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芝商所CMEGroup

一、國際市場

隨着近期南美產區迎來普遍降雨並改善作物產量前景,諮詢機構Agroconsult最新預計巴西二季玉米產量爲8390萬噸,而玉米總產量將達到1.09億噸,而阿根廷布交所稱,截止1月20日阿根廷玉米播種工作已經完成了93%;玉米優良率爲28%,高於一週前的19%。

同時全球新冠疫情令人擔憂有關,疫苗接種進展不如人意,令人擔心經濟增長和商品需求前景放慢,疊加鄰池大豆市場大幅下挫,給玉米市場構成比價壓力,投機基金亦開始大幅減持淨多單,根據CFTC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當週,投機基金在玉米期貨及期權市場持有淨多單降至349495手,比一週前創下的淨多單紀錄高位374714手減少了25219手。正是以上諸多利空不斷集聚,從而導致1月中旬以來芝商所旗下的CBOT玉米期價衝高後很快上演跳水一幕,其中主力3月合約1月25日晚最低一度下探至492.5美分/蒲式耳,較此前高位541.5美分/蒲式耳大跌9%,如下圖所示。

附圖1:CBOT玉米走勢圖

展望後市,美玉米期價經過一波大幅下跌之後,利空有所釋放,一些空頭也獲利平倉,而美國農業部(USDA)周度出口檢驗報告顯示,截至1月21日當週美國玉米出口檢驗量達到1391455噸,普遍高於上週的914880噸及去年同期680459噸;本年度迄今爲止,玉米出口檢驗總量同比上年同期高出85%。且USDA亦稱私人出口商報告對中國銷售136萬噸美國玉米,有助於提振市場人氣。另外作爲作爲全球玉米主要出口國之一的烏克蘭經濟部和農業協會日前同意將2020/21年度玉米出口限制在8.818億蒲式耳,給美玉米市場增添利多支撐,本週初CBOT期價迎來止跌回升。

二、國內市場

本月中旬以來國內玉米市場期現價格走勢出現分化,產地收價相對強勢支撐現貨價格維持高位,但飼料企業穀物替代玉米比例持續增加、政策打壓囤糧行爲等因素影響市場心態,近日大連盤玉米期貨主力合約出現大幅回落。

供應減少預期令產地收價維持相對高位

由於今年主產區玉米減產再加上政策糧減少,市場可流通糧源供應趨於偏緊,用糧企業玉米庫存伴隨購不足用的過程中逐漸下降,據天下糧倉網調查的玉米深加工企業樣本來看,截止2021年1月25日當週(第3周)玉米庫存總量(含拍賣糧)在610.04萬噸,較前一週的613.02萬噸減少2.98萬噸,減幅約0.5%,較去年同期的711.76萬噸減少101.72萬噸,減幅14.3%。且時至1月份前後國內疫情再度嚴重,部分地區管控較嚴且封城封村現象時有發生,促使用糧企業爲吸引採購維持較高價位的玉米採購策略,截止本週二黑龍江綏化深加工企業掛牌收價爲2640元/噸,吉林地區深加工企業收價在2720—2840元/噸;華北黃淮產區深加工企業庫存一直處於較低水平,爲了吸引糧源,收價不得不保持高位,以山東爲例,深加工企業掛牌收價處於2920-3090元/噸的較高水平,產地收價的相對強勢帶動整個玉米現貨市場價格走強,截止週二全國玉米現貨均價爲2865元/噸,較1月中旬前漲幅6%,較去年底漲幅達到10%。

附圖2:國內玉米庫存圖

替代品增加等因素影響市場心態,連玉米期價承壓

不過隨着國內玉米現貨價格過高導致飼料企業利用穀物等替代品比例不斷增加,截止週二國內小麥與玉米價差313元/噸,尤其小麥拍賣新的規則落地使得小麥飼用替代效應增強,飼料企業積極採購小麥以滿足自身需要。且國內外玉米價差懸殊及中國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背景下2020年我國進口玉米出現罕見的激增,據中國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玉米進口量爲11294168噸,同比增幅達到138%。同期玉米替代品進口量亦在快速增多,其中進口高粱2020年全年累計達到4813473噸同比增加363%;大麥進口量在8079490噸,同比增幅也有32%。另外政府出臺多種政策打壓市場囤糧行爲以及年關將近部分農戶地趴糧出糧意願增加,市場心態難免受到影響,1月中旬以來大連盤玉米期貨主力2105合約在短暫衝高後出現大幅回落,截止週二連玉米5月合約最終收報於2773元/噸,較此前高位2930元/噸,跌幅逾5.4%。

附圖4:連玉米走勢圖

總的來看,今年主產區玉米減產再加上政策糧減少,市場可預見的供應偏緊,加之主產區售糧進度快於往年,部分地區基層農戶餘糧已經基本見底,加上近期疫情嚴峻,部分地區管控較嚴,已封城封村,購銷基本停滯,且年關將近,運費上漲,車流少,成本也給與支撐。另外美國玉米雖然高位劇烈震盪,但總體仍在高位運行,導致進口玉米及高粱、大麥到港完稅價格都將處於較高水平,也利多國內玉米價格。短期來看,國內現貨價格有望保持偏強狀態。國內玉米期貨也有望受此拉動止跌適度回升,但春節前資金有回籠要求,市場波動仍可能較爲頻繁。關注疫情及下一步政策方面的消息指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