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金融》|降彩石:綠色保險服務新發展格局

來源:《中國金融》2021年第2期

作者:降彩石 系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編者按

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起步較早。近年來特別是2016年以來,在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的通力協作和紮實推動下,我國的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也成爲全球首個由中央政府推動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國家。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全世界莊嚴宣佈,中國要在2030年實現碳達峯、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30·60目標”。綠色金融作爲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如何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30·60目標”,更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和本刊特別組織專題,邀請多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部門領導進行了深入探討。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即將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關鍵歷史節點,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當前、着眼長遠,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根據我國新發展階段、新歷史任務、新環境條件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堅持新發展理念、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重要舉措。作爲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的市場化風險管理手段,綠色保險在貫徹落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決策部署中應找準發力點,發揮好比較優勢。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新發展理念貫穿於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疊加國際環境的錯綜複雜性,在經濟發展戰略導向上,要求遞進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合提升以往的發展戰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保障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在這一事關我國新時代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時期,面對資源環境約束增大、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爲繼的問題挑戰,要求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包括綠色發展在內的新發展理念,將其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國內大循環中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尋找綠色發展帶來的機遇和動力,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

應對氣候變化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新要求。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全球大背景。爲積極踐行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聯合國大會上宣佈,我國將力爭2030年前碳達峯,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在12月的氣候雄心峯會上,更進一步圍繞綠色低碳發展的相關具體指標,宣佈了到2030年要達成的目標值。應對氣候變化在時間進度上的緊迫性和工作任務上的艱鉅性,同樣要求我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腳踏實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爲全球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作出更大貢獻。

在把握新發展格局構建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帶來的新機遇。這些新機遇包括:一是創新綠色科技。暢通以綠色低碳爲導向的經濟循環離不開綠色科技創新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新的綠色技術產業化規模化的應用。二是建立綠色供應鏈。暢通以綠色低碳爲導向的國民經濟循環,要着力從推動綠色發展的角度,通過建立綠色供應鏈,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三是促進綠色消費。注重需求側管理,培育和發展綠色消費,對推動以綠色低碳爲導向的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四是推動城鄉綠色發展。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方面,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既創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給,城鄉綠色發展對於助推以綠色低碳爲導向的經濟發展具有突出作用。五是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對於企業、產業來說是一種轉型的挑戰,對於民生來說則意味着穩就業的壓力,以綠色低碳爲導向的經濟發展必須處理好與之相伴的社會風險,促進更充分就業,化挑戰爲機遇。六是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新發展格局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要求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就是努力的一個方向。

綠色保險發揮獨特作用助力綠色低碳發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對支持綠色產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的需求不斷擴大。綠色保險作爲綠色金融的組成部分,在加快助推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方面能夠發揮獨特作用。

綠色保險六項機制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目前國際上對於綠色保險沒有統一界定。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保財險”)按照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的要求,依託多年實踐,研究提出界定綠色保險的“3-3-7”框架。第一個“3”是服務三大方向,綠色保險作爲服務綠色發展的保險解決方案,致力於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第二個“3”是囊括三個板塊,包括綠色保險產品、綠色保險服務和保險資金的綠色運用。“7”是七類綠色保險產品,包括環境損害風險保障類、綠色資源風險保障類、綠色產業風險保障類、綠色金融信用風險保障類、巨災或天氣風險保障類、鼓勵實施環境友好行爲類、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類。

綠色保險賴以發揮作用的機制可歸納爲六點。一是穩定機制。保險事故發生後,提供保險賠償,穩定客戶的財務狀況。二是利益機制。一旦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要負責賠償,因而有足夠動力爲預防和減少事故發生而努力。三是整合機制。保險公司積極動員各種力量,整合服務、科技等資源要素,爲客戶做好風控等增值服務。四是增信機制。保險公司通過償付能力支撐的賠償承諾和有效的風控服務,增進綠色環保行爲的信用。五是聯動機制。保險同其他金融板塊及相關各方聯動,促進信息共享,服務社會多元共治。六是激勵機制。爲實施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等環境友好行爲的投保人,提供費率優惠或權益增進。

綠色保險助力綠色低碳發展取得實效。“十三五”期間,到2020年10月底,中國人保財險通過提供風險保障和開展保險資金運用,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保駕護航。

風險保障方面。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累計提供580億元風險保障,累計支付賠款9700萬元;船舶污染責任保險累計提供20.95萬億元風險保障,累計支付賠款超過13億元,助力化解環境損害風險。森林保險累計提供3.62萬億元風險保障,累計支付賠款44.5億元,助力維護綠色資源安全。太陽能光伏組件長期質量與功率保證保險累計提供522億元風險保障;風電設備產品質量保證保險累計提供6550億元風險保障,累計支付賠款4555萬元;首臺(套)保險爲清潔能源裝備、環保裝備製造企業累計提供風險保障243億元,累計支付賠款超過1.5億元,有力支持了國產綠色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護航了綠色產業發展。巨災保險累計提供2.34萬億元風險保障,累計支付賠款7.04億元,發揮了保險平滑災害所致財政波動風險的機制作用,助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貸款保證保險爲綠色企業增信,幫助企業累計獲得融資5.13億元,累計支付賠款277萬元。

