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通話,這是拜登上任後雙方首次通話。

  根據克里姆林宮新聞局發佈的消息,普京在電話中祝賀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並指出俄美關係正常化將符合兩國的利益也符合整個國際社會的利益。

  此外,雙方還討論了打擊新冠疫情、經濟貿易等領域合作的可能性和國際日程安排上等問題。

  

  俄美兩國當天就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達成一致,並表示在未來幾天中,雙方將完成所有必要程序,以確保這一相互限制核導彈、核武庫的重要國際法律機制繼續生效。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於2010年由俄美領導人簽署,2011年2月5日正式生效,有效期至2021年2月5日。該條約規定,兩國須全面削減冷戰時期部署的核彈頭與導彈,是俄美間目前唯一有效的主要軍控條約。

  據CNN報道,拜登也在通話中與普京談論了有關“太陽風”公司網絡入侵事件、俄反對派納瓦爾尼中毒事件等。白宮官員們表示,拜登希望對普京採取“更強硬”的路線,但也希望爲外交留有空間。

  拜登上臺前曾表示,“從破壞美國的安全與盟友關係來說”,俄羅斯是美國面臨的最大威脅,並稱“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克里姆林宮的聲明稱:“總的來說,俄羅斯和美國領導人之間的對話具有商業性質和坦率的性質。”

  消息稱,“兩位總統商定未來保持透明和經常性的交流”,將尋找機會繼續磋商戰略穩定問題。

  推薦閱讀:

  美俄僅存軍控條約或續簽,兩國這次爲何“步調一致”?

  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任期頻繁“退約”後,爲防自身軍事信息“單向透明”,本月15日,俄羅斯也宣佈啓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程序。俄美軍事對峙升級的“閘門”開啓跡象初現,國際軍控體系正面臨嚴峻挑戰。

  目前,俄美僅存軍控條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即將在2月到期。在俄方屢次敦促下,美國對續簽該條約的態度終於有所轉變。1月21日,美方尋求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5年。俄美在軍控領域的爭端能否出現轉機?

  

  美去年11月單方面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後,當月23日至27日簽訂國之一的法國按照商定路線,使用C-130H運輸機在俄領土上空飛行。


  退羣

  在美之後,俄也宣佈開啓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美俄歐戰略互信受到衝擊。

  1月15日,俄羅斯宣佈開啓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國內程序。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6日發言稱,美國2020年11月正式退出該條約後,儘管俄羅斯“盡最大努力來挽救”,但條約破裂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開放天空條約》由俄美1992年簽署,2002年正式生效,旨在允許締約國按條約規定對其它國家展開非武裝空中偵察,公開收集軍事力量活動信息。共34個國家簽署了《開放天空條約》,除俄美兩國外,這些締約國大多是歐洲的北約成員國。

  2020年5月,美國以《開放天空條約》不再符合美方利益,且俄羅斯多次違反條約爲由,向其它締約國提交退約決定通知。德國、法國、英國等締約國皆表示將繼續致力於履行條約規定。但俄羅斯總統新聞祕書佩什科夫指出,美國的退出使該條約更加不具可行性。

  儘管美國退出了《開放天空條約》,但作爲美國盟友的歐洲北約國家仍可不受阻礙地收集俄方領土的軍事情報並同美國共享。爲了防止自身軍事信息“單向透明”,俄羅斯提議締約國保證不向第三方國家遞交偵查信息,但遭到北約國家拒絕。因此,退出該條約成了俄羅斯的最終選項。

  軍事專家凌寒介紹,《開放天空條約》本質上是俄羅斯與北約互相監視對方軍事發展動態,避免軍事誤判導致衝突的“保險”。《開放天空條約》和美俄達成的其它軍控條約,最大的受益方都是處於北約和俄羅斯對峙前線的歐洲國家。美國頻繁退約,歐洲國家是最大的“受害者”。

  凌寒認爲,《開放天空條約》並沒有阻礙美俄的軍事實力發展和軍事對峙局勢加劇,充當美國“馬前卒”的歐洲國家遭遇的軍事壓力也越來越大。

  俄羅斯宣佈啓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國內程序後,英國、法國、挪威等國外交部均表示希望俄方重新考慮這一決定。德國外交部稱,俄方此舉“對全球軍控體系造成重大打擊”。

  

  遏制

  強勢時“建羣”,弱勢時“退羣”,美國意在維持戰略武器實力的優勢地位。

  扎哈羅娃在接受俄羅斯第一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俄羅斯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並不是向美國新政府釋放信號,而是與任期即將結束的美國特朗普政府在該問題上“做一個了結”。

  《開放天空條約》是特朗普任期內退出的第三項與國際軍控有關的條約。近年來,美國不惜破壞國際軍控現有形勢屢次退約,甚至坐視美俄間出現軍備競賽的可能性,其意圖爲何?

