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外管理 齊心

來源:融智IPD及增量績效公衆號(ID:gh_a9b06a570d5a)

導讀:融智諮詢創始人周輝認爲,中國的諮詢行業,一定要走回歸產品,系統化的諮詢之路。首先要熟悉業務,幫助客戶尋找增量路徑,不能盲目地只抓流程或抓文化,更不能盲目地學習華爲或套搬某種模式,而應該回歸到企業自身的發展階段。企業是一個演進的生命體,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管理模式。諮詢行業應該以經營爲中心,幫助客戶構建產品的競爭力並提升核心員工能力,同時敢於與客戶的業績對賭,實現與客戶的共同成長。

“企業經營的本質應該回歸到以產品爲中心,實現市場成功、財務成功和核心員工提升能力漲工資的三個經營目標,同步建立如何掙錢、如何分錢、如何花錢的機制。”

“企業是一個演進的生命體,是一個動態進化的過程,不同階段的業務策略和管理方法也不相同,企業應該以經營爲中心,在經營中解決管理問題,並分步演進完善機制及體系。”

“企業員工滿意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核心員工的滿意度越高越好,要減少對低端員工的賦能。”

“企業客戶滿意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價值客戶的滿意度越高越好,要降低對低端客戶的服務。”

.......

這是記者在“融智第十一屆產品管理(IPD)和增量績效管理(IPM)實戰營——專門培訓產品線總經理”課程上聽到的講課內容,講課的人正是北京楚星融智諮詢集團創始人周輝。同時,記者選擇了數個融智具有代表性的行業頭部企業客戶(中國航天、海信、科大訊飛、駝人集團、航空301所、啓明星辰等)進行了深度交流,見證了客戶對融智的讚譽:“方案極具系統性和連續性,定位問題極其準確,推動能力極強,對經營負責,在經營中沉澱管理、在演進中培養人員,通過業績對賭實現收益與客戶諮詢效果掛鉤.....”。

1、離開華爲——完善經歷再創業

周輝曾經做過華爲產品線副總裁,是當年華爲公司研發體系中從技術走向管理的,也是華爲項目管理的奠基者、華爲研發管理體系創始人之一。

2002年,在全程主導完成整個華爲研發體系(IPD)的管理改革後,令人不解的是,周輝選擇了離開華爲。

回顧此段經歷,周輝的解答是,經過系統地思考,他認爲產品管理(IPD)對中國的企業構建核心技術、建立共享貨架、面向細分市場開發產品、以財務成功作爲評估研發的標準,有極大地推動作用,對創新型國家建設有巨大的意義。

令人沒有料到的是,周輝並沒有直接創立諮詢公司,而是爲了驗證華爲這套管理體系是否在中國的中小企業行之有效——是IPD的成功?還是華爲本身業務賽道領先?亦或是華爲其它體系的配套造就了IPD?帶着這樣的問題,周輝選擇了去上市公司完善經歷、驗證管理。

周輝先後擔任了上市公司的營銷總裁、CEO等職位,完成了人生中所有職位都做一遍的經歷。基於在企業推行IPD的親身實踐,周輝認識到:“IPD是一個企業商業模式的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中小企業盲目照搬華爲的流程和管理模式是一個極大的誤區!”爲此,周輝針對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尤其是針對央企和上市公司(不能像華爲一樣有全員股權激勵),如何推行IPD、如何建立有效的增量績效激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完成了《產品研發管理》和《增量戰略績效》兩本管理書籍的創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統管理體系,開啓了中國系統諮詢的新模式。這套體系的核心思想是:“IPD與增量績效及任職資格聯動,在經營中解決管理的問題,選擇優質客戶,面向細分市場開發產品。”此套體系的構建,爲融智的系統諮詢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以產品爲核心的系統諮詢的首創者

