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名的詩有人哪幾位?這個問題太簡單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杜牧……,這些名字都會首先被我們想到。所以杜荀鶴這個名字,怕是無論如何,在許多人心中都排不到“有名詩人”的行列中。

其實說來也不奇怪,杜荀鶴不僅在政治上沒有地位,在詩作方面也不被看好。杜荀鶴的詩被認爲太過於淺陋,而是這種淺陋又不比白居易的“通俗有味”,再加上寫作手法也不出彩,所以詩家對杜荀鶴的評價也自然很“尋常”。

但這並不能代表杜荀鶴就寫不出好的作品了,他有一首詩就“衝出雲霄”,火遍詩壇,起到了一鳴驚人的效果,其中兩句因爲寫得太美,還曾被人們視作“可抵三百首”的名句;這首詩就是杜荀鶴的代表作——《春宮怨》。

春宮怨唐 杜荀鶴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爲容。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

宮怨詩從漢朝班婕妤的《團扇歌》開始,詩人們都相繼寫不少,我們上一期就分享了一首特別的《玉階怨》;今天分享的這首比起一般的宮怨詩作,更有新穎的地方。

首聯: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從這一聯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以直抒情感的方式進行了開篇,然後再對人物做出動作上的描寫。

這兩句的大概意思是說,早已被自己的美貌所耽誤,現在對着鏡子都沒有心思去梳妝打扮了。那這位宮女爲啥要這樣說自己?這也是首聯的作用:埋下伏筆,引出下文。

承聯: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爲容。這兩句非常直白地回答了首聯所設下的疑問,原來一個宮女是否能獲得皇上的恩寵,並不僅在於她長得漂亮。所以,詩中的宮女懶得去梳妝也就能容易被理解了。

我們都知道,在皇宮裏,皇上挑選來了佳麗成千上萬,但是要想得到寵愛,還真的需要百般“本領”,比如會說話、會用計謀……總之不可能輕輕鬆鬆就能擁有。就拿現在的那些宮鬥劇演來說,雖然演得談不上極其相符,但也足以說明真相。

所以一個面對這種情景,讓一個只擁有美貌,而不會“八面玲瓏”的宮女情何以堪?承聯與首聯相互呼應,已把宮女的自身現狀與心情描述出來。

頸聯是全詩中的“高亮”部分,因爲它的內容與情感色彩完全有了“跳脫”: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前面兩聯的色彩很悲沉,而這一聯卻很柔美、歡快,生動的描寫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春日圖,而此處的空間也悄然由室內轉移到了室外。

風兒輕輕吹着,鳥兒喳喳叫着,太陽高照下,花兒投下斑駁的影子。作者爲什麼要勾勒這樣的畫面?當然是爲了借其從側面烘托宮女的寂寞心情與孤單的身影,這就是我們格律詩寫作課程中講到的“以喜襯悲”法。

外面的春光如此美好,但是宮女卻仍未梳妝,重簾將她深隔在室內,她能聽到能看到,卻不想出去欣賞。室內、室外兩個世界形成鮮明對比,通過這樣的對比描寫,作者筆下人物的形象也就更加清晰地出現在讀者眼前。

從語言的清新亮麗,到意境的唯美生動,再到手法的獨到妥當,這一聯都具備了;詩家有云:“杜詩三百首,惟在一聯”,其中的“一聯”就是指“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而這兩句也因爲太美,成了人人可知的名句。

尾聯: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這一聯落到宮女的心理活動上來,她進宮後得到的待遇完全出乎自己的意料,獨守空房的她傷心寂寞,在這種無情現實的催逼下,她因爲春光的美好而想起了自己進宮前的情景。那時候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但可以自由地在溪邊採芙蓉,那種生活多真實、多有趣,遺憾的是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尾聯又通過一段回憶來反襯宮女生活的寂寞、揭露她命運的悲慘,真是讓人心生憐惜與哀傷。

一個有美貌卻得不到寵愛的宮女,就如一個有才情卻得不到賞識的男子,內心的不甘與憤怒、痛苦與無奈全包含在八句中,仍由讀者去細細領會。

此詩從前到後寫得緊湊流暢,其中的起落幅度也把握得恰到好處,不愧是公認的佳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