  凌寒指出,美國在維護美俄戰略穩定方面長期處於主動地位,美俄軍控條約主要由美國提出,目的是維持戰略武器實力的優勢地位。美國撕毀軍控條約則是爲在優勢地位被削弱時打破現有局面,以便繼續發展軍事實力以重奪主導權。

  特朗普任期內,美國軍控預算屢創新高。在美國2017財年至2020財年,其年度國防預算增幅年均達5.5%。在宣佈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2020財年國防預算達7500億美元,其中1040億美元研發預算爲史上最高值。

  “美國向來以軍事力量支撐其大國地位,而武器性能是各國非戰爭狀態下軍事實力的重要指標。”凌寒認爲,美國通過撕毀現有軍控條約,爲繼續發展戰略核武器和反導武器鋪平道路,實際是爲不受約束地開展軍備競賽提供條件。

  除繼續發展已“解禁”的陸基中程導彈外,美國也在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定向能武器等新技術領域加大了投入。近年來在世界軍事舞臺愈發活躍,並在高超音速武器等領域有所建樹的俄羅斯,愈發成爲美國“瞄準”的目標。

  凌寒稱,在國際單邊主義盛行、大國博弈日益激烈的當下,美俄之間的軍事博弈烈度將繼續提升,美國以簽約—退約—再簽約不斷遏制俄羅斯的模式將繼續存在。

  

  續簽?

  分析認爲,拜登政府釋放續簽積極信號,意在排除干擾解決國內疫情和經濟問題。

  目前,美俄現有軍控條約僅剩2010年簽訂、2011年正式生效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作爲美俄爲限制兩國保有的核彈頭數量簽訂的雙邊裁減核武器條約,該條約即將在2021年2月5日正式到期,有效期可在兩國協商後最多延長5年。

  若《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失效,美蘇、美俄過往搭建的軍控體系將徹底失控,一場不受控制的戰略核武器軍備競賽可能就此展開。在軍控博弈中長期處於守勢地位的俄羅斯對該條約的續簽尤爲重視。

  2020年,美俄就條約續簽問題展開激烈博弈。兩國代表分別於2020年6月和7月討論續約問題,但未取得實質性成果。10月,俄方提議將條約無條件延長至少一年,遭美方拒絕。美方提議將條約延長一年,其間須限制各自核彈頭的數量,俄方亦無法接受。

  直到今年1月,美國白宮21日表示,美方尋求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5年,白宮新聞祕書珍·普薩基在當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總統拜登一直認爲該條約符合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在美俄目前處於對抗關係時,延長該條約的意義更爲凸顯。

  拜登政府爲何在剛上任後就對續簽《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釋放更爲積極的信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孫成昊分析,拜登上任後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解決國內疫情和經濟問題上,此舉意圖儘量避免外部干擾因素。

  孫成昊指出,特朗普任期內進行的一系列軍控談判,往往在缺乏磋商的狀態下就由美國單方面作出決定,導致同俄羅斯等國關係“崩盤”,不符合拜登的執政理念,“拜登傾向於採用外交手段,即聯合美國的北約盟友共同面對俄羅斯”。

  孫成昊指出,美國作出維繫美俄軍控條約的表態,也有爲未來對俄新的約束性條約提供基礎的考慮。拜登政府爲重新恢復與歐洲的同盟關係,將把應對俄羅斯在歐洲的挑戰作爲重要一環,屆時將利用俄羅斯在續簽軍控協議等問題上對美國的訴求,打造同俄進行交易或談判的新“籌碼”。

  

  分歧

  專家稱,美國將俄羅斯作爲主要威脅的定位未見變化,未來軍控談判仍面臨諸多困難。

  美俄僅剩軍控協議可能續簽,軍備競賽是否可能就此“剎車”?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姜毅認爲,美俄皆尋求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僅代表雙方認識到彼此的緊張局勢並不符合雙方的長期利益。但美俄政治對立和軍事對峙態勢沒有根本改變,雙方按照自身意願強化防務,維持現有對峙局面仍將是必然的過程。

  姜毅分析,若《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獲得續簽至少一年,可能意味着美國考慮利用這一年展開就俄美軍控新一輪談判,屆時雙方將爲達成新的“一攬子”軍控協議展開博弈。然而,美俄相繼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已說明兩國在戰略互信和合作上出現難以彌補的裂痕,談判中將出現較多分歧。

  俄羅斯衛星網援引俄國際事務委員會項目主管季莫費耶夫的發言稱,拜登政府目前尚未提出重返《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的可能性問題,未來美國重返這些條約的可能性不大。

  美俄兩國近年來在新武器技術上取得的突破如何納入軍控框架,將成爲美俄未來談判最大的難點。“美俄在軍控條約中的關注重點已有變化,從對戰略核武器的‘數量’限制逐漸轉移至新銳武器的‘質量’限制上。但如何使用條約對‘質量’問題進行限制和平衡,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姜毅說。

  孫成昊認爲,即使美俄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續約和軍控談判中出現轉機,美國將俄羅斯視爲主要威脅的定位難出現變化,“美國對俄外交領域的猜忌,在拜登時期完全沒有下降”。

  “美國國內有關俄羅斯的新負面議題仍不斷湧現,美國對俄的負面印象已然固化。”孫成昊指出,拜登既沒有取消美國國會對俄作出的制裁,也沒有像往屆美國總統上任後一樣,作出希望調整對俄關係的表態,這些都說明兩國關係緩和難有餘地。

  【駐京記者】泠汐

  【策劃】李勁 祁雷 邵一弘

  【作者】 泠汐

  軍情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