本軍票。這些鐵路都不能使用中國貨幣。

    外資銀行投資中國的主要方式是借債,抓住晚清、民國政府缺錢的心理,提供鉅額資金支持,同時獲取政治經濟利益。

    從操作手法看,外資銀行並不是用自有資金投資,而是通過就地發行債券募集資金,轉借中國政府。由於資金量大,剛開始時候以一國銀行財力運作,後發展到銀行團和結合企業一起運作。

    爲了分食這塊蛋糕,列強資本一窩蜂地搶灘中國,原因不言自明:太賺錢了!

    來瞧瞧早期鐵路到底有多賺錢。

    中國早期鐵路財報分析:

    第一條鐵路,投資回報週期不到三年

    1876年7月1日,英國人投資建設的上海淞滬鐵路舉行通車典禮。

    開業營銷策略:典禮當天,乘客全部是被邀請免費試坐的華人,"乘者極樂,至有不能容之勢"。徹底打消了中國人對火車的恐懼心理。

    精準投放廣告:邀請中國官員、各國領事、歐洲僑民試乘參觀。

    免費試用策略:從吳淞至上海的回頭車免費。一下子人滿爲患。英國人只好將貨車改客車,上以紅呢作幔,下以紅呢爲毯,增加運客能力。

    英國人敏銳的市場營銷手段收到極好的效果。

    當時,鐵路還是新興事物,在歐洲也才普及十來年。蒸汽機車"轟隆隆"的聲威讓滿清朝野驚爲妖怪,給予堅決抵制。

    經過艱苦談判,中國以28.5萬兩銀子買斷淞滬鐵路,即被拆除。②

    滿清朝廷拆除鐵路是算的政治賬,劃不划算歷史自有定論。且看看中國第一條鐵路投資的收益有多高。

    成本

    淞滬鐵路全長15公里,姑且按28.5萬兩白銀計算,淞滬鐵路每華里的建設成本爲9500兩白銀,折算爲銀圓合14406元。

    票價

    正式營業後,每天上海——吳淞各對開七列。車分三等,中間設江灣站。票價:上海至江灣,頭等五角,二等二角五分,三等一百文;至吳淞,頭等一元,二等減半,三等二百文。帶狗乘車加一角。

    淞滬鐵路的的客源主要是租界外國人、洋行買辦、商人、知識分子等高收入階層。

    底層老百姓不能奢望坐火車。差不多同時期的齊白石父親,在湖南鄉下一天的零工收入才20文錢。以他的收入坐三等車需要十天的工錢。③

    收益

    淞滬鐵路共運客16萬多人次,每週營業收入爲每英里利潤27英鎊,幾乎與英國本土鐵路收入相等。④

    幾個單位換算明確一下:銀圓單位是元角分,白銀單位是兩,銅錢單位是文。銀兩兌銀圓爲1比1.47,或者銀圓兌庫銀爲0.68。銀圓和銅錢兌換固定爲1元比1200文,英鎊兌銀圓爲1∶10,英里折華里爲1∶3。⑤

    估算一下,利潤折算爲每裏90元。淞滬鐵路月收入爲每裏360元,全路30裏爲10800元。不到三年,就可以連本帶利收回全部投資。

    京漢鐵路年資金回報率14%

    第一條鐵路雖然被拆,但鐵路的好處還是被中國人接受。京漢鐵路是早期鐵路的代表,以此爲例。

    京漢鐵路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向比利時借債11250萬法郎開始修建,原定盧溝橋至漢口,稱盧漢鐵路。後延伸爲北京前門至漢口玉帶門,稱京漢鐵路。

    京漢鐵路全長1699.8公里,沿途設125站,1906年4月1日竣工通車,建設週期七年四個月。宣統二年四月(1910年)贖回國有。

    負債,資金投入一是政府資金,四千萬元。二是對外借債,六千三百八十萬元。三是由郵傳部單獨入賬二千萬元。三項合計1.24億元。

    資產,民國九年(1920年)報告爲1.46億元。

    築路成本,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前平均爲每公里53482.81元,1921年前平均爲59185.75元。與淞滬鐵路1876年建設成本比較,分別上漲了3.7倍和4.1倍。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黃河大橋長3010米,102橋孔,費用僅爲265萬兩白銀。

