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裏,互聯網醫療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診療環節,隨着公立醫院大量加入,互聯網醫療平臺與之合作增加;資本市場,京東健康上市,多家企業獲得大額融資;用戶層面,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6月,我國在線醫療用戶規模達2.76億,佔網民整體的29.4%。

儘管互聯網醫療跨越空間的優勢發揮了巨大價值,但動脈網發現,在手握資金和大規模用戶的現狀下,企業卻正在抓緊佈局線下。

總融資387億,部分企業規模化盈利

繼續互聯網醫療元年之後,2020年,互聯網醫療行業再次受到資本熱捧。據動脈橙數據庫顯示,2020年一級市場融資16起(以自建了互聯網醫院的平臺計算),總融資額168億元。京東健康上市,若以公開發售價70.58港元計算,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爲264.57億港元(約220億人民幣)。照此統計,2020年行業總共融資387億元。

2020年互聯網醫療融資情況,數據來源:動脈橙數據庫,動脈網製圖

從融資詳情來看,2020年大額融資集中在少數企業。其中,丁香園、京東健康等已實現規模化盈利。丁香園5億美元融資將用於強化專業壁壘,探索更多醫療健康場景,打造更多專業可信、連續整體的系列健康產品。京東健康上市募集資金將用於進一步擴大用戶羣體,加強醫藥和健康產品的供應鏈能力,擴張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加強技術賦能解決方案並持續創新。

然而,目前互聯網醫療企業仍然難以通過在線問診實現大規模盈利,藥品保健品銷售成爲主流的盈利模式。

實際上,與線下醫療服務相比,互聯網醫療主要在於進行常見病和慢病複診,無法開展檢查檢驗和手術等項目,對於同時提供醫和藥的平臺來說,藥品自然會佔據較大比例。不過,動脈網梳理2020年18家互聯網醫療企業的變化發現,行業正在加強線下佈局,探索更多方向的道路。

爲何要加強線下佈局?

縱觀行業整體態勢,互聯網醫療不受空間限制的特點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價值,且價值仍然在持續。但不可否認的是,2020年的一系列變化也讓行業意識到,線上價值是需要通過線下能力來維持和鞏固的。

公立醫院“上線”帶來格局變化

動脈網此前在《公立互聯網醫院加快入局,線上醫療呈現三大變化和三大趨勢》一文中分析,2020年公立醫院大量進場,隨之產生了相應的建設和運營服務。

據動脈網統計,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國100強醫院中(按復旦版醫院排行),已有71家開通互聯網醫院或互聯網診療服務;國家衛健委在2020年公佈的數據顯示,全國550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可以提供線上服務。每家醫院的線上平臺背後,都有一家或多家服務商提供技術支撐。

以醫療雲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心醫國際爲例,心醫國際構建了國內最領先的智能醫療雲平臺,爲醫療機構提供遠程醫療、移動醫療、互聯網醫院等技術服務,覆蓋診療、教學、科研、管理等多個維度。2020年底,心醫國際服務的醫療機構達2萬多家,而在2019年和2018年底,這一數字分別爲1.2萬家、8000家,可見2020年技術需求增幅之大。

同時,公立互聯網醫院醫保優勢帶來了患者選擇的變化。目前納入醫保定點的互聯網醫院中,以公立醫院爲主,當這些醫院能夠滿足患者複診開藥、送藥的需求時,患者大概率會因爲醫保而選擇它。

儘管目前公立互聯網醫院也處於起步階段,但放眼將來,若其服務量大幅上升,則有可能分流一部分原本在互聯網醫療平臺複診購藥的患者。從這個角度講,互聯網醫療平臺需要加大與公立醫院合作。

佈局線下是打通醫保的前提

互聯網醫療平臺能連接全國範圍內的醫生資源、患者資源和產業資源,具有跨地域的屬性。然而,從納入醫保的角度看,又具有一定障礙。

目前,醫保以市級統籌爲主。在線下,患者以本地就醫本地報銷爲主,以異地就醫本地結算爲輔,支出的也都是參保地的醫保基金。但互聯網醫療異地就醫結算尚無明確規定。因此,互聯網醫療平臺若要納入醫保支付,須在相應的統籌地區落地,與當地醫保對接,整合醫療資源爲當地參保者服務。若要在多地接通醫保,則需在多個區域落地。

