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6個小時的會談,25日凌晨2時半,中印第九輪軍長級會談結束。然而就在25日當天,印度媒體突然爆出,三天前中印邊防部隊在邊境錫金段的納庫拉地區發生衝突,原因是解放軍“入侵”印度。報道還稱在此次衝突中“有20名中國士兵受傷”“僅有4名印度士兵受傷”。

隨後印度軍方進行闢謠,稱希望媒體不要誇大不符合事實的報道。印度媒體一向善於誇大包括解放軍在內的外軍傷亡數字,以展示所謂“印度軍方嚴陣以待,應對有餘”。長期以來,印媒不斷煽風點火,混淆視聽,到頭來損害的是自己的聲譽和國家利益。

25日晚間,中國國防部發布了中印第九輪軍長級會談聯合新聞稿,表示雙方同意儘早推動一線部隊脫離接觸。雙方均認爲本輪會談積極務實且具有建設性,進一步增進了雙方互信和相互理解。雙方同意儘早推動一線部隊脫離接觸,繼續保持對話談判勢頭,儘快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共同努力推動降溫緩局。雙方同意繼續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一線部隊保持克制,穩控西段邊境實控線地區的局勢,共同維護和平與安寧。

與以往幾次相比此次會談背景更加特殊。首先中印兩軍西段對峙已進入第八個月,而且雙方部隊幾十年來首次在高寒高原上近距離駐紮對峙。二是雖說中印對峙純屬兩國雙邊事務,但聯繫到美國駐印大使在1月中旬坦言美軍在中印對峙時向印方提供了相關情報支持,並在近期提前解密特朗普政府“印太戰略文件”,“美國因素”毫無疑問起到讓對峙更加曠日持久的催化作用。如今美國政府更迭,外界近來普遍認爲,拜登短期內控制疫情、復甦經濟、種族問題等國內問題纏身,外交事務被迫讓位。在此情況下,對於美國政府是否會像特朗普時期一樣繼續維繫支持印度的力度,莫迪政府並無把握。

英國廣播公司(BBC)駐印度記者分析稱,有關小規模衝突的最新報道表明,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仍在加劇。而印度軍隊的聲明顯示,兩國仍然希望保持對話渠道暢通,不希望小規模衝突破壞這一進程。中印已進行多次軍長級會談以緩解緊張局勢,但具體事態還沒有得到解決。“一些印度前官員說,當邊境局勢如此動盪時,此類衝突無法避免。但是他們同意,談判需要繼續進行,因爲兩國都不想發動戰爭——哪怕是一場有限的戰爭。”

而在第九輪軍長級會談舉行前一天,印度國防部長辛格接受印度TimesNow電視臺採訪時表示,“除非中方率先撤軍,否則印度不會減少在邊境地區部署的軍力”。他強調,印度正在印中邊境地區以“非常快的速度”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中方多次對此表示反對”,“但我們在維護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方面絕不會妥協”。他在談到印中邊境對峙時說,“我們有信心通過談判的方式找到解決方案”“但就目前而言,我們沒有對會談設置時間表”。

在23日舉行的印度空軍與法國空軍“沙漠騎士2021”聯合軍演新聞發佈會上,印度空軍參謀長巴達烏里亞則再次對華強硬喊話。據《印度時報》報道,巴達烏里亞稱,“如果中國試圖侵略印度,我們將以牙還牙”。他還稱,印度空軍當前的發展願景是將所有最新技術用於第五代戰機研發和製造。印度此前與法國達成軍購協議,進口總計36架“陣風”戰機。其中,8架戰機已經運抵印度並被部署在靠近巴基斯坦和中國邊境的空軍基地。

印度陸軍北部戰區前司令胡達24日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不要指望印中邊境對峙能夠一蹴而就地解決”。印度《國家先驅報》報道稱,胡達認爲雙方自1975年以來首次在邊境地區鳴槍,“足以顯示問題的嚴重性”。他說,班公湖本身的戰略價值並不大,更多體現的是雙方對實控線的“不同認知”,換句話說是領土歸屬的主權問題。因此,兩國都不太可能在當前強硬立場下表現出任何“軟弱或讓步的姿態”。他強調,任何開戰的言論都是不負責任的,雙方也顯然並不願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數萬士兵在邊境地區聚集,總會在局部地區帶來爆發衝突的風險。

在中印邊境持續對峙的背景下,印度將於2月4日主持召開印度洋地區國家國防部長會議。據PRINT新聞網報道,此次會議的重點是討論安全與合作問題,印度希望向印度洋地區國家出售一批該國研發的新防務裝備。印度國防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稱,該會議是下月在班加羅爾舉行的航空展活動的一部分,“邀請函已發至28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可以自行選擇通過視頻方式出席或是派員來印參會”。消息人士稱,印度洋地區對印度的戰略地位至關重要,印度認爲該地區是其勢力範圍的自然延伸。印媒稱,此次印度洋地區國家國防部長會議恰逢中國在印度洋進行的科考活動愈發引起印度注意之際,再加上雙方當前處於邊境對峙的敏感時刻,兩國在印度洋地區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對方所關注。

