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尹力導演新作《沒有過不去的年》,打動之餘,從內心驚歎一聲:“我們需要這樣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的現實主義佳作!”

鼎力倡導文藝表現英模人物,爲功勳獎章獲得者、爲重大革命歷史和現實題材、爲改革開放和精準扶貧抒寫,這是爲時代畫像、立傳、明德所必需堅持的。但文藝也不能忘懷平平凡凡的民生民情,這也是爲時代畫像、立傳、明德的重要內容,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央的題中應有之義。片子《沒有過不去的年》,顯然是描寫這後一類生活的。它把鏡頭聚焦一位平平凡凡、年逾八旬的老太太宋寶珍及其家人,在過年前後十幾天的生活遭際和心路歷程,講述了一個既催人淚下又激人奮進的中國故事,令我回味無窮,思之很久。

我想起了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中辨析文藝作品對生活的審美表現有三個層次:一是“事之法天”,即效法“天”之原貌表現,旨在求真;二是“定之勝天”,即不僅表現了“天”之真,而且還要對這真進行審美褒貶評判,進而求善;三是“心之通天”,即在求真求善的基礎上,將作家藝術家主體心靈對客體生活的獨到思惟、審美髮現與“天”相通一體,終極求美,達到真善美的同一。以此觀《沒有過不去的年》,甚有所獲。

這部片子的現實主義深度,正源於直麪人生,求真務實,細節取勝。它把作爲審美對象的生活和人當成整體來掌握,兼容整合,不拔高虛飾,也不貶低醜化。無論是北京的城市氛圍仍是洛杉磯的海外生活,不論是黃山城裏仍是徽州鄉下;也無論大兒子作家王自亮的個性、人格、品貌、過錯,仍是二兒子環保局副主任王自建的無奈、心術、悔過,抑或是大女兒大學教師王向黎和二女兒質檢員王向薇的言談舉止,尤其是老太太宋寶珍的心路歷程,都刻畫得真真切切、絲絲入扣。影片的真實性及其深度讓觀衆迸發“代入感”。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從銀幕照見自己的身影和靈魂,從而產生出自省反思的鑑賞效應。

這部片子的現實主義力度,源於抑惡揚善的價值觀表達。宋寶珍形象是全片的精神引領者。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二子二女養育成人,厚德包容,循循善誘。在外,她是一名好教師。在家,她是一位好母親。她用一臺用膠帶補了又補、已成文物的老風琴,教會一批又一批學生識簡譜唱新歌;她返鄉給孫輩們帶的禮物是“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的傳家寶。這是多麼可親可敬的白叟啊!老家“家宴”一場戲,白叟賣老屋分財產,決定分親生子女各20萬元,餘下50萬元給學生兼乾兒子佟元能治癌症、治腿傷。影片對佟元能夫婦的描繪,着墨不多,但筆筆見彩。他們的忠厚、尊老、重情,躍然銀幕。影片對貫串全片的主要人物王自亮的形象塑造,以辯證思維,以很多鮮活的生活細節,褒揚了他樸重的人格尊嚴和宗子的責任心,又貶斥了他的感情迷失和道德失範。劇中的其他人物,儘管自身在道德和情感上有瑕疵,但終極在真善美的感召下,得以淨化精神。

這部片子的現實主義溫度正源於以文化人,以藝養心。影片確有對在市場經濟大潮和物慾主義衝擊下,那種理想喪失、精神滑坡現象的深刻批判,但同時注入了藝術家對劇中生活和人物佈滿善意和理解的溫情,促其向真向善向美的溫度。現實主義的溫度也造就了現實主義的氣力,影片洋溢的“真”“善”終極形成了藝術表達的“美”。

《 **** 》( 2021年01月28日 20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