目前,微醫互聯網總醫院已在全國各地落地30家互聯網醫院,其中17家成爲醫保定點機構。2020年2月,醫聯旗下的成都高新海爾森互聯網醫院也打通了在線個賬醫保支付通道,成都參保患者可使用醫保個賬支付在線複診和藥品費用。

平安好醫生旗下互聯網醫院於2020年3月接通了湖北省級醫保在線支付。此後,旗下互聯網醫院又在銀川、東莞等地實現醫保支付。

此外,2020年7月,健客集團投資建設的圖木舒克市人民醫院方舟互聯網醫院與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人社局簽署互聯網醫院醫保定點協議,爲當地參保患者提供複診開方送藥以及在線醫保報銷。

由此可見,平臺在各地落地互聯網醫院,才能成爲納入當地醫保的主體。而互聯網醫院必須依託實體醫療機構建設,無論是自建實體還是與實體合作,線下佈局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巨頭加入,產品競爭激烈

從2020年互聯網大公司的動作來看,醫療註定成爲他們的必爭之地。具體到產品和服務,專科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成爲標配。

截至2020年底,京東健康已與頭部專家合作共建了18個專科中心,包括與胡大一教授合作的心臟中心、與韓德民院士共建的耳鼻喉中心、由高思華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的中醫院等。

百度健康則推出“糖尿病中心”,用戶可獲得從科普知識到疾病預防、在線問診到商城服務、個性化服務包到全程健康管理的服務;中心還爲醫生提供圖文、視頻、檢測等專業工具,幫助醫生在線跟蹤患者病情,與患者隨時互動,提高糖尿病診療效率。

2020年,阿里健康APP更名爲“醫鹿”,相較於舊版本,醫鹿App界面更加清爽、聚焦,將醫療服務集納到首頁,標誌着阿里健康發力醫療服務。近期,醫鹿App還上線了兒科中心,三甲醫院兒科醫生入駐,30分鐘內快速響應,設立夜間值班制,解決家長的緊急問題。

關於互聯網公司佈局線上慢病管理的情況,動脈網此前在《百度、京東入局,用戶規模成倍增長,慢病管理按下“加速鍵”》一文中也進行了梳理。

常見的服務包類型,動脈網整理製圖

然而,原有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中,醫聯、智雲健康等以慢病管理爲主,其他平臺還推出了醫生團隊、家庭醫生、特定人羣服務包等,以打包形式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隨着互聯網大公司加入,競爭日漸激烈,加之線上慢病管理本身就要考慮依從性問題,因此,如何形成更紮實的服務、做出差異化,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疾病診療的嚴肅性所致

醫學是嚴肅且不斷進步的,在線下,醫務工作者需要在臨牀工作中不斷研究,不斷刷新對疾病和診療方式的認知。在線上,診療手段雖然只有複診開方,但在有了這個環節之後,疾病治療、尤其是重病治療的整體過程是否會產生積極變化?這其實也需要長週期的研究,用嚴謹的數據來說話。

據瞭解,醫聯目前針對超過15個學科、30多病種進行了學科建設,覆蓋心血管、糖尿病、呼吸哮喘、腫瘤、慢性腎病、肝病、HIV、兒科、婦科、全科、中醫、精神心理等多個病種學科領域。2020年,醫聯聯合各領域專家、學會協會,啓動了多個學科的線上慢病管理專家共識項目,讓線上慢病管理有據可依。同時,還與北京中醫藥學會慢病管理專業委員會達成戰略合作,推動多個病種的中醫醫學有效性研究。

此外,針對精神心理這類疾病,雖然線上可以複診開藥,也能進行圖文、視頻或語音等形式的心理諮詢,但在線下面對面心理諮詢中,心理諮詢師能對患者的情緒、行爲進行更真實和全面的觀察,這是線上方式無法完全替代的。

互聯網醫療在怎樣走向線下?