保險資金運用方面。截至2020年10月底,從存量看,公司的綠色投資規模爲64.8億元,其中,債券29.47億元,非標債權投資33.4億元,股權基金1.93億元。

綠色保險助力地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工作穩步推進。中國人保財險紮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沃土,通過強化機制建設、落地產品服務、探索模式創新,加快推動綠色保險支持地方綠色發展。

一是強化機制建設,服務試驗區工作。全程參與各試驗區建設方案的制訂,協助論證試驗區綠色保險工作內容。完善工作保障機制,開展多層面戰略合作,成立多層次工作機構,在浙江湖州、浙江衢州、江西贛江新區、貴州貴安新區、廣州花都區等地,陸續與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對接,掛牌成立綠色保險產品創新實驗室,整合資源要素,增強服務綠色發展的能力。聯合各界力量開展綠色保險研究,論證提出因地制宜的綠色保險解決方案,拓寬支持地方綠色發展的思路。

二是落地產品服務,支持地方綠色發展。自各試驗區設立至2020年10月底,中國人保財險在試驗區內穩步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森林保險、與無害化處理聯動的養殖保險等產品服務落地。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累計爲1442家企業提供超過709億元的風險保障,支付賠款超過1090萬元;爲企業提供風險評估服務11814家(次),發現環境風險隱患28660個,給出改進意見28219條。森林保險累計承保森林2546萬餘畝,累計提供風險保障超過150億元。與無害化處理聯動的養殖保險累計承保生豬840萬餘頭,處理病死豬288萬餘頭。

三是探索模式創新,增強支持地方綠色發展的力度。在湖州,首創“保險+服務+監管+信貸”的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新模式,助力企業環境風險減量管理,該模式榮獲“2019年度湖州市綠色金融創新案例”;與政府部門共同發佈全國首個環境污染責任險市級地方標準,爲綠色保險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成立“綠貸險運營中心”,與多家銀行開展綠色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合作,放大金融行業的協同效應;首創綠色建築性能保險“保險+服務+科技+信貸”模式,發揮財政補貼、信貸優惠、保費槓桿等機制作用,爲建築企業提供事前信用增進、事中風控服務、事後損失補償的全方位保障,是湖州作爲全國綠色建築與綠色金融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的一項創新,該模式榮獲“2020年度湖州市綠色金融創新案例”;與交通管理部門共築保險參與交通治理的新機制,解除電動車綠色出行的安全後顧之憂,得到公安部交管局、省政法委的認可,相關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

在衢州,首創養殖保險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聯動機制,助力源頭解決病死畜禽的環境污染,得到國務院、省政府領導的批示肯定,並在全國推廣;首創“安環保險”模式,助力安全生產與環境風險綜合治理,聯合清華大學建立“安環雲”風控平臺,增強企業風險管控能力,得到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銀保監會、省政府領導的批示肯定。

推動綠色保險服務新發展格局的思考

如何把握新發展格局構建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對於綠色金融的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險業應在貫徹落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決策部署中,找準綠色保險的發力點,發揮好綠色保險機制的比較優勢。

一是助力綠色科技創新。加大保險產品創新力度,支持綠色建築、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環保技術裝備、綠色農業等領域發展,保障安全、質量、性能方面的風險,爲綠色新技術的落地推廣保駕護航。利用保險業豐富的服務場景,主動應用綠色新技術,助力新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在風險減量服務中運用新的環境風險防控技術,在理賠環節推廣運用綠色建材、綠色零配件等,發揮好保險的市場優勢。發揮保險資金體量大、長期性等特點,投資適合的綠色科技創新項目。

二是參與綠色供應鏈金融。利用貿易信用險,承保企業應收賬款風險,增進綠色供應鏈底層交易的安全性,發揮增信機制,創新保單增信融資模式,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暢通綠色供應鏈。沿着綠色供應鏈,與關鍵節點性企業合作,爲供應鏈上下游產品提供風險保障,提升互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

三是支持綠色消費。通過保障綠色產品的安全、質量等風險,解除消費者的後顧之憂,促進新產品的消費,如創新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爲新的消費增長動力。發揮產品質量安全保險、地理標識保險的增信機制作用,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綠色保險助推交易成本降低,提升綠色消費品質。通過創新綠色保險產品,發揮激勵機制作用,促進消費者選擇綠色消費和生活方式,如創新基於里程的車險,將保險費與行車距離掛鉤,激勵綠色出行。

四是助力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加大綠色建築性能保險推廣力度,爲綠色建築的預定星級目標與實際評定星級之間的偏差風險提供保障。在開發建設前,打通保險公司、政府和銀行等主體之間的信息互通,讓項目更好地獲得政府政策和金融資源的支持;在開發建設中,聘請綠色建築風險管理機構爲企業提供風控服務,預判綠色建築性能指標設計的可落地性,識別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綠色性能指標與設計之間的偏差之處,提出改進建議;在開發建設後,針對綠色建築項目評價結果出現的偏差情況,通過綠色改造和貨幣化補償相結合的方式給予善後解決。

五是護航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面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所帶來的穩就業壓力,圍繞新就業形態,創新研發相關保險,爲新就業形態人員提供職業傷害等風險保障,降低轉型帶來的社會風險。

六是支持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保險業的海外服務聯網優勢,與相關機構合作,對於“一帶一路”重大項目推進過程中面臨的環境風險和巨災風險,創新綠色保險解決方案,結合項目需要,探索提供風險管理服務。發揮保險資金體量大、投資週期長的特點,匹配資金需求,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