專家表示,印中目前似乎很難在邊境對峙談判中作出具有實質意義的讓步,“這導致談判存在陷入瓶頸的可能”“第八輪與第九輪軍長級會談之間相隔兩個多月之久就是證據之一”。如果雙方無法儘快就“哪方率先撤軍”“如何劃定非軍事緩衝區範圍”“脫離接觸後採用何種雙方都能接受的巡邏機制”等達成一致,開春之後的長期對峙或許在所難免。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當前對峙是雙方都認可的方式,但邊境緊張局勢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兩國關係的其他方面,甚至可能導致整個地區局勢因此承壓。

印媒炒作中方將在邊境增加軍事活動

就在中印第九輪軍長級會談之際,一些印度媒體妄自揣測稱,“中方軍隊可能將在對峙地區增加軍事活動”。《印度斯坦時報》援引印軍匿名高級軍官的話稱,“達普桑盆地以北地區面臨的軍事壓力或將升高”。報道稱,截至目前,中方仍沒有任何從對峙地點撤軍的跡象,反而不斷強化邊境地區軍事基礎設施建設。一名印度知情人士表示,中斷近兩個月的印中軍長級會談有可能促使雙方在脫離接觸並使現地局勢降溫方面取得進展。

印度反對黨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在國大黨黨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聲稱“中國在印中邊境對峙中展現了清晰的戰略構想”,“中國清楚地知道印度的弱點在何處,也擁有銳利的戰略眼光”。他警告莫迪政府,“如果未來仍缺乏明確的軍事、經濟和地緣政治戰略”,印度將受到來自中國的傷害。

印度輿論認爲,拜登正式就職後,中美印關係有可能影響印中邊境對峙的走勢。印媒稱,拜登政府或將“事實上承認中國爲超級大國”並以此取得平衡,但此舉將損害俄羅斯等其他大國的利益。而印度的觀點是,全球仍是多極化世界,“印度不應依賴美國與中國打交道,包括解決邊境對峙問題”。熟悉印度國家安全工作的政府高官透露,“印度的確希望拜登上臺後恪守美國對中國、南海、臺灣及整個印太地區的承諾”,但不願通過向美國投懷送抱的方式處理問題。

據新德里電視臺報道,即將離任的美國駐印度大使賈斯特18日罕見公開拜會印度陸軍司令納拉萬,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討論。賈斯特此前在離任演說中表示,“由於印度可能會持續地在邊境與中國對峙,因此我們(美印)之間的密切協調非常重要。”但他當時沒有明確“密切協調”的具體細節。

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隨後通過推特回應賈斯特的言論稱,“我們注意到,最近美國方面提到有關中國的言論。我們堅決反對任何第三方國家干涉中國和印度的邊境問題,並希望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此外,俄羅斯也是可能左右印中邊境局勢和兩國關係的域外國家。印度《經濟時報》稱,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正盡最大努力建立印度與中國之間的和平與安寧”。拉夫羅夫強調,俄羅斯在平息中印緊張事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還說,中俄印三邊對話合作機制對確保地區和平與穩定貢獻巨大。印媒稱,拉夫羅夫將印度描述爲特殊的夥伴關係,並暗示正與印外長蘇傑生保持對話和溝通,尋求一項更具包容性的印太願景。

有分析人士稱,印中邊境地區開春後氣溫回升,雙方的確存在“擦槍走火”或爆發其他形式衝突的可能。但考慮到雙方軍事和外交渠道溝通始終保持通暢,“不將分歧上升爲爭端”也是彼此共識,因此局勢升級的可能性很小。

即使美製裁 印也要買俄製S-400對抗中國

印度“巴拉特·沙克提”防務網站報道,儘管面臨美國的制裁威脅,但印度正要求俄羅斯趕在今年9月之前交付第一批S-400遠程防空導彈,目的是“應對目前仍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

根據印度與俄羅斯於2019年達成的協議,印度花費54億美元從俄羅斯採購了5個團的S-400“凱旋”遠程防空導彈系統。按照原計劃,首批S-400最早將於2021年12月轉交給印度,其餘部分將在2025年交付完畢。目前印度軍方已經派出大批人員前往俄羅斯接受培訓,以儘快掌握這種“世界上最好的防空系統之一”。但如今印度軍方正在催促俄羅斯方面將首批導彈交付時間提前到9月之前,以便印軍在下一個冬季來臨之前對這種導彈在高原環境下的適應能力進行充分測試。