鑑於醫療的特殊性,互聯網醫療加強線下佈局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強化線下資源連接

連接全國各地的個人醫生,一直是互聯網醫療平臺聚集醫療資源的主流方式。在此基礎上,2020年,互聯網醫療加大了與醫院、科室以及學會、協會的合作力度,以在醫生端和患者端產生更大的聚集能力。

互聯網醫療加強線下資源連接的主要方式和意義,動脈網整理製圖

2020年4月,在天津市衛生健康委主導下,天津微醫互聯網醫院牽頭組建了基層數字健共體,將覆蓋267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目前正加快在已簽約的46家基層醫療機構落地。微醫搭建的數字健共體還在山東泰安和德州、湖北黃岡、寧夏銀川、河南平頂山等多處逐步實施。

數字健共體的本質在於通過微醫平臺的能力,將區域範圍內的各級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藥店藥企等服務能力進行數字化升級,創新服務方式,以提升當地醫療健康服務水平。

京東健康的政府合作以“健康城市”建設爲主,2020年,京東健康已與江蘇太倉等城市簽約,在廣西北海的“智慧健康北海”項目逐步落地,其中7個信息化項目上線啓用或試點應用。

2020年年中,平安好醫生針對渠道、服務、能力三大方向進行了戰略升級。其中,渠道方面從個人用戶端和保險服務端拓展到企業服務端和互聯網醫院端;在能力方面,加強自建+外部醫生網絡,從專注線上拓展爲線上加線下。

與政府部門、實體醫院的合作,就是平安好醫生向互聯網醫院端拓展的舉措之一。此前,平安好醫生爲福州市衛健委建設的福州市區域互聯網醫院平臺已上線,其在各地合作共建的互聯網醫院平臺也陸續投入運營。

彙集了衆多名醫的好大夫在線則通過聯合義診加強與醫院合作。2020年,好大夫在線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開展了多次義診。

對於原本就以醫院合作爲核心戰略的微脈來說,2020年是加快標杆項目打造和模式複製的階段。

截至2020年底,微脈結合醫院臨牀業務設計的專科創新服務已在100多家醫院深度落地運營,覆蓋婦科、產科、兒科、骨科、腫瘤、慢病等30餘個專科專病,並在浙江、四川、湖南等省份的多個城市形成良好的運營效果。接下來,微脈將加快城市覆蓋和合作醫院的拓展,不斷複製現有業務。

已經構建了“醫-患-藥-險”閉環服務的圓心科技集團也加快了與醫院合作的腳步。目前,圓心科技集團旗下圓心醫療科技,已爲天津市腫瘤醫院、北京朝陽醫院等200多家醫院建設了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並搭建互聯網+醫保支付體系,完善商保醫療體系。

在上述合作方式中,醫生受到科室、醫院甚至當地行政部門的許可與鼓勵,上線的動力和意願更足;對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說,最直接的好處就在於可以促進醫生“批量”上線,同時,醫生也能帶來批量的患者。這比起拓展單一的醫生資源和吸收患者更有效率。

自建線下服務網絡

部分互聯網醫療平臺也在通過自建的方式佈局線下服務網絡。

截至2020年底,上醫仁家自建近20家自營中醫館,加盟及合作中醫館100家。由於中醫面診環節的“望聞問切”不可或缺,因此,線下醫館主要在於滿足線上患者的面診需求,並通過持續擴張來提升面診服務的覆蓋範圍。

聚焦於精神心理健康和醫療服務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好心情,則加快了線下連鎖共享診所的建設。自2019年首家診所在北京落地之後,2020年,好心情又新建了2家診所,主要服務於好心情平臺的複診患者,提供心理診療和心理諮詢。每一個好心情診所都將設置智能診療室,將臨牀心理醫療結合,提供精準用藥基因檢測、質譜儀血液濃度檢測、VR治療、音樂冥想放鬆治療等方式,爲患者提供更完整的診療服務。

衆所周知,實體醫療機構大多屬於重資產運營,連鎖擴張意味着成倍的成本投入。因此,擴大線下服務網絡必須以成本可控爲前提。在這方面,上醫仁家採取了自營與加盟結合的方式,在自營醫館中發展優秀中醫生爲股東,並通過自有互聯網醫療平臺爲線下醫館賦能、縮短醫館盈利週期,以達到整體的成本控制。

對精神心理健康來說,由於診療與諮詢涉及的大型器械較少,相應的投入成本也比普通診所要小。因此,好心情在建診所過程中,可有效平衡擴張速度與投入成本的關係。好心情創始人、CEO陳冠偉介紹,2021年線下預計將增至30家共享診所,爲中國精神心理的服務完整性提供重要補充。

加快線下藥店合作

互聯網醫療固然能突破空間限制,高效連接醫生和患者,但不容忽視的是,藥品也是起到實質診療作用的關鍵一環,基於藥品的線下佈局不容忽視,這包括患者需求和藥店需求兩方面。

