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們的血管出現了問題,主要是堵塞管損傷導致的供血不足缺氧造成的組織或者是器官出現病變的疾病。

一般心腦血管疾病出現的人羣都是中老年人,主要因爲中老年人的身體代謝能力下降,血管內的成分多造成的,因此想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就要先預防血栓形成。

血栓出現,把血管堵塞,容易出現局部的供血不足,這個時候身體就會出現相應的症狀,比如:手腳麻木頭暈頭疼等。有些人認爲血管粗就會比較容易得血栓,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血栓形成也是有要素的。

01

血栓形成的要素是什麼?

我們的血管分爲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一般動脈血流速度是非常快的,主要就是因爲我們的動脈就是身體內的靜脈和毛細血管內含有的血液進行交匯的場所,而毛細血管內的血液是比較少的,想要形成血栓是非常的困難,因此形成血栓的主要地點就是靜脈

第一要素、血流速度跟不上

我們身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地進行血液的更替,把身體內產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謝物質排出體外,把食物中的營養和氧氣供給到全身,要是血液流動的速度比較緩慢或者是停滯,那容易造成血液正常流通受阻,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血塊。

而血液的滯緩主要還是和我們長期保持一個姿勢是有關係的,尤其是久坐不動,我們上半身可以說是一直在動,但是下半身動的是非常的少的,而且坐着是血管比較扭曲的狀態,因此下半身的血液流動就會滯緩,出現缺氧等情況。

第二要素、存在“血痂”

我們的身體不管是外部的流血還是內部的出血,血小板都是會發揮凝血的作用,在受損的血管壁凝結出一個“血痂”,堵住出血的部位,而等到血管壁損傷癒合之後就會自行的脫落,順着血液的循環代謝出體外。

但是這個時候要是血管壁出現大面積的損傷,那血小板就會把整個血管壁覆蓋結痂,這樣就容易造成大面積的血塊出現,因此血栓也就容易出現了。

第三要素、抗凝能力差

血液正常的情況下是一直處於流動的狀態,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血管內有抗凝和抗聚集的機制,它就像是一個血液的“檢查官”,不準血液出現凝聚的狀態,但要是抗凝或者是抗聚集的機制受損,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就會增加,就容易出現凝聚的狀態,而我們的血管總共就那麼大的通道,要是血紅蛋白凝聚的過多,就會增大血液的“體積”,想要通過血管就沒有那麼的容易,長期以往就會出現血栓。

以上就是血栓形成的三個要素,只要出現以上三種情況中的任意一種情況,血栓出現的幾率就會比較高,因此需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遵循醫生的指導進行相應的控制,才能減少血栓出現的幾率。

除此之外,平時要少喫精加工的食物,可以多喫富含澱粉和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幫助緩解血液凝結狀態,促進血液的流動速度,防止血栓的形成。

同時要是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人羣,也要及時的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尤其是下肢部位,防止血液流動比較緩慢的情況;保證好睡眠可以緩解身體的壓力,維持內分泌的水平,減少出現血栓的幾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