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將到期。由於特朗普政府在任內未能就該條約的延期問題與俄方達成一致,歷史留給美國拜登政府處理這一重大問題的時間只有兩星期左右。

所幸,拜登26日與俄總統普京的首次通話就有所突破。克里姆林宮表示雙方同意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白宮也稱雙方將就條約延長開展工作。這是拜登新政府上任之初的重大外交決策之一。但俄方此前已表示,最終一切將取決於談判中美方提議的細節。

作爲核武庫最龐大的兩個國家,美俄之間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雙邊核武器軍控進程顯然面臨新的考驗。 對此,本報特請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研究員趙通進行解析。

政治對立助推軍控合作

問: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續約爲何至關重要?

答:在日本的廣島、長崎被摧毀以後,核武器迄今尚未被再次用於戰爭,這給了公衆一種錯覺,認爲核武器的危險距離現實相當遙遠。的確,在各類危機層出不窮的今天,美俄雙邊核軍控合作的重要性往往被大衆忽視。

但是,古巴導彈危機和柏林危機等一系列冷戰期間的嚴重對峙表明:即使在對抗雙方最高領導人均無意挑起核衝突的情況下,大國全面核戰爭也完全可能由於戰場上的各種突發情況和誤判而引發。正是這種危機意識開啓了美俄雙邊核軍控的艱難歷程。

然而,半個多世紀過後,美俄領導人重新陷入對彼此的政治和戰略疑慮,大國戰略競爭重登歷史舞臺,讓人擔憂冷戰的陰影會否再次降臨世界。在特朗普任性地退出數個重要的國際軍控機制後,曾爲確保冷戰未能升級爲全球核戰爭做出重要貢獻的美俄雙邊核軍控體系如今僅剩下一紙單薄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且在雙方持續對抗的寒風中瑟瑟震顫。

冷戰結束後,西方社會曾期待看到俄羅斯國家轉型不僅沒有出現,而且隨着政治強人普京以雷霆手段奪回克里米亞,俄羅斯和西方(尤其是美國)的關係便顯現出越發嚴重的政治對抗。西方民主價值觀和俄羅斯強人政治體制的對立逐漸延伸到國際信息、輿論、國際組織、地緣政治、傳統勢力範圍等各個領域的激烈角力。最近,俄羅斯政治反對派人士納瓦尼中毒引發西方對俄羅斯違反《化學武器公約》的激烈指控,而納瓦尼回國後被捕更激發了俄數年來規模最大的民衆抗議。俄羅斯把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社會視爲此次國內動盪的幕後黑手。隨着拜登上臺後將推動“原則性外交”,美國更無意在民主、人權等所謂原則性問題上向俄羅斯妥協。毫無疑問,美俄雙方政治理念層面的差異恐將長期存在並不斷激化,雙方的總體關係將持續動盪,重建戰略互信的前景黯淡。

但是,政治關係的對立並不意味着軍控合作的消亡。某種意義上,愈發對抗的安全關係將提醒雙方重視避免全面衝突和維護戰略穩定的緊要性,因此雙方可能更有維護現有的雙邊核軍控機制的政治意願。在拜登政府提出願意無條件地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進行五年延期之後,俄羅斯政府也給與了積極回應,雙方成功將此條約延期到2026年的前景越來越明朗。

圖說:拜登與普京有望爲核軍控體系延壽。 GJ圖

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主要管控的是雙方的戰略核武器,而美俄在此領域的政策分歧本就不大。雙方業已存在對彼此本土的相互確保摧毀能力,這使得它們均沒有顯著擴大戰略核武器庫的未來規劃。相較之下,美俄在戰術核武器領域的分歧更大。

最近十多年來,俄羅斯部分軍方人士提出在國家面臨重大常規軍事威脅的情況下應利用戰術核武器的優勢。這被美國解讀爲俄羅斯要採用“以升級促降級”的戰略。這種思路未必是俄官方的考慮,但美國仍傾向於懷疑俄羅斯的核戰略出現了危險變化。因此,美國也發展和部署了低當量核彈頭的潛射彈道導彈,並在研發海基核巡航導彈。

雙方對戰術核武器能力的強化,客觀上提升了核武器在常規戰爭中被首先使用的風險,對國際安全帶來新威脅。這種戰術核武器的軍備競爭,一定程度上源於雙方核武器使用政策的模糊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對彼此意圖的負面揣摩。新上臺的拜登政府對戰術核武器的危險有更深刻的認識,可能會重新審議美國正在研發的海基核巡航導彈的必要性。這種積極態度也許能爲美俄在戰術核武器問題上避免新一輪的軍備競爭帶來新的機會。美俄也可能通過開展更加務實深入的核學說對話來澄清彼此的政策和戰略意圖,在戰略互信缺失的情況下儘量推動建立工作層面的互信措施。

美俄立場思路相差懸殊

問:美俄核軍控談判的難點在哪?