患者需求方面,線下藥品服務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間體現得尤爲明顯,在交通管控、物流企業正常運營受影響的情況下,即使患者完成了線上複診,也可能面臨藥物無法及時送達的困境。因此,互聯網醫療平臺構建高效的藥品配送網絡同樣重要。

以京東健康爲例,藥品供應鏈原本就已經是核心優勢,其配送網絡在疫情期間也解決了大量患者的急迫需求。但2020年以來,京東健康仍在進一步鞏固藥品配送能力,如京東“藥急送”推出“同城送”模式,目前在超100個城市上線,既對自營藥品形成更豐富的補充,又能提高配送時效。

另一方面,線下藥店也需要互聯網化的賦能。以慢病管理爲主的智雲健康就通過旗下智雲問診SaaS加強了藥店端的業務。智雲問診將藥店系統與智雲健康診療系統打通,爲藥店提供合規的複診處方,這是基礎服務。

智雲健康藥店業務部高級總監楊鴻傑稱,智雲問診還爲藥店搭建基於會員管理的新零售系統,幫助藥店建立客戶健康管理檔案,結合智雲健康線上醫生資源、成熟的慢病管理方案幫助藥店進行客戶的慢病管理,結合社區電商營銷實現藥店全面在線,將藥店打造成社區健康中心,提升藥店綜合服務能力。

推出實體產品

互聯網醫療產品大多以虛擬形式出現,但如今也有企業推出實體產品。

以丁香園爲例,旗下品牌丁香醫生在醫學科普獲得了巨大影響力的同時,不再侷限於線上科普內容與線上問診,同時還延伸至實體產品,與健康消費品企業推出聯名產品,或推出自有品牌的健康品。2020年,丁香醫生深度參與研製的燕麥片、柔紙巾等也成爲了自營電商平臺的爆款。

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認爲,疾病的“上游”是健康維護,有更多的產品需求和開拓空間,也是丁香園重點聚焦的場景。可以看出,丁香園在實體健康產品上的佈局,就是聚焦“上游”的體現之一。

此外,多個平臺還推出以智能音箱爲代表的智能硬件,連接線上問診服務,爲老年羣體帶來便利。

加大線下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醫療的推廣方式也在走向線下。的確,此前互聯網醫療平臺通過醫帶患的方式進行推廣,場景也發生在線下。但2020年發生的最大變化在於,互聯網醫療通過線下廣告走進大衆生活。

這一變化主要是疫情防控帶來的。疫情期間,封閉和半封閉式管理造成了人員流動的減少,而大衆的就醫需求仍然存在。在此階段,好大夫在線、平安好醫生、石榴雲醫等開始在住宅、寫字樓等進行廣告投放。

疫情使互聯網醫療在用戶中的普及度大大提升,此後,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在線、京東健康等平臺“趁熱打鐵”,持續在公交、地鐵、機場、商場等公共場所進行廣告投放。

線下廣告與“醫帶患”不同,其面向的人羣是所有大衆,既有患者也有健康人羣。因此,這種推廣方式未必能帶來明顯的轉化,對企業來說,主要作用在於品牌知名度打造,對行業而言,則是提升了線上醫療在用戶心中的認知度。

未來趨勢

如果回顧電商發展史可以發現,早期電商重在做線上連接,但不見面交易也產生了一些弊端,最典型的是貨不對板時有發生。隨着行業發展,一方面,線下品牌走向線上,整體提升了線上商品質量;另一方面,線上品牌開始走向線下,或搭建線下實體,或入駐實體商場,擴大品牌影響力和消費者信任度。

儘管醫療比電商有更嚴格的監管措施,目前互聯網技術能實現的功能也並非早期電商可比擬。但二者也存在共同點:互聯網縱然能提高效率、提高可及性、降低成本,但面對面建立起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依舊不可或缺。

因此,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將是互聯網醫療行業的主要方向,包括線上線下服務流程的連貫、線上線下數據的互通、線上平臺與線下醫院的合作等等。

近日,國家統計局在發佈2020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介紹,遠程辦公、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等新模式成長壯大,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020年還要繼續發揮作用。此前,國務院辦公廳也發文,將互聯網醫療服務定調爲新業態。

在線上線下結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的整體趨勢下,相信互聯網醫療會探索出“藥”之外的更多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