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長恨歌》可謂是名聲鼎鼎,它寫盡了楊貴妃的閉月羞花之態,也集中描寫了她悲慘的命運,成爲一段歷史的縮影,再加上作者用詞精到,一直以來都享有很高的讚譽。

而唐朝的李商隱也寫有一首詩,它風格迥異,扭轉了李商隱慣有的朦朧風格,寫得是格外的沉重厚實。此詩內容也是折射了一段《長恨歌》中特有的歷史與愛情悲劇,一度獲得人們的高度評價,地位直逼白居易的《長恨歌》。

馬嵬(其二)

唐 · 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爲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這首詩主要圍繞唐朝的馬嵬坡事件而展開。

首聯: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作者開篇就首先進行了情感上的抒發,“徒聞”二字包含頗多無奈之意。這兩句意思是說:聽說到海外還有更加廣闊、美好的仙境,但這也只能是一種幻想,來世怎麼樣不能預料,可今生,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緣分就要畫上句號了。所以這一聯,它在總結事情的同時,已經奠定了一個很沉痛的情感色彩,給後面內容做好生髮的基礎。

頷聯由首聯引出,作具體的描寫: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虎旅”指保護皇帝的禁軍,“宵柝”則是指軍中的一種裝備,晚上可以用來敲打巡夜。這一聯寫了馬嵬事件發生前一夜的情景:能聽到禁軍敲打着先柝,但是卻沒有報曉人送來更籌。兩句之間構成轉折關係,突出了事情的無常性。禁落本來是保護皇帝的,但是當時呢?他們敲打着宵柝叛變了,所以當時的場景是何其詭異、令人恐懼,從頷聯中我們就能充分感受到;那麼作爲皇帝的唐玄宗,他與楊貴妃的內心更是可想而知。

(從格律詩的嚴格寫作原則和煉字角度來講,這聯與首聯無規律重字,屬於一個小瑕疵,不過瑕不掩瑜,所以忽略不計。)

頸聯: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在頸聯的兩句中,作者拉開了時空舉例,一句寫眼前,一句寫以前,兩句之間形成鮮明對比,助推情感的效果也就出來了。今天的六軍駐馬不前,坐看皇帝被伐,再想想當時他們纏纏綿綿,說着最浪漫的情話,又是何等的諷刺!所以,當時有多甜蜜,今天就有多悲慘,歷史的沉重與愛情的悽美同時在此處一覽無餘。

而再仔細品味這一聯,我們還會發現它們之間形成了嚴密的邏輯關係:如果當初唐玄宗不沉迷於酒色,也就不會有今天的兵變,所以今天的“果”是由當時的“因”種得。故而頸聯有着更深層面的教育意義,它是富含哲理韻味的,頸聯轉得好不好已是不言而喻。

到了尾聯中,作者直抒胸臆,也表達了自己對歷史的看法:如何四紀爲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唐玄宗的命運與愛情是個悲劇,他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卻不及一個普普通通盧家郎。句中的莫愁是一個尋常的女子,嫁到盧家後過着再平凡不過的常人生活,但是她與夫君的性命卻能長長久久,所以作者認爲他們纔是幸福的,而唐玄宗與楊貴妃遠不及這對平凡夫婦。

尾聯又一次用了對比的手法,對唐玄宗及其愛情進行了剖析,字裏行間流露出來不盡的悲哀、諷刺與嘆息。而在抒情之外,更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縱然再繁華的東西,終究還是會逝去,與其追求短暫的奢靡,不如把握踏實的平凡。

一段慘痛歷史,一個悲慘愛情故事,被李商隱用提煉成一首經典而流傳下來;每讀此詩,都會給人與啓發,幾行字中隱藏着詩人的不盡嘆息,也蘊含着詩歌特有的藝術大美,珍貴如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