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余雯雯 盛锐  见习记者 陈馨懿 通讯员 韩颖

粗大的手捏着笔的瞬间,杜祥伟突然有点点紧张。

50多岁的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写明信片,甚至紧张到差点忘了写上收件人。

并不只有杜祥伟一个人觉得紧张和激动,他的几十个工友和他一样,看着眼前的明信片时,都有种生怕写错了字的小心翼翼。

这是留杭过年的他们准备寄回老家的明信片。

一份份暖暖的祝福,即将随着明信片,穿越千山万水,飞到他们思念的人的手中。

今天(1月28日)一大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和杭州邮政专属定制的“让爱回家”明信片,第一批送到了西湖边(此前专题报道戳这里)。已经有留杭过年的保安和保洁大姐写下了对家人的祝福。

中午时分,第二批明信片来到了杭州腾达建设下属的建筑工地——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之前,工地负责人曾联系小时新闻想帮留守工地的人员申请一部分明信片。“我们一共有300多人留守,其中69人是一线工人。”

考虑到工地人比较多,钱江晚报和杭州邮政部门商量后,决定把明信片和邮筒都一起送上门,等大家把对老家亲人的祝福写完后,直接寄回去。

明信片从杭州出发后,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还将和山东齐鲁晚报、安徽合肥晚报、江苏扬子晚报以及四川红星新闻一起,五地联动记录其中几个明信片送达背后的故事。

中午12点半,之江路输水管廊及道路提升工程,杜祥伟拿走了其中一张明信片。

“我们家今年要三地过年了。”说起过年,杜祥伟有些感慨。

去年4月中旬就从老家河南来到杭州打工的他,已经8个多月没回家了。

今年响应号召,杜师傅选择留杭过年,而他的大儿子也选择留在苏州就地过年。“老婆、小儿子,父母都在老家,今年的年算是散着过了。”

“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祝阖家幸福。”杜师傅说,他从来没写过明信片,落款的时候差点都忘了写上收件人的名字,“回不去家,把心意寄回去也挺好的。”

新年,杜师傅希望大儿子能找个媳妇,小儿子学业有成。

“这张明信片是寄给我儿子的。”梁国营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明信片右下角,又读了一遍地址,并请记者帮忙看看有没有错别字。

2000年,他的儿子16岁,从一个跟着他跑的小孩,变成了独自出远门打工的小大人。

如今,儿子已经结了婚,还有了个9岁的孩子。原本春节是梁国营最期待的团圆日。

“原本就打算回家发发压岁钱,都包好500块的红包了。但今年还是算了。”

梁国营决定,打电话拜年,用明信片传递思念:祝全家春节愉快!

排排坐好后,大家都领到了一张明信片:

“地址要写在哪里?”

“愉字怎么写?”

“你写了什么,我还得想想……”

一位大哥憨厚地笑了起来:“我都多少年没写过字了!”

但很快,喧闹声又变成了写字的沙沙声。笑容逐渐浮现在工人们脸上,有人边写边念出声:“我要祝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等到写完,已经有不少人迫不及待要投递了。

一位大哥的明信片都快塞到邮筒里了,又被工友拦住:“还没盖邮戳呢!”

“对哦!是不是还有邮票?”大哥赶紧攥紧明信片,翻过来看,“八毛钱的邮票,是我们交的吗?”

“不是啦,这都是明信片自带的!”

说话间,邮戳已经被印在了这一封封明信片上了。

“希望能快点寄到,家人们也就知道我想他们了。”

在邮筒前,工人们一块合了影,期盼着思念能够早日传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