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錢小巖 

印度又在手機應用(App)上和中國過不去。

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日前發佈通知,對59款中資應用實施永久封禁。這些應用是在2020年6月首先被封禁的,包括TikTok和微信等,是印度針對中國科創企業一系列行動中的第一步。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盈科律師事務所印度投資服務中心聯合創始人沙俊表示,由於這些應用已在印度被封禁了約半年時間,相關企業已經大幅縮減運營規模,甚至於撤出了印度市場,所以對這些企業的實際影響不大。

但他指出,印度一再針對中國企業“做動作”,讓人感覺這一態勢“沒完沒了”。他還透露,這一階段還有中國企業因爲各種各樣原因在印賬戶遭到封禁。“上述這些舉措,都讓投資者感到無奈,影響外資對印度的投資信心。”他說道。

針對印度三番五次封禁中國應用,中國駐印度使館發言人嵇蓉在2020年11月表示,中方堅決反對印方一再以“國家安全”爲藉口對擁有中國背景的手機應用程序採取禁用措施。希望印方能夠爲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市場主體在印投資經營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營商環境,並糾正這一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歧視性做法。

實質意義不大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沙俊表示據他的觀察,運營這些應用的中資企業,因爲之前已遭到封禁,無法運營,大多數已關閉了在印的服務器。

沙俊說,有些企業原有五六十名本地員工,大多數已經差遣,保留下2~3人,處理一些基礎的事物,而更有甚者已經清空了在印度的實體存在。

所以,他分析道,這些撤出已經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哪怕印度最終解封相關應用,這些企業也要重頭開始,另起爐竈。所以印度新頒佈的永久封禁,其象徵意義比較大,對相關企業幾乎已經沒有實質影響。

2020年6月29日,印度政府突然以所謂的“從事的活動有損印度主權和完整、印度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爲由,決定阻止59款手機應用在印度的使用。

這些應用在印度廣受歡迎。根據科技市場調研公之前司Counterpoint在封禁前做的調查,印度每三位智能手機用戶中,就有一位的手機中安裝有上述59款手機應用的一個或多個。

自那以後,印度政府層層加碼對中國手機應用的打壓。

在同年7月28日,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又封禁了47款中國公司開發的應用,這些主要是6月封禁應用的精簡版或變體版。

去年9月2日,印度再次宣佈禁用118款中國應用。在這其中騰訊旗下的“絕地求生”(即俗稱的“喫雞”手遊)最受印度年輕人追捧,玩家估計已經超過了5000萬,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此外,支付寶,支付寶HK和淘寶等多款應用也出現在此次的封禁名單中。

之後的11月24日,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再次發佈公告,宣佈禁用全球速賣通、釘釘等43款中國背景的應用。截至目前,已經累計達267款之多。

無法回答的“問答”

據印度媒體報道稱,印度政府最初實施禁令時,給了59個應用程序一個機會,讓它們解釋自己在遵守隱私和安全要求方面的立場,包括數據收集和處理方法等等,但“政府對這些公司的回應和解釋不滿意。因此,對這59款應用的禁令將是永久性的”。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沙俊表示,在印度禁令出臺後,很多受影響的科技企業都積極與印度政府的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但是印度政府的態度消極。

而此後印度信息和技術部在7月中旬發放了“調查問卷”,其中共有77個問題,要求相關企業在3周內完成問卷,並稱還將會採取一些“後續行動”。

去年7月29日,TikTok的印度業務負責人對外表示,TikTok在精心準備後已提交了答覆,他們在問卷中做了澄清,希望以此消除政府的擔憂。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沙俊表示,這一問卷給相關的企業出了一個難題。問卷中的問題要求這些企業披露大量企業運作細節,而有的問題更是超出了商業的範疇,使得不少企業無從回答,而最終選擇了主動迴避,暫別印度市場。

“因爲他們知道,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給到印度政府滿意的回答。”沙俊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