根據俄羅斯的說法,這種先進防空導彈系統可以擔負從低空近距離到超遠程全空域的空襲打擊,最大作戰範圍遠達400公里,還具有一定的反彈道導彈能力。由於升級了新型搜索雷達和火控雷達,該防空導彈甚至可以對抗隱形目標。

對於俄羅斯與印度的這筆交易,美國已經多次警告稱,美國可能會援引《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印度實施制裁。根據美國於2017年通過的這項法案,美方將對與俄羅斯、伊朗和朝鮮開展軍事技術合作的第三國實施制裁。此前美國已經對包括土耳其在內的採購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國家實施了制裁。但印度方面卻並不顧忌美國的威脅,報道稱,“新德里和莫斯科已經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交易手段,以規避美國的制裁”。

《印度時報》稱,隨着拜登政府的上臺,印度未來在這一問題上“非常有希望”獲得美國的“赦免”。新德里此前已經向美方保證,印度購入該武器是基於“迫切的國家安全需要”,且不會對美國武器的保密性構成損害。但美國方面則表示,將等到俄羅斯正式交付S-400之後纔會最終決定對印製裁,“可能會影響到印度從美國引進先進戰鬥機和無人機的計劃”。

“巴拉特·沙克提”網站稱,“印度引進S-400將主要用於對抗中國”。該報道稱,從去年開始的中印邊境緊張對峙至今未見結束的跡象,印度軍方與國家安全機構甚至猜測“中國可能在今年夏季發動新的侵略”。目前印軍防空武器以蘇聯時代的老式薩姆系列防空導彈和少量國產“阿卡什”中程防空導彈爲主,由於缺乏先進的遠程防空導彈,印軍在邊境對峙中非常被動,印度催促俄羅斯提前交付S-400防空導彈正是爲彌補這個缺陷。報道還提到,印度同時也在邊境地區修建多個軍民兩用高原機場,以通過空運確保邊境地區的補給線暢通。

印無人機蜂羣部隊首次參加閱兵

1月15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的陸軍日閱兵式上,印度陸軍無人機蜂羣部隊首次參閱。印度媒體宣稱,該部隊由75架國產無人機組成,可自主識別和攻擊目標。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印軍此次展示無人機蜂羣部隊更多是一種表演和作秀,其真實作戰能力尚存疑。

印媒稱,在閱兵式上,印度陸軍無人機蜂羣部隊進行了無人機模擬演練,摧毀了建築物、敵方坦克等模擬目標。印度軍方人士表示,該無人機系統能夠在100千米內摧毀敵方雷達陣地、重要建築物等,也能承擔部分運輸任務。另外,該無人機蜂羣部隊還能釋放小型無人機攻擊目標,“子機”會在擊中目標後自爆。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瓦內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印度無人機蜂羣部隊可有效壓制或摧毀敵方防空系統。近日,印度陸軍又斥巨資訂購100多架該型無人機,並聲稱將進一步加快無人機蜂羣系統研發。

印度陸軍於2020年8月開始與班加羅爾一家空間探索和技術公司合作研發本國無人機蜂羣系統,並計劃進一步擴大蜂羣規模,使一次任務中可飛行的無人機數量超過1000架。不過截至目前,印度無人機蜂羣系統只能維持在75架左右。這意味着,印軍將無人機蜂羣系統擴展到1000架的規模尚需時日。

需要指出的是,這支讓印度陸軍頗感自豪的無人機蜂羣部隊,很快被曝“演示造假”。有印度網友使用視頻軟件逐幀觀看印軍無人機演示視頻後發現,印軍在進行無人機蜂羣攻擊演示時,多個不同的目標建築物在無人機發動攻擊前已自行爆炸。據此,有媒體猜測,印軍很可能僅對旋翼無人機進行了簡單編程操作,連最基本的自爆裝置都未安裝,因此不得不在預設建築目標中安裝炸藥,以僞造“無人機摧毀目標”的場景。

有軍事專家指出,印度聲稱已完成無人機蜂羣技術研發,這種說法可信度極低,其展示的無人機蜂羣更像一場編隊秀。無人機蜂羣是人工智能技術與無人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涉及傳感器小型化、處理器智能化等多項關鍵技術,目前包括美俄在內的軍事大國在該領域都處於研發探索階段。所謂印度國產無人機,可能是從國外購買主要零件並自行拼裝的一些小型無人機或中型非武裝無人機。評論認爲,印度無人機的研發能力遠不及伊朗,其使用無人機的經驗甚至比不上也門胡塞武裝。

