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描写郑爽塑造女儿的十年计划后,这可真是一个“不容易”的妈妈。说她“不容易”是因为她想把女儿打造成她未曾现实的理想,说她“不容易”是因为她具有表演力却没有施展的舞台,这也源于她父母对她没进行过“塑造”;说她“不容易”是为了在女儿身上实现她的梦想,专门严格的陪伴;说她“不容易”是因为在陪伴女儿过程中她要严格执行各类标准……

而这,一系列却像是研发一个机器人女儿。她的指令就是女儿的行动,她的标准就是和女儿争吵的根源,当然她觉得自己的标准来源于社会对某一角色的最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女儿有“出名”和实现她梦想的现实。

她把女儿发自内心的所有需要都管理起来,比如:女儿练琴的时候,弹错一处,就会被小棍打手,如果犯困,凉水就迎面喷来。而且刘艳一直推崇的是“打压式”教育,不管郑爽学得有多好,她很少去夸赞她。只是默默地说一句,下一次还应该更好。

这样不留一丝一毫缝隙的教育,是行为主义的典型方式,至于女儿心理能够留下什么,郑妈妈是从来都感受不到,这也造就了郑爽一有自己的情绪时,反感时,就不会正常释放,只能通过发脾气,是不是也会歇斯底里一下,甚至是狠狠地自责一下来缓冲自己的情绪,这样方式在心理学的分析来看,都是童年期的创伤痕迹。在这方面,郑妈妈都会用自豪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教育行动,确实真诚。

在郑妈妈严格要求郑爽达到训练目标过程中,如果学不会就用权威和怒气制服,放在长大了的郑爽身上,遇到不达到她目标的亲密关系中,只有在亲密关系中才会这样,因为这样安全,自然也和妈妈的方法是一样的,用怒气和任性,不知道用不用摔东西等方式来对待。作为旁观者,你会看得清清楚楚。道理是自己的,别人不懂的时候又不想执行时,不是靠时间让自己弄懂后行动,而是靠吓唬和要胁来服从,每位有自己心理活动的人,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还来不及在理智上进行理解,就只能停留在行为模仿上了。

因此,在郑妈妈培养下的女儿,确实没有自己主观能动性,人生道理被妈妈从小的时候就灌输定型了,想改变,要经历痛苦的心路历程。毕竟郑爽成长的社会环境与对人自主性的开发,与她妈妈年轻时候不一样了。郑妈妈就没想到社会未来发展需要健康的人,在这方面她可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时刻提醒自己,只注重了塑造女儿的生存和出名的技能,却没有一点社会环境中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方面的培养。

不过,郑妈妈的出名理想是实现了,但同时也牺牲了郑爽童年应有的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