2005年4月,周輝創辦了融智諮詢。

談到系統諮詢思想的形成,周輝還透露一個小插曲,周輝所著的第一本書《產品研發管理》面世時,因其中不是單純講華爲的故事,而是迴歸產品原理,迴歸大量實踐方法論的內容,獲得了企業的廣泛認可,銷量一下子就達到了10多萬冊。周輝原計劃第二本書是寫核心技術管理,但隨着產品研發管理(IPD)的推行,他發現單純地推行產品研發管理(IPD),不建立一套增量績效管理機制,不解決費用包的劃分,不建立開放式預算,不針對增量、存量區別對待,不建立任職資格的評價體系,單純推產品研發、推技術管理落不了地。於是,周輝提前寫了《增量績效管理》這本書。目前這兩本書,已經被業界譽爲IPD推行落地及企業績效改革的“聖經”。

這兩本書的出版,奠定了融智系統諮詢的理論基礎。尤其是在《增量績效管理》這本書中,基於企業如何有效持續發展,周輝提出:“企業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是一個系統的演進工程,企業不能簡單的單模塊地發展,更不應該盲目地學習華爲、照搬華爲,爲此周輝提出了‘企業系統發展的管理互生體系-三六三模型’”,並在國內首次總結提煉出了“以產品爲核心的系統諮詢”的框架。即:“選擇好客戶、構建好產品、創新好技術、培養好人才、塑造好文化,構建好機制。”

“三六三模型”,幫助中國企業有效地解決了系統管理問題,已被中國上百家行業領導者引進使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3、客戶成功是衡量諮詢效果的唯一標準

周輝感慨,“一個華爲“救”不了中國,只有一羣“華爲”才能“救”中國!中國的企業只有走技術創新和產品化道路,並建立增量績效機制,民族企業才能真正地強大起來,國家才能強盛。”基於這樣的一種情懷,經過近15年系統諮詢的實踐,基於融智輔導的客戶持續成長,融智在行業中樹立了極好的口碑,奠定了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15年來,融智累計服務了上千家企業,培養了上百家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諮詢客戶中,80%持續合作3年以上,50%持續合作5年以上。更令人驚歎的是,所有與融智深度合作諮詢的客戶,前3年都實現了業績翻番。比如:中國航天、中電29所、烽火通信(600498)、啓明星辰(002439)、廣聯達(002410)、科大訊飛(002230)、海信視像(600060)、雙胞胎集團等這些涵蓋IT通信、軍工、新能源、醫藥、快消等行業的領軍企業,他們在獲得業績增長的同時,通過融智均找到了演進發展路徑。

面對記者“融智通過系統諮詢,尤其是諮詢業績對賭,在幫助客戶取得了規模化的成長的同時,融智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融智有什麼成功經驗?”的問題,周輝坦言,諮詢行業,看上去門檻很低,實際上門檻很高。要想可持續成長,必須要不斷深入業務創新,堅持對客戶的成長負責、必須堅持掙“慢”錢且富有家國情懷的價值觀。

諮詢行業,絕對不能簡單地爲管理而管理,也不能簡單地擴充規模,而是要深入到客戶的業務,深入到客戶的產品,要像客戶的CEO一樣深入地思考客戶的問題,把企業當成一個演進的生命體,定位不同階段對應不同方案,尤其要親自與客戶的客戶進行交流和訪談,並分析是否有增量且可持續成長。

周輝告訴記者,融智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系統調研流程,即:在接一個項目之前,周輝會親自進行詳細的調研,進行產業鏈研究,基於客戶的產品戰略,明確地提出增量路徑,並與對方的高層領導及客戶深入交流,明確了增量路徑,纔會簽訂合作協議。

比如在融智與雙胞胎合作之前,由於新進入飼料養殖行業,周輝與雙胞胎的董事長及5位高管,一起深入到雙胞胎大客戶的養豬場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周輝爲了解決航天高密度的發射問題,從頭到尾深入學習了航天行業業務,並與客戶進行了多次的深度交流。

諮詢公司要想成功,必須站在企業的角度,不能爲管理而管理,必須圍繞着企業的增長而努力,評價諮詢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客戶的持續成長。