也有媒體指出,在閱兵式上,印度軍方採用的是速度緩慢的旋翼無人機,其使用的控制系統只能針對預定目標單次執行任務,靈活性較差。如果中途遭遇特殊情況,需收回所有無人機才能重新部署。因此,可以說,印軍所謂的無人機蜂羣部隊實戰意義十分有限。

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刊文稱,印度陸軍無人機蜂羣模擬演練,體現了印度無人機發展的階段性成果,但並不意味着其已具備真實作戰能力。不過,印度如此自信地展示無人機建設成果,不排除今後部署的可能性。對此,外界仍需保持高度關注。

中國科考船現身印度洋 印度犯“疑心病”

印度PRINT新聞網援引開源衛星情報數據稱,中國科考船“向陽紅03”號目前正在蘇門答臘島以西的印度洋海域航行,可能進行對該水域的水文數據蒐集和水下測繪工作。但防務專家蘇頓據此揣測稱,中國科考船“除民用研究外,還可能負責爲中國海軍蒐集洋流、水深、海水鹽度等與潛艇戰有關的數據”。“隨着中國海軍不斷擴大潛艇作戰的能力,東印度洋地區可能成爲他們新的興趣點。”蘇頓還稱,“這些蒐集的數據可能用於潛艇導航或提升潛艇規避聲吶雷達的能力”。

去年11月,中國在斯里蘭卡水域的兩艘科考船就曾引起印度海軍的猜疑。據印媒當時報道,消息人士稱,“這些船隻表面上用於尋找鄭和下西洋時沉沒的寶船,可它們爲何不在發現沉船殘骸可能性更高的近海活動呢?”報道稱,儘管斯政府多次要求中國科考船披露在斯專屬經濟區內的活動情況和蒐集數據的細節,但一直遭到拒絕。印媒據此誣稱,這些科考船實際上可能是爲中國海軍,特別是潛艇部隊蒐集重要水文數據,而非單純的科考目的,“中方此舉或將破壞印度洋地區微妙的海上平衡”。

印度對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科考甚至捕魚等海上活動一直非常“關注”,尤其是對途經安達曼和尼科巴羣島等印度離島的船隻。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海軍去年8月就曾對一艘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海域的中國遠望級航天遠洋測量船進行長時間跟蹤。

分析人士稱,印度將自身定位爲印度洋地區的“淨安全提供者”,這是其對中國“染指”印度洋海域始終抱有牴觸態度的邏輯。此外,在中印邊境對峙的敏感時刻,印度也將兩國在印度洋地區的地緣影響力爭奪視爲邊境對峙的某種延伸。在此背景下,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活動,即便是正常的科考活動,也會被賦予更多帶有軍事威脅色彩的解讀。

印軍的戰略透支歧路已越走越遠

從射程號稱覆蓋全亞洲的“烈火-5”導彈的即將入役,到作爲一個舉世公認的炎熱國度卻拋出“北極政策意見稿”,從軍政高官在中印邊境對峙難解之際仍高調強化邊境全面建設,到政府領導人面對自身疫情的持續惡化卻宣佈國產疫苗已做好“保護全人類的準備”,無不顯示在此屆政府主導下,印度從“有聲有色大國”到“領導性大國”的雄心壯志並未因去年以來內外情勢之變而有所消減。

執政近7年來,莫迪政府對內強勢推進“國族再造”和經濟改革,對外時刻凸顯大國身份和戰略自主,強調印度復興崛起和大國責任的國際意義,其戰略願景包括:第一,夯實軟硬實力,確保印度“地區核心國家”的地位,促使其他南亞國家“心悅誠服”接受;第二,藉助地緣位置、市場空間、經濟勢頭和外交藝術,確保國際社會對印度“地區核心國家”優勢地位的認可;第三,在此基礎上,經略好包括亞太、西亞、中亞等大周邊,力爭成長爲世界一流“領導性大國”。

從印度罔顧巴基斯坦、中國的反對,單方面將印巴克什米爾爭議區和中印阿克賽欽爭議區納入地圖,到中印對峙一度接近撤軍之際卻率先挑起加勒萬河谷流血衝突,以致印度因邊境問題同時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三個方向陳兵對峙。

當前,印度在戰略上的多點投入、戰線過長、魯莽冒進實爲不智,長期持續下去不僅恐白白消耗前些年的成果,下一步還有陷入多線樹敵、戰略透支之虞。歷史規律顯示,對於崛起中的國家而言,在進取拓展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失誤就是戰略冒進,最終可能導致其短期和長期戰略目標都難以達成。

如果繼續依傍國際反華勢力,忽略中國對印仍存的善意,一心要走零和博弈的路子,甚至要以軍備競賽一爭高下,不僅中印關係好不了,就連俄羅斯這樣的傳統友國都會心生嫌隙,何談成爲世界一流“領導性大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