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綜藝紛紛瞄準了一些小衆的藝術門類,實現二者的雙贏。綜藝的題材得到拓展,小衆藝術也經由綜藝成功進入大衆圈層,說唱、街舞、音樂劇、搖滾樂莫不是如此。這一回嚴敏執導,黃磊擔任節目發起人的《戲劇新生活》則瞄準了戲劇。

《戲劇新生活》海報

廣義上的戲劇是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戲劇新生活》中的戲劇主要是指涉狹義上的戲劇。雖然都是小衆藝術,但無疑,戲劇要像之前的說唱或街舞那樣出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一方面,戲劇表演主要在劇院內,這很大程度限制了它的大衆化程度,觀衆如果沒有機會走進劇院,也很難真正瞭解戲劇。另一方面,與說唱、搖滾樂等的低門檻、可參與、可廣泛傳播不同,爲了保障作品的神祕性,戲劇作品沒有辦法在微博等平臺上片段式傳播;人人都可以哼兩句搖滾樂,但絕大多數人沒有機會參與戲劇表演。

發展委員會主任黃磊、藝術委員會主任賴聲川和劇團製片主任喬杉

戲劇的小衆,已體現在節目的熱度上。開播後口碑明明很不錯,但節目的熱度就很平淡。

恰恰因爲小衆,才凸顯了《戲劇新生活》這檔綜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節目的形式是,請來劉曉曄、修睿、吳彼、趙曉蘇、劉曉邑、丁一滕、劉添祺、吳昊宸八位“無名”戲劇人齊聚烏鎮戲劇公社,開啓生活、創作、演出三位一體的“戲劇新生活”。除了演員吳昊宸和修睿外,大部分觀衆可能對其他戲劇人並不瞭解——哪怕他們多是戲劇界的大拿。

表演中的戲劇人

《戲劇新生活》試圖要釐清一個因果關係:不是因爲戲劇不好看,曲高和寡,才導致它小衆;而是因爲公衆缺乏瞭解它、看到它的渠道,很多人不願意給戲劇一次機會,也失去感受戲劇魅力的機會,所以戲劇才小衆。

《戲劇新生活》就是連接戲劇與大衆的一個渠道。

大家缺乏瞭解戲劇的一個渠道

從相聲、說唱到戲劇,由嚴敏來執導《戲劇新生活》簡直是合適不過了。嚴敏是少數真正get到並且能夠還原出真人秀魅力的人。《戲劇新生活》的外殼其實就是集體生活真人秀,跟《德雲鬥笑社》《說唱新世代》一樣,把一堆人丟一塊過上集體生活,讓觀衆看到人與生活的自然狀態,以及種種微妙趣味。“斤斤計較”的嚴敏,依然在錢上面大做文章,一幫戲劇人得自己“討生存”,生存之苦澀一覽無餘。

但僅有真人秀是不夠的。就像吳彼就很清醒地說,“就你們是一幫沒名氣的人,你們可以插科打諢,你們就再有人格魅力,最後‘嘣噔’一扔出來,是一個什麼也不是……活該,你們就配這。”不少明星雖然幹啥啥不行,但如果有顏值有綜藝感,公衆的寬容度就很高。可戲劇人對於普通觀衆來說,約等於路人,如果他們沒幹貨沒實力,哪怕他們再有趣,觀衆也沒那個耐心看一期長達兩三個小時的綜藝。

這裏順道提一句:現在的綜藝真的太長了,動不動就分爲上下兩段,每一段都一個多小時。哪怕《戲劇新生活》裏的戲劇人很有人格魅力,關於他們生活細節的真人秀部分還是稍顯“冗長”,完全可以更精簡一些,畢竟節目最精彩的部分在“戲劇”。

《戲劇新生活》的定位是“生活生產真人秀”。有生活真人秀,但最重要的是“生產”——戲劇的生產。節目不僅呈現戲劇人的集體生活,更經由此爲所有觀衆做一次關於戲劇的“公開課”,告訴大家:戲劇面臨怎樣的困境,戲劇是如何誕生的,戲劇的魅力是什麼,戲劇能夠給我們生活帶來什麼。