    人員工資, 1921年全路白領職員2944人,年工資總額2354184元,人均月薪67元;工人15386人,年工資總額2216500元,人均月薪12元。

    民國初年,正太鐵路學堂畢業生工資10元起,說明當時鐵路工人工資不低於10元。而鐵路職工教育會短訓班畢業到各路的工人月薪30元到40元。

    運價

    京漢鐵路的運價試運行期間每法裏(4公里)1分錢,宣統三年(1911年)改爲頭等票三分六釐,二等票二分二釐,三等票一分二釐,一直保持到1924年不變。貨運價分幾等。

    按照1銀圓等於1200文的比價計算,1分等於12文銅錢,相當於每公里3文錢。對比淞滬鐵路的每公里13文多,鐵路票價大幅下降。

    鐵路的規模效益顯現,普通老百姓能坐得起火車。

    客運人數最多年份1919年,超過400萬人,運貨最多年份是1921年,也超過400萬噸。

    盈虧

    統計截止到1921年,京漢鐵路16年裏年年盈利,最多的一年爲1919年,純利潤1700餘萬,14%的年回報率。

    這個資金回報,風險小、收益穩定,是非常好的投資項目。

    其他鐵路多數盈利

    跟京漢鐵路差不多,滬寧鐵路年年盈利,年淨利潤從最初的30萬到1920年的388萬多元,以此算投資回報率也達到13%。

    統計到1921年各路盈虧:道清鐵路實盈240餘萬元。京奉鐵路盈利1200餘萬元。京綏鐵路每年盈利少則100餘萬,多則超過200萬。津浦鐵路年盈利最少300多萬元,多則850多萬元。正太鐵路盈利多則230餘萬元,少亦有80萬元。其他盈利鐵路還有滬杭甬鐵路、株萍鐵路、廣九鐵路、吉長鐵路、汴洛鐵路等等。

    真正虧損的鐵路有:東北的中東鐵路,俄國人經營不善導致虧損。四洮鐵路營運僅兩年,虧370萬元。漳廈鐵路因鐵路被軍事佔領一年虧18萬元。粵漢川鐵路因軍閥混戰從1913年到1921年九年有五年虧損,實虧200餘萬元。

    早期鐵路的額外成本

    早期鐵路普遍盈利的背後,還承擔哪些成本?

    1、職工社保、醫療

    民國十一年規定,工齡滿20年以上職工,最高享有月薪一半的退休金。另外每月工資的5%進入個人賬戶,按月息一分計息,退休時發還。

    京漢鐵路建有北京總醫院和一批對口聯繫醫院,沿線設有長辛店、江岸等六所醫院,共有醫生21人。

    2、鐵路教育和職工培訓

    光緒二十四年《礦務鐵路公共章程》規定:"凡承辦礦路,俱須設立學堂,以爲儲才之地。" ⑥

    截止到1920年,全國鐵路興辦有交通部北京大學、南洋大學、唐山大學、四川鐵路學校,以及扶輪學校(鐵路子弟中小學)27所、湖北等各省鐵路學堂12所。公派留學近800人。

    職工培訓有車務見習所、巡警教練所,長辛店、鄭州、信陽建職工學校,看車練習所、法文補習所、職工夜校等等。

    3、住房、差旅費、着裝費

    公共房屋免租金,供中下級職員居住。家屬同住的另出租金。1917年後一律自負租金。

    鐵路出差晚清時按月薪雙倍給付。民國後按天計算,特任官每天6元、簡任官4元、委任官3元。

    員工着裝晚清時按一個月月薪制裝,1909年改爲工人着裝免費發放,中高級白領自備。

    4、鐵路警察

    1921年年報,京漢鐵路有警官102人,平均月薪44.6元;有警察2617人,平均月薪8元。

    5、車票減免

    1917年,對長期固定往返車票給予九五折和九折優惠。

    學生10人以上團體票,從1912年起,實行七折。1920年改爲單程七五折,往返五折。十二歲以下再減半。

    特權免票

    晚清權貴乘車免費。

    1906年規定:將軍、都統、總督、巡撫等高官在轄區內免票,轄區外半票。司、道官員轄區內半票、轄區外全票。鐵路稅務稽查人員免票。遣送犯人半票。

    據1922年統計,每年各類免減票總計二千餘萬元。

    6、鐵路稅

    民國後一律按不超過運費總額的6%收取。

    7、軍事運輸和軍人乘車

    軍需品運輸半價。

    軍人乘車有專門車廂,半票或優待票。據交通部1923年統計,京漢鐵路每月乘車軍人47800多人,全年全國鐵路乘車軍人達到150萬人以上,涉及票款近400萬元。

    有的軍人無票乘車,有的攜帶親友、有的包庇旅客、有的強佔座位、有的佔據餐車,有的任意攜帶蔬菜糧食等貨物達幾百斤。不法分子乘機假冒軍人、擾亂秩序。

    8、戰爭損失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義和團向鐵路泄憤,盧溝橋至漕河120公里鐵路被毀,其他多處鐵路、橋樑、岔道毀損,價值摺合2000萬元。

    武昌首義時,長江以南各路都被革命軍徵用,京漢路廣水以南被起義軍佔領,用於運兵、駐軍。直接損失800餘萬元,損毀路線、車輛、房屋不計在內。

    1913年7月,二次革命,北軍佔京漢、津浦,南軍佔滬寧、滬杭甬、萍株,直接損失1300餘萬元。

    其後,軍閥歷次混戰,鐵路損失都首當其衝,每次損失少則幾百萬元,多則2000餘萬元。

    9、治安損失

    早期鐵路治安問題主要是沿線偷竊,電杆、枕木、道釘等各種鐵路物品都是盜竊對象,輕則影響行車,重則造成安全事故。民國以後,由暗偷變爲明搶,較大的案件有:

    1922年4月29日,廣九鐵路27次客貨混合車在紅崗炮樓被100餘名土匪搶劫。搶去軍餉3000元、客款2000元,綁架旅客30人。

    1923年5月6日,津浦鐵路特快在臨城遇劫,200餘旅客含外賓幾十人被綁架。

    同年12月2日,膠濟鐵路張店站機務段長被綁,勒索贖金8萬元。

    10、災害損失

    水災對鐵路影響巨大,首當其衝在京漢鐵路、粵漢鐵路。1907年夏秋之際,順德沿線數百里淹水,停車三個月。1908年五月,湖北黃陂、孝感一帶鐵路橋被水毀四座,停車兩個月。1917年夏,華北連下大雨兩個月,所有鐵路遭受重創,京漢、津浦各停車三個月。當年鐵路直接損失達二千萬元。

    這些成本,有些屬於社會責任或公益類,有些屬於意外損失或公共服務缺失,有些是天災人禍的額外支出。無論是哪類,鐵路公司都進行了內部消化,並繼續盈利。


    總的來說,早期鐵路來自運營的收入不足以吸引國外政府和資本強力介入。

    另一塊,就是資本收益,主要有四:

    一是債務利息收入,約5%左右。二是貼水,也有5%——10%。三是採購回扣,鐵路建設物資、設備的採購回扣有10%左右。四是分紅,鐵路借債明債權實股,需要按資金比例分紅。

    顯然,鐵路的資本收益遠遠高於經營利潤,而且採購還能帶動列強國內的產業發展。

    如果算上政治收益和其他間接收益,如貨幣發行權、警察和駐軍權、對沿路中國地方的影響力,收益大到沒法計算。

    大概,這就是當時列強資本輸出、技術輸出、產業輸出的動力吧。

    參考書目:

    ①《帝國主義與中國鐵路1847~1949》宓汝成 經濟管理出版社2007

    ②⑤曾鯤化《中國鐵路史》 文海出版社

    ③《白石老人自傳》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年

    ④《中國鐵路史》汕頭大學出版社1994

    ⑥《軌政紀要》文海出版社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