答:雖然拜登政府在上臺前就明確表示了要維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強烈意願,但直到最近才正式宣佈要推動條約按照最長期限續約。這意味着美俄在未來五年都不必擔心條約到期的問題。但鑑於該條約只能續約一次,核軍控的未來仍困難重重。

長期以來,美國對推動戰略核武庫削減的意願更積極。之前的奧巴馬政府甚至提出了“零核世界”的口號。在覈軍控問題上較特朗普明顯更積極的拜登也希望雙方應該儘快啓動能夠繼承《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新一輪核軍控進程。同時,鑑於核力量近年來在俄國家戰略中的地位逐漸上升,美國戰略學界認爲俄對於討論2026年《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徹底到期後如何開展下一輪核軍控的興趣較小。

近幾年來,美俄對彼此軍力的關切已超出戰略核武器範疇。雙方均認爲《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之後的下一項軍控協議應該涵蓋更多類型的武器,但美俄對於哪些武器應被納入軍控協議有極大分歧。對於美國來說,中國逐漸取代俄羅斯成爲其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也企圖將中國納入某種軍控對話框架中,這使得美國未來軍控政策的規劃變得更趨複雜。

在美國最希望納入下一輪談判的戰術核武器問題上,俄羅斯沒有太多興趣。俄羅斯在繼承了蘇聯龐大的戰術核武庫後,正在打造一系列有核打擊能力的新型中程導彈。對於俄方來說,其關注重點在於能否將美國的反導等一系列可能影響俄核威懾能力的戰略武器納入談判。但美俄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可能性較低。幾十年來,美國將其國土導彈防禦系統視爲不可或缺的國防力量。但隨着朝核等問題綿延無解,美國未來在反導問題上做出重要妥協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在太空軍控領域,美俄的關注點也呈現相互失焦的狀態。高度依賴太空資產的美國希望俄羅斯能夠同意對陸基動能反衛星武器進行管控,也希望對具有威脅性質的航天器交會鄰近操作等行爲進行約束。但俄羅斯更在意美國領先的太空態勢感知能力和美國正在探索的太空導彈防禦技術。同時,俄羅斯意識到太空是美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可以利用不對稱軍事技術對美國的總體太空優勢進行反制。這意味着美俄在太空軍控領域很有可能繼續相互指責的遊戲,難以進行有誠意的合作。

爲了防止新興軍事技術對彼此的核威懾能力帶來根本性威脅,美俄雖有意願就一系列新興技術的具體安全影響進行溝通交流,包括網絡、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無人技術等,但是如何公平地對這些新興軍事技術進行管控,使得相關軍控承諾可以被有效覈查而不會泄露過多的軍事機密?美俄在這些關鍵問題上的立場和思路仍相差千里。

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如何開啓《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之後的下一輪軍控進程將成爲最大難題。即使能夠成功啓動下一輪談判,談判恐怕也將耗時數年。如果雙方要在2026年1月《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最終到期前簽署新軍控協議,那麼留給談判的時間並不多,需要儘快開始。

軍備競賽之重不可承受

問:核軍控體系如果失效,會有什麼嚴重後果?

答:在普羅大衆努力維繫日常生活之時,激進的軍備發展項目常常將災難的陰影悄然投射到他們身邊。2019年8月8日,俄羅斯一款涉及軍用核反應堆的裝備在北德文斯克市附近的近海試驗中發生爆炸,之後北德文斯克市一度監測到超過正常水平至少20倍的輻射污染,當地市民一度開始囤積可抵禦輻射傷害的碘片。儘管俄軍方只是比較隱晦地承認爆炸具有核性質,但觀察家普遍認爲這與普京曾在2018年證實正在研發的首款核動力巡航導彈有關。普京當時還曾暗示,俄方正在研發一款具備跨大洋射程的核動力魚雷,且可配備核彈頭。

圖說:核軍備競賽仍是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GJ圖

冷戰期間,美蘇雙方在激烈的核軍備競賽過程中均發生過嚴重的核武器事故。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就曾在飛行事故中把4枚核彈掉落在西班牙沿海的村莊附近。雙方的這些作爲反映了各自對對方獲取戰略軍事優勢的焦慮,但這些新式武器項目高速推進的同時也對人類環境、公衆健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在這類問題上,每個人都是軍備競賽的直接或間接受害者。

在全世界正艱難抵禦歷史上最嚴重的疫情並面臨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的時刻,人類無法也不應承受新一輪大國軍備競賽所帶來的經濟成本和安全威脅。哪怕一開始僅侷限於美俄這樣的大國之間,這種軍備競賽也會逐漸帶動彼此的盟友而產生全球性的廣泛影響。美俄核軍控進程的未來不僅將深刻影響兩國的雙邊關係和全球戰略格局,而且對亞太地區安全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國際社會期待美俄領導人能夠走出相互指責的負面互動模式,真誠地通過軍控合作管控分歧,減少互害,維護大國尊嚴,擔起歷史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