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風雨再起。

北京時間1月28日凌晨,美股三大指數收盤集體重挫逾2%,道指創下三個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隔夜歐洲主要股市也均收跌逾1%。

緊隨其後,亞太市場週四開盤悉數下挫。A股滬指收盤跌近2%,創近半年來最大跌幅。港股恒指收盤跌幅超2.5%,跌破29000點關口。日韓等其他亞太主要股市也均收跌逾1%。

2021年以來,近一個月的時間裏,全球主要股市大多有着不俗的表現。美股屢創歷史新高,A股滬指站上3600點刷新5年新高,港股恒生指數一度站上30000點。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近日已超1億,全球經濟依然面臨着諸多不確定性。

滬指險守3500點

1月28日,A股三大指數低開低走。截至收盤,滬指跌1.91%,報3505.18點;深成指跌3.25%,報14913.21點;創業板指跌3.63%,報3161.86點。

其中,滬指創下2020年7月24日以來最大跌幅,險守3500點關口;深成指與創業板指同創2020年9月9日以來最大跌幅。

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約9155億元,不足萬億元,較前一日小幅下降。北向資金全天淨流出64.05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出36.6億元,深股通淨流出27.4億元。

從盤面上看,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僅公用事業板塊錄得微幅上漲0.07%,其餘全線下挫。跌幅居前五的爲電氣設備、電子、有色金屬、家用電器、機械設備行業,跌幅分別爲4.85%4.39%3.34%3.24%3.1%

熱門概念方面,網絡遊戲、電子競技、文化傳媒、互聯網保險、菸草概念等漲幅居前,芬太尼、航運、語音技術、鈷、註冊制次新股等概念跌幅居前。

個股方面,兩市下跌個股近3000只,其中300多隻個股跌幅超過5%,跌停家數達49家。兩市上漲個股僅略超1000只,漲停家數62家。

A股大跌背後,除了外圍市場下跌影響外,分析人士普遍認爲市場近期明顯受到流動性收緊預期的擾動。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認爲,在連續兩日縮量續作逆回購以及央行馬駿關於股市以及房地產市場泡沫的評述後,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轉向收緊產生了較大的擔憂。當前時點或確實面臨着貨幣政策短時間內快速收緊的局面:廣義上,M2、信貸與社融增速的拐點大概率已經出現;狹義上,出於對房價以及資產價格的擔憂,後續可能會面對波動性更大的資金面環境。

不過,方正證券策略團隊認爲,流動性擾動不會持續,市場上行趨勢不改。本週逆回購連續回籠引發市場對於流動性轉向的擔憂,短端流動性的變化是擾動但不可持續,核心原因在於春節前資金面緊張的狀態大概率不會持續,且當前處於經濟的淡季,國內疫情存在反覆,“就地過年”對於經濟的影響不確定,一季度經濟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利率持續上行的動力並不強。

恒指跌破29000點

2020年,香港恒生指數全年下跌3.4%,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屬於墊底的存在。風水輪流轉,2021年,港股也被視爲“價值窪地”,並且開了一個好頭。

此前1月25日,恒指收盤站上30000點關口,並刷新2019年5月以來新高。當天,港股“巨無霸”騰訊控股收盤漲近11%,市值突破了7.3萬億港元(約合6.08萬億元人民幣),超過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等六大銀行合計約5.69萬億元的總市值。然而,恒生指數此後連續三日回調,騰訊控股也連續三日下挫。

1月28日,恒生指數收盤下跌2.55%,收報28550.77點,跌破29000點關口。不過,儘管如此,恒指年內漲幅仍有4.85%,相比而言,美股道指、標普500指數年內錄得下跌,滬指年內漲幅不到1%。

值得注意的是,年內港股強勁上揚背後離不開南向資金的支持。據Wind數據,截至1月28日港股收盤,南向資金全天淨流入102.19億港元。其中,滬市港股通淨流入33.85億港元,深市港股通淨流入68.34億港元。

2021年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累計已達2981.63億港元,不僅創下單月淨流入歷史新高,相較2020年12月更是環比暴增數倍。同時,2981億港元這一數額已經超過了2018、2019年全年的淨流入總額,佔2020年全年淨流入比重達44%。

粵開證券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陳夢潔認爲,南下資金髮力港股背後,有着全球經濟復甦+風險偏好提振、人民幣保持強勢、估值方面等多重因素。她指出,港股的估值水平應從兩個維度來看,橫向對比來看,恒指在全球主要市場當中仍是全球估值最低的市場之一,但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從縱向對比來看,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並不低,目前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的滾動市盈率都處於近十年高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