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首日开盘,泡泡玛特股价一度大涨超过100%,使得其市值超过1100亿港元。其市盈率达到了169倍。

湖蓝色大眼睛的Molly有些神秘,似嗔似喜。Molly背后的公司——泡泡玛特也类似。大家对于它的评价两极分化,到底是泡沫还是能最终成为迪士尼?

市场反应是热烈的。12月11日首日开盘,泡泡玛特股价一度大涨超过100%,使得其市值超过1100亿港元。截止收盘,泡泡玛特股价上涨79.22%,总市值953亿港元(约合804.8亿元人民币)。按照泡泡玛特2019年4.51亿元的净利润来算,其市盈率达到了169倍。

在上市前一日,泡泡玛特的暗盘交易市场成交价最高触及79.25港元/股。这些一定程度都反应了“潮流玩具第一股”的受追捧程度。

在一些人眼里,看不懂泡泡玛特就是看不懂Z世代。泡泡玛特拥有360万会员,其年龄主要集中在15-35岁,这些人2019年有58%的复购率……连续投了四轮泡泡玛特的黑蚁资本管理合伙人何愚认为泡泡玛特满足了年轻人的精神需求。

其他招股书里的数字似乎都在说明这是一门好生意:近65%的毛利率,收入超过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2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接近净利润……

天风证券指出泡泡玛特的竞争优势是:唯一拥有覆盖产业链(ip运营、OEM生产、消费者接触及潮玩文化推广)的整合平台厂商。

一些人从中看到了泡沫。“其实从早期的400亿的估值我就觉得高了……没有想到昨天暗盘交易可以翻倍。”一位潮玩、二次元行业从业者对全现在说。

他也承认泡泡玛特有自身护城河——把手里几个核心IP(Molly和Pucky)和线下店做到了极致。但还是觉得其20多亿(人民币)的营收难以支撑起1000亿市值。他比较了一下,国内和泡泡玛特模式较接近的奥飞娱乐,商品市值也才100多亿。“线下渠道(数量)来说奥飞应该是泡泡的几十倍。从利润来说,奥飞大部分都是批发业务,现结现卖,没有太多的销售费用和营销费用。”

泡泡玛特竞争对手众多,不止奥飞娱乐。从商业模式有重叠的零售店——酷乐潮玩、IP Station和九木杂物社,到同样以运营IP为主要业务、兼做零售的十二栋、Line、迪士尼,再到玩具商乐高、万代,都曾被投资人和媒体拿来和泡泡玛特比较。

这个让年轻人买小玩偶产生快乐(多巴胺)的赛道,又出现了多名潜在劲敌。

近日,名创优品宣布将于12月18日开出自己的潮玩店TOPTOY。按照这家公司的“套路”,低价潮流玩具可能是其竞争点。目前名创优品披露的信息是,TOPTOY销售产品价格从39元到上万元不等。它瞄准的人群比泡泡玛特更广,10-40岁,试图从娃娃抓起卖“娃娃”。

和名创优品同样来自于广东、做“十元店”起家的KK集团(旗下零售品牌还包括调色师和KK馆)也推出了自己的潮玩零售 X11。X11是盲盒、手办,高达、车模、毛绒玩具“一站式”的零售商,目前在上海和广州一共开了3家店。

新玩家纷纷加入是看中了潮流玩具零售高增长的潜力。2015-2019年,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34.6%,未来5年还将保持29.8%的增速。2019年零售价值为207亿元人民币。2024年这个市场规模将增长到763亿元人民币。

目前潮流玩具零售已经是个比较分散的市场。行业第一的泡泡玛特2019年的市占率仅为8.5%,和市占率为7.7%的第二名酷乐潮玩相差无几。这似乎也应证了“消费者忠诚度”不高的问题。随着名创优品等公司的加入,市场格局可能又会有变数。

泡泡玛特的另一大风险在于:消费者对Molly或Pucky的热情能否持续下去。此前20社分析过,泡泡玛特的IP自主开发能力弱且集中依赖于两大IP。2019年Molly和Pucky两个IP给泡泡玛特贡献近一半的收入。

目前,Molly能满足年轻人碎片化的需求。她没有性格、故事和背景,除了可爱却很难让人产生更深层次的精神寄托。虽然有成功案例在前,比如Sonny Angel、Kaws都是“没有故事”却获得了一定影响力的IP。走得更远、影响力更大的似乎还是有故事的IP,比如米老鼠、海贼王或漫威系列人物等。

其他大公司如乐高、三丽鸥和美泰,这些年都在给原来单薄的IP赋予更生动的故事,乐高大电影已经拍了一系列了;三丽鸥也在给Hello Kitty筹备电影,给旗下其他形象做动画;连芭比娃娃也要拍电影了。消费者的成长后,他们会持续购买一个眼神空洞的玩偶,还是将投向更鲜活的IP?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相关文章