爲了讓客戶能夠持續成長,融智不僅關心客戶的市場成功、財務成功,更關心客戶的產品競爭力和技術競爭力提升,尤其在培養核心員工的管理能力上盡心竭力。爲此,融智設立了”管理創新研究院“,周輝親自擔任院長,進行了大量的管理創新,總結、提煉和發明了衆多行之有效的工具、方法、模型:三級計劃體系、VRM模型、十元增量薪酬體系、五種客戶分類方法、基於節點的“一客戶一產品一策略一模型一隊伍一激勵”的六個“一”策略、開放式的預算、五類績效指標(IPM)、基於產品七層貨架、基於產品樹、技術樹的FFBD定義、基於人均毛利薪酬的關係......

融智不僅堅持“客戶成功是衡量諮詢效果的唯一指標!”這一鐵律,同時,融智更堅持主動選擇客戶。融智有自己選擇客戶的標準:包括領軍人物要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中高級幹部要有一種開放的學習心態,有核心技術和產品等等。

基於周輝在華爲長年做技術管理的一種情結,是不是有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是他更爲看重的。因此,融智選擇與創新型企業共同發展,只有技術創新才代表着國家的發展方向,周輝覺得必須先把這些企業服務好,只要這些企業有需求,他們馬上就會去對接落地——毫無疑問,這背後是擔當和家國情懷在做着支撐。

“融智爲什麼近3年來一直保持在一個多億的規模,而人均毛利卻能達到300萬?”記者問道。

周輝認爲,融智的人均毛利一直在300萬以上,是因爲融智一直堅持“放棄規模,選擇客戶,親力親爲,敢於對賭。”本着真正對客戶負責的角度,融智堅持只做系統諮詢,堅持所有顧問不外聘、所有項目不外包,堅持周輝本人親自做總體方案設計。

“在融智做事絕不能爲了單純掙錢,更不能爲了掙‘快錢’而不顧交付質量和客戶的成長,而是要本着把中國的中小企業做強做大的願景,爲國家做貢獻。”這就是“融智人”必須要有的情懷,周輝向記者坦言,爲此融智流失了不少顧問,他甚至揮淚斬馬謖般請幾個價值觀不符的合夥人離開。

4、諮詢業的未來:建立行業數據、系統諮詢、分步演進和完善

記者問:您對諮詢行業的未來是怎樣思考的?您認爲諮詢行業未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格局?

周輝說,伴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諮詢行業在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改革開放到今天,諮詢行業經歷了4個階段的變化,從引進國外的諮詢服務和學習理論,到中國的教授講管理原理,到中國的本土職業經理人進行專業模塊諮詢,發展到今天融智倡導的系統諮詢,趨勢逐漸清晰。

未來下一步,一定是基於客戶的業務、通過人工智能(AI)建立行業數據庫和數字化平臺,把客戶當成一個生命體,基於行業數據,與客戶一起成長演進的一體化的諮詢體系。

基於以上的判斷,周輝認爲諮詢行業一定要具備三個競爭力:

第一個是諮詢行業必須和業務相結合;

第二個是要定位客戶的發展階段,針對每個階段要有系統演進方案;

第三個是基於人工智能(AI)和IT工具,對企業的智能診斷、數據分析並建立行業經營數據庫,通過數字化來實現企業的市場成功,財務成功及核心員工能力提升作爲目標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記者最後問,作爲華爲成功的親歷者,您對目前大家都在學習華爲的現象,有什麼建議?

周輝認爲,一方面對衆多企業人士學習華爲很欣慰,但同時對大家盲目地學習華爲,甚至簡單粗暴的照搬華爲流程的學習方式深感憂慮。因爲,企業是個演進的生命體,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一定要清晰定位自己的階段,不能將華爲的“故事”直接搬到自己的企業來引進,要回歸原理、迴歸經營、迴歸產品,學習華爲的機制建設,而不是單純照搬現在的華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