戲劇的困境是可以預測得到的。節目一開始,黃磊就給幾個戲劇人拋出一個問題:戲劇到底能不能賺到錢。雖然在座的都是戲劇圈裏有頭有臉的人物了,但他們仍不諱言:戲劇雖然可以賺到錢,卻依然要面臨比較大的生存壓力,因爲很多時候會過得比較拮据。

這其實是所有小衆藝術的共同困境——因爲觀衆少,小衆藝術缺乏足夠推廣,從業人員收入不高;也因爲缺乏大衆化推廣,從業人員難以出圈,觀衆就更少了……相互影響下,小衆藝術就一直很小衆,堅守的人常常是在用愛發電。

第二期裏,戲劇人進行自負盈虧的售票演出。雖然用了人情關係,但租一天劇場還是得一萬塊,兩組戲劇人一天得各演五場,非常高強度地工作,才能爭取把租金給賺回來。最令人心酸的一幕是,吳昊宸等人負責售票,但屢屢被拒絕。有時一場戲劇一百元一張的票甚至都沒有辦法賣出一張,爲了不讓自己的兄弟面對空場演,吳昊宸最後只能讓路人看着給——只要你走進去看。

真是太難了!並非節目組故意給戲劇人制造麻煩,而是租劇場、賣票、自負盈虧等,就是戲劇人必須面對的生存問題。

艱難賣票

因此,雖然有一些精英的戲劇批評家以比較高的標準批評《戲劇新生活》這檔節目,認爲戲劇與綜藝不相融,綜藝對戲劇的呈現有偏差云云,但哪怕他們說得對,他們的視點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先讓戲劇人更好地生存,再來談發展好嗎?不要以原教旨主義的姿態把戲劇束之高閣好嗎?

以綜藝的形式,讓公衆瞭解戲劇,讓更多人願意走進劇院,這檔節目的目的就達到了。我們希望心中有熱愛的戲劇人,可以更體面的生活。

誠哉此言

戲劇的生產,包括編劇、導演、道具、排練、磨合一整個過程,《戲劇新生活》都很好地一一呈現了。幾個戲劇人要在幾天時間內完成一部劇的創作、排練和演出,非常緊迫;但業內大拿就是不一樣,他們有的雕琢劇本,有的製作道具,有的商量表演形式……一齣戲劇非常高效、高水準地呈現出來了。

雖然是在小熒屏觀看這些戲劇人的劇作,沒有劇場那種沉浸氛圍,但《戲劇新生活》播出的幾個劇作,還是深深震撼人心。

《養雞場的故事》裏,小雞小蘭不願意循規蹈矩地過完雞的這一生,他想去看大海,大海纔是他心的方向,他受盡冷嘲熱諷,歷盡艱難險阻,終於看到了大海……小蘭看到大海的那一刻,也是所有追夢人圓夢的那一刻。這個表演老少皆宜,以童話般的純粹傳遞出最普適的旨趣。

《養雞場的故事》

《雞兔同籠》《出山》都曾獲得烏鎮戲劇節的最佳戲劇獎,都是以最簡單的形式(兩個人、桌椅),釋放出濃烈又充沛的藝術感染力和情感衝擊力。

《雞兔同籠》

《出山》

這兩期三個戲劇演出都讓人潸然。戲劇的獨特性在於:表演者與觀衆同時在場,不能中斷或重來,表演本身就是眼神的對視與情感的交流。戲劇表演對觀衆的那種裹挾力是其他藝術表演很難匹敵的。

誠如黃磊在看完《養雞場的故事》所說,這個綜藝“就像是有一羣叫做小蘭的小雞,在這樣的娛樂生態裏認真嚴肅的嘗試,然後我們一起去看大海”。很多戲劇人就是小蘭,做這檔節目的人也是小蘭。這檔節目或許無法大爆,但還是期待有更多觀衆經由它認識戲劇、愛上戲劇。因爲戲劇值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