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电影 教父 千万不要恨你的敌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李宗吾先生有言:“如果認準一個目標,那麼就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後要穩。”

我們立身於這個繁雜的世道之中,想要有所成就,在任何的情況下都能如魚得水,就必須學會在三個方面進行考慮。

那就是事前、事中和事後。當這三個方面你都能有所考慮,從而相互貫通之後,你會發現,你將能把控全局。

其實,這種全局性的考慮,就是一種“博弈”。

“進可攻城略地,退可安然有序,前則遇敵殺敵,後則固守一方。”

就像你下棋一樣,當別人往後退的時候,你不僅要明白他的意圖是什麼,你還得摸清他的後招,比他先行一步。

如此,你將能完全把控全局,處於不敗之地當中。

如何才能把控全局呢?那就是“攻防”相結合。用兵家的話來說,就是“奇正”相結合。

你既要懂得在明面上和別人擺開陣勢進行較量,然後佔據明面上的主動權,又要在敵人的後方和薄弱的地方進行突襲,直接重擊對方的中心地帶。

其實,這便是李宗吾先生所言的“忍狠穩”。

關於“忍狠穩”這三點,我們要如何做,如何將其貫通呢?值得我們好好地思考。

img.jpg

爲人處世,“忍”以蓄力

對於“忍”這種品質,老祖宗早有言論:“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

在一些人看來,做人隱忍過分懦弱,只會向後退,一點也沒有骨氣。如果是這樣的理解,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如果一個人只會向前進攻,而不會往後退卻,那麼這個人終究是很難成事兒的。

你要想成事兒,你就得比別人多一份忍耐力,比別人多一些耐心,耐得住一定的寂寞,在角落處等待着屬於你的時機。

就像是明朝時期的朱棣一樣,在他面對建文帝削藩的舉動時,他雖然內心憤懣,但又不敢表露出一丁點不滿的情緒,便只能裝瘋賣傻。

他的賣瘋賣傻,讓建文皇帝和北京城的守將都放鬆了警惕。所以,他才能在後來一舉奪下北京城,然後發動靖難之役,奪得了皇位。

一個人的“忍”,就像是人在刀鋒上起舞一樣,看似傷害到自己,實際上卻會讓別人掉以輕心,給了他一個能發展的機會。

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博弈,其實“忍”的智慧是經常能夠用到的。因爲你要勝人,首先就得明白何爲失敗。

當你懂得敗之後,你將能對“敗”的行爲毫無感覺,內心絲毫沒有波動。如此,你將會伴隨着強大的內心勇往直前,愈挫愈奮。

马里奥·普佐《教父》

爲人處事,“狠”將立命

俗話說:“人不狠,站不穩。”

尤其在《厚黑學》書中,李宗吾先生談到,那些所謂的面厚心黑者,大多都以“狠”字當先。

說到“狠”,其實我們第一反應就是,這樣的行爲就不是什麼善行,而是一些較爲毒辣,不善的行爲。

這樣的理解,其實是較爲膚淺的。當你面對阻礙你的敵人時,你的優柔寡斷,只會讓你的一手好牌打成爛牌,最後成爲輸家。

在秦末楚漢爭霸時期,項羽曾有無數次機會能擊殺劉邦,但是,他沒有去做。因爲他過分婦人之仁,毫無遠見。

就像在鴻門宴上,只要項羽一聲令下,就能讓劉邦死無葬身之地,可項羽卻選擇放棄。在他看來,自己能在戰場上殺了他,就不需要以勢欺人。

可以說,他是一個英雄,但又是一個難成大事兒的人;他是一位千古無二的勇戰派將軍,但卻不是一位能統御六合八荒的君王。

相反,這一點劉邦做得很好。他內心足夠狠辣,能夠將“權謀”之術玩弄到極致。

所以說,劉邦贏了項羽。這,其實是必然的,也是無可改變的。因爲他們的性格,決定了他們的道路和成敗。

一个男人真正的城府,这5件事足以证明

爲人處世,“穩”以圖進

我們做人,可以冒險,但卻要以“穩”爲主。

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靠冒險起家的人很少,但靠“穩”起家的人卻有很多。

就像秦始皇在滅楚之戰中,他聽信了李信20萬大軍就能滅楚的妄言,而將老將王翦的建議置之不顧。

到最後,前者的20萬大軍全軍覆沒,成爲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中最大的一次戰略失誤。

在深思熟慮之下,秦始皇還是認爲,終究還是王翦的建議較爲穩妥。所以,才重新請他出山,讓他舉全國之力滅楚。

其實,不管是兵家上的穩,還是做人上的穩,性質都是一樣的。那就是“穩”而圖進,纔是人最好的選擇。

心理学 真正高情商和大格局的人,都拥有这种能力,你能做到么

在現在很多人的眼中,冒險才能成事兒,而過分穩定就是膽小。

這樣的看法,是有失偏頗的。想想看,如果一個人根基未穩,那他哪管冒再大的險,他也只能是落得一敗塗地的下場。

而如果他根基穩固,那他就有更多的選擇,即可以穩,也可以冒險。如此,纔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

所以說,想要戰勝別人,就得以“穩”爲主,然後徐徐而漸進。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心軟,而是要狠心果斷。如此,人將會遇強則強,無往而不利。